-
打造經典的方式:傷痕文學與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后,被禁錮的文學創作迅速恢復生機,全國各地涌現出大批短篇小說。
2025-01-09
-
一對患難夫妻,兩種晚年輝煌
程千帆與沈祖棻是一對名符其實的患難夫妻,1937年他們在日寇侵華時逃離南京,到達屯溪后匆匆成婚。
2025-01-08
-
古代詩人怎么過臘八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在宋代已經基本定型,當時主要的慶祝活動有浴佛會、食臘八粥等。
2025-01-07
-
何建明:《中國作家》紀實版誕生記
許多搞文學史的人,有一個很大的缺憾,就是只以作品和作家來撰寫“文學史”。
2025-01-06
-
重讀《橋》:“擔荷之美”
原標題: ?“擔荷之美”:廢名長篇小說《橋》的思想意義 廢名的長篇小說《橋》由于其“創格”寫法,自問世以來,多被聚焦于“詩性”、抒情性,而非“小說性”、敘事性特征,讀之如“一首詩”“一幅畫”[1],“《橋》里充滿的是詩境,是畫境,是禪趣”[2]。
2025-01-03
-
早年間怎么過陽歷元旦
1940年1月1日《申報》的新年專刊 元旦,在我國是一個既古老又新興的節日:說它古老,它有幾千年的歷史。
2025-01-02
-
王蒙的閱讀史與小說文體創新關系研究
內容提要 人民藝術家王蒙的創作貫穿整個中國當代文學,通過系統闡發其閱讀史、情感結構與小說文體創新之間的內在關聯,可以為探討文學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新的經驗空間、研究路徑與理論范式。
2024-12-31
-
【溫故】十二月,翩然起舞,瀟瀟灑灑
編者的話 早在1981年茅盾文學獎初創的近五十年前,“茅獎”就有過“前身”。
2024-12-30
-
“重讀”作為方法:再論趙樹理文學研究
自趙樹理在1940年代的解放區嶄露頭角以來,圍繞其作品的批評、解讀、研究和“重讀”活動便未曾簡斷。
2024-12-28
-
重審“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學”及其概念建構路徑
若論近十年以來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領域引人矚目的現象,“史料熱”可能名列前茅。
2024-12-26
-
羅廣斌的仿宋字
羅廣斌手稿復印件 錢振文提供 2005年春節過后,王扶介紹我認識了張羽的夫人楊桂鳳。
2024-12-25
-
梁啟超:飲冰室里的后半生
算起來,與汪兆騫先生結識已不知不覺將近十年。
2024-12-24
-
汪朗:也是旱香瓜
黃永玉為《羊舍的夜晚》所作的木刻插圖 汪曾祺《羊舍一夕》手稿 汪曾祺生前身后出版的幾百種作品集中,這本小書算是比較獨特的。
2024-12-23
-
漫說“冬至大如年”
今年的12月21日是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2024-12-20
-
牛漢的慨嘆
詩人牛漢 牛漢自畫像 一 一九五一年,對詩人牛漢而言是重要的一年。
2024-12-19
-
陳艷:關于錢鐘書——嚴家炎的未刊手稿
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嚴家炎文庫”,有一份關于錢鐘書的未刊手稿,包括《關于錢鐘書小說〈貓〉〈圍城〉及其所代表的文學流派的一些感想》《〈圍城〉閱讀筆記》《錢鐘書生平簡況》以及陳貽焮對《圍城》的評價。
2024-12-18
-
蔣子龍:賢亮往事
張賢亮兄在病逝前一個月,或許還要更早一些,記不太準確了——他來到北京,想見幾個老朋友。
2024-12-17
-
九十年前的“語文運動年”
1934年,中國進步知識分子為救亡圖存,以語文運動的形式開展思想文化戰線上的“反圍剿”斗爭。
2024-12-16
-
路遙:人在歷史中成長
“高加林難題”帶來的思考 “誰人不是高加林,誰曾不負劉巧珍”——恐怕是大多數讀者未必說出口的一句心里話。
2024-12-13
-
彭國翔:夏威夷的海天寥廓
初出國門抵檀島 二〇〇三至二〇〇四學年,經安樂哲(Roger T. Ames)教授提名,夏威夷大學一個專門委員會投票,我獲得了夏威夷大學客座教授的職位,開啟了我在世界范圍內不同國家和地區擔任客座教授、訪問學者和研究員的經歷。
2024-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