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讀《瓦爾登湖》:生活總有另一種可能
直播間截圖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
2024-02-24
-
俄國19世紀純藝術派詩歌
俄國19世紀純藝術派詩歌是俄國唯美主義文學的代表。
2024-02-22
-
高羅佩與《大唐狄公案》
高羅佩是荷蘭職業外交官,更是一位享譽世界的漢學家和畢生從事漢學研究成果寫作及中國公案小說創作的作家。
2024-02-20
-
泰戈爾訪華百年:一次歷史意義深遠的訪問
中國人民的朋友、印度大詩人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于1924年4月12日至5月30日,到訪中國,這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意義深遠的大事。
2024-02-19
-
加拿大中國筆會理事會改選
加拿大中國筆會理事會近日改選,由知名作家孫博繼續掌舵,雪犁繼任副會長,靜語新任副會長。
2024-02-18
-
一月世界文學期刊動態
《巴黎評論》|露易絲·格麗克談詩歌的藝術 2023年10月13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逝世。
2024-02-09
-
虛構不是現實的反面,而是通過另外的角度去描繪現實
主題:歷史的名字——米亞·科托“帝王之沙三部曲”沙龍分享 時間:2023年12月9日 地點:北京SKPS RDV 主辦:中信出版·大方 RDV 嘉賓:閔雪飛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葡語系葡萄牙語專業副教授,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文學博士 張向榮 文學博士,文史作家,專欄作者,書評人,代表作《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 張 淏 中信出版社編輯 米亞·科托,1955年出生于一個莫桑比克的葡萄牙移民家庭,1970年代初莫桑比克要擺脫葡萄牙統治的時候,他中斷學業去參加革命活動,當過記者,曾出任莫桑比克新聞社(AIM)社長,直到1985年回到大學學習生物學,此后環境工作和寫作成了他的主要事業。
2024-02-08
-
當代俄羅斯短篇小說——新時代社會情緒的探測儀
關于以短篇小說為代表的小體裁作品,俄國杰出的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有過一段精妙的論述: 有些事件,有些情況,還不足以寫成劇本或長篇小說,但這些事件如此深刻,在一瞬間就集中了幾個世紀都無法經歷過的生活。
2024-02-08
-
霍達作品廣受土耳其讀者好評
近日,由中國作家協會外聯部指導,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和土耳其“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聯合土耳其于都斤 (?tüken)讀書俱樂部共同組織的《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分享會在土耳其成功舉辦。
關鍵詞:  土耳其“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穆斯林的葬禮》霍達2024-02-07
-
突尼斯“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活動在開羅書展期間成功舉辦
開羅國際書展是阿拉伯地區重要的圖書盛會。
關鍵詞:  突尼斯“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形影不離》薛濤2024-02-07
-
中埃文學交流系列活動在開羅國際書展舉行
2024年1月25日至2月6日,第55屆開羅國際書展在埃及開羅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辦。
2024-02-07
-
畢希納獎對戰后德語文學的影響
畢希納獎1923年以作家畢希納命名,該獎項現已成為德語世界最負盛名的文學獎 畢希納獎作為德語世界最負盛名的文學獎,由黑森人民州創設于1923年,以當時黑森人民州最為知名的作家畢希納命名,設立之初,該獎項用于嘉獎那些生于該地區的藝術家。
2024-02-07
-
世界文學新動向|“葡萄牙文學正在淪為真人秀”
日前,若昂·巴倫托(Jo?o Barrento)獲卡蒙斯獎(Prémio Cam?es)。
2024-02-01
-
新加坡讀者俱樂部分享“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女作家作品
近日,在中國作協外聯部指導下,新加坡“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舉辦了笛安作品《親愛的蜂蜜》分享會,并回顧了俱樂部在2023年舉辦的“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女性作家系列作品,包括徐坤的《神圣婚姻》和王安憶的《五湖四海》,引起了新加坡讀者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  新加坡“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笛安《親愛的蜂蜜》“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2024-01-29
-
從鄉村到新荒野:英國自然文學史
“為何我們今天對自然談論頗多,自然卻殘存無幾?”五位來自英語、環境人文學、文學等領域的學人在這個問題的驅使下,合著了2022年出版的這部《現代英國自然文學:1789-2020》(Modern British Nature Writing, 1789-2020),試圖全面探討18世紀晚期至今英國自然文學史。
2024-01-25
-
我們今天應該如何閱讀簡·奧斯丁
“瑣碎日常,如何讓她寫成百年文學經典?——譯林版‘簡·奧斯丁文集’思享會”近日舉行,文學翻譯于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教師、文學翻譯、“跳島”播客主播肖一之,側耳團隊成員、上海廣播電視臺《新聞坊》欄目主播王幸和側耳團隊成員、上海廣播電視臺雙語主持人陳璇與會交流。
2024-01-24
-
馬諾·帕楓-貝利松:把更多中國文學作品帶給西班牙讀者
西班牙與中國的文學文化交流歷史悠久。
2024-01-10
-
為什么這么多作家學者都在聊《巴黎評論》?
編者按:2023年12月22日,晴,最高氣溫-2℃, 最低氣溫-10℃。
2024-01-10
-
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備忘錄
在這樣的視野、方法與關懷下,《李歐梵文學課》逐一審視了四代作家的杰出代表。
2024-01-09
-
他們生活過,笑過,愛過,然后離開
都柏林是愛爾蘭的首都,也是愛爾蘭最大的城市,“Dublin”這個詞起源于愛爾蘭語的“Dubh Linn”,有“黑色池塘”之意,這是因為很久以前在波多河(River Poddle)和利菲河(River Liffey)的交匯處有一池深色的湖水。
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