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1+1”書系:有新意與鋒芒的成長書寫
“成長1+1”書系,蕭萍/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由蕭萍主編,張旻、蕭萍、謝倩霓、星河、簡艾、談鳳霞創作的兒童文學“成長1+1”書系,可謂一套棱角分明的兒童文學作品。
-
《相遇,白樺樹》:木花、松香與白樺林的氣息
《相遇,白樺樹》,魏曉曦著,翌平主編“童年中國書系”之一,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20年4月版 有一次,在北京參加書展時和張煒先生閑聊,說到一些外國作家無論寫什么名物,特別是在寫動物、植物和大自然中的物候景象時,都非常講究準確性和科學性,尤其是細節的精確。
-
《你的全世界來了》叢書:你的眼睛能看到多遠?
關鍵詞:  科普讀物2020-08-12
-
“王宜振童詩精選”:童心天地間,詩如飛鳥
-
葉永烈:點亮青少年想象力的人
2020年5月15日,著名科幻作家、科普作家、紀實和傳記文學作家葉永烈先生與世長辭。
-
期待兒童文學作品里的“光”
近年來,散文家周曉楓先后為孩子們創作了三部兒童文學作品《小翅膀》《星魚》和《你的好心看起來像個壞主意》。
-
論謝樂軍的童話世界:游戲精神、生活幻想與時代擔當
知名兒童文學作家謝樂軍和他的童話形象魔術老虎 在中國現當代兒童文學史上,茅盾、葉圣陶、張天翼、嚴文井、陳伯吹、洪汛濤、鄭淵潔等兒童文學作家大多具有作家和編輯的雙重身份。
-
《借婚紗的少年》:還原傳統的“中國式童年”
王勇英,兒童文學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巴澎的城》《霧里青花泥》等。
-
民國漫畫“鏡像”里的兒童
民國時期兒童出版物《兒童世界》(左)和兒童漫畫代表作“熊夫人幼稚園”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可謂全國出版重鎮,一批優秀的文化先鋒創辦了不少高水平的兒童文學刊物,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評價:“中國兒童書的出版在20年代就達到了相當高的國際水平。
-
孫魚:懷念父親孫幼軍
《中國童年·初春之城》,孫幼軍/著,孫魚/編,新世紀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33.00元 孫幼軍 這本日記,是父親少年時期的事件集。
-
《挖呀挖的孩子》:散文的意味與童年的寶藏
《每個人都是挖呀挖的孩子》,趙霞/著,明天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26.00元 2020年的這個春天,因為一場病毒的侵襲,我們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
-
《街上的馬》:山水溝上奔跑的少年
《街上的馬》,劉海棲/著,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35.00元 劉海棲 “后來我和何健通了好長時間的信。
-
當我們談論兒童文學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兒童文學史:從〈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美]塞思·勒若著,啟蒙編譯所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88.00元 塞思·勒若的《兒童文學史:從〈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雖然主要以歷史上的兒童文學為研究對象(嚴格來說,是歷史上的兒童所讀的作品),但正如他在緒論中所言,“兒童文學研究實際上是文化研究”。
-
少兒科幻的“科幻”味道要濃一點
在當代文壇上,科幻文學是一個新崛起的熱點,兒童文學也是一個熱點。
-
《彎彎成長故事集》:一部難得的當代教育小說
■內容簡介 徐彎彎是一個“五中”學生——學習中等、身體中等、品德中等、家長中等、學校中等,什么都是中不溜兒。
-
《小黑和小白》:小黑、小白和蔥油餅
《小黑和小白》 張之路、孫晴峰 文[阿根廷]耶爾·弗蘭克爾 圖/明天出版社/40.00元 《小黑和小白》是一部寓言,談的是兩個互聯網里的人,各自活在自己建構的世界里——安全、封閉,和周遭的人與事隔絕。
-
兒童文學作品應該有“彩虹的味道”
近幾年周敏連續創作了表現北京中小學校園生活的《北京小孩》《我和我的6班》,描寫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少年兒童生活的《紅柳花開》和《沙海小球王》等幾部長篇作品,并以讀者贊譽和市場好評躋身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的行列。
-
原創繪本,繪出中國風
《團圓》內頁插畫 余麗瓊文 朱成梁繪 《洛神賦》 (三國)曹 植著 葉露盈繪 余治瑩改編 《小年獸》 熊 亮繪著 《從前有個月餅村》(2020年9月上市) 卷 兒著 《荷花鎮的早市》 周 翔著 又到一年暑假時。
2020-07-30
-
兒童詩出版的現狀與出路淺析
從當前兒童詩創作本身來看,一些作品存在著題材同質化、想象力不合情理,甚至價值觀歪曲的問題,有些兒童詩的語言段子化、成人化,有些兒童詩則存在說教意味濃、想象力不足等問題。
關鍵詞:  兒童詩2020-07-30
-
《藍門》:童年的另一面
《藍門》,張忠誠著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出版 6月19日下午,一場充滿生機與朝氣、溫馨與詩意的《藍門》作品研討會在遼寧省沈陽市郊外一座古樸雅致的小木屋中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