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訪金庸筆下的北京地名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查良鏞)被譽為“二十世紀讀者最多的華語作家之一”,今年是金庸先生誕辰100周年,重溫大師筆下的武俠世界,會發現其多部作品都與北京有淵源。
2024-06-20
-
詩人柳亞子的上海往事
人們對一位詩人進行身份認同,多半會給這位詩人貼上標簽,諸如邊塞詩人、田園詩人、山水詩人、抒情詩人等等。
2024-06-20
-
一對高士兩連襟——姚名達與陶今雁
教授英烈 1941年12月,日軍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2024-06-20
-
魯迅在黃埔軍校演講
今年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
2024-06-19
-
朱自清改名
朱自清本名自華,號實秋。
2024-06-19
-
贏得人間說小蘇——詩詞唱和中的郁達夫兄弟叔嫂
郁氏三兄弟:左起依次為郁達夫、郁曼陀、郁養吾 一 現代作家、抗日烈士郁達夫行三,為郁氏兄弟三人中的幼弟。
2024-06-19
-
波伏瓦、霍金、卡拉揚 他們第一次來北京那些事
主題:《北京三萬里:重大時刻來華的那些人,那些事》新書發布會 時間:2024年6月16日下午兩點 地點:大運河博物館 嘉賓:徐和建 北京市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 張德生 文化外交官、資深翻譯家 趙 崢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教授 孫文曄 北京日報首席記者 張小英 北京日報記者 楊麗娟 北京日報記者 主辦: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正陽書局、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承辦:北京華景時代 馬可·波羅、湯若望、泰戈爾、埃德加·斯諾、 薩特、波伏瓦、大江健三郎、切·格瓦拉 、安東尼奧尼 、小澤征爾、皮爾·卡丹、薩馬蘭奇、斯特恩、卡拉揚、霍金…… 在一些微妙的歷史時刻,他們帶著好奇與向往來到中國,在北京或安家,或短游,留下深淺不一的足跡。
2024-06-19
-
《故事新編》在魯迅文學世界中的位置
日本思想家竹內好在1943年完成的讀書筆記《魯迅》中,表達了他面對《故事新編》的困境:他斷言《故事新編》全部都是失敗之作,但他無法解釋《故事新編》這部寫作時間跨度最長的小說集對于魯迅究竟有什么意義。
2024-06-18
-
卞之琳家書二十二封(上)
卞之琳與夫人青林,1955年于北京。
2024-06-18
-
旅行書寫與“想象”生產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有著“抗戰圣地”和“民主圣地”美稱的延安,逐漸成為另一政治文化中心,受到海內外矚目。
2024-06-18
-
新政協籌備會的公私記錄
1949年6月19日,新政協籌備會閉幕,會議通過了《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組織條例》、《關于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單位及其代表名額的規定》,并選出了籌備會常務委員會。
2024-06-17
-
胡文輝:新反讀書記——關于知識、讀書、治學
一 我很喜歡九方皋相馬的故事(尤其是當我出了些小疏漏的時候)。
2024-06-17
-
董樹人:偶遇作家曲波
1978年1月4日下午,中學同學高君平約我跟他搭伴兒回家過春節。
2024-06-17
-
龔繼先:隨王朝聞先生采風
眾人在黃山采風時的留影 龔繼先(左一)跟隨王朝聞先生(右一)采訪昆劇名家王傳淞 1978年,我隨王朝聞先生外出采風,這是我第一次與王老直接接觸,在此之前,我對他也有一定的了解。
2024-06-17
-
陶慕寧:我見過的幾位老先生
本文所記的五位老先生,舒蕪先生生于1922年,卒于2009年;其他四位先生生于上世紀一〇年代,謝世于上世紀末,冥壽悉已過百。
2024-06-14
-
時代的魏明倫與魏明倫的時代
“巴蜀鬼才”、著名劇作家魏明倫近日病逝。
2024-06-14
-
郭沫若為《江南文藝》題寫的刊名及復信
一、關于《江南文藝》及其創辦者 根據《江南文藝》創刊號《編后記》的介紹,該刊從1941年2月開始籌辦,原定3月底出版,實際到6月10日才正式出版。
2024-06-14
-
“在漩渦里抬起頭來”——季羨林與《清華園日記》
青年時代的季羨林 季羨林清華園日記手稿 又到了一年畢業季。
2024-06-14
-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我與《古典文學知識》三十年
日前清理辦公室,糾結于一套自1986年創刊至2022年改版前的《古典文學知識》合訂本去留,猶豫之間,又逐一翻閱這份留有自己職業記憶的刊物,看到許多熟悉的作者名字、文章題目,特別還意外發現夾在其中幾封前輩學者的來信,如吳小如先生1998年3月5日來信: 小青同志:你好! 來信收悉。
2024-06-13
-
清華校歌曲作者“何林一夫人”究竟是誰?
1925年,張麗珍(前排左四)與清華學生APOLLO社團成員合影 1924年3月28日出版的《清華周刊》,首次刊登《清華學校校歌》詞譜及創作者 大家都知道,清華校歌的詞作者是著名的文史學家、時任清華學校國文教師(后為國文系教授)汪鸞翔先生。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