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稿研究的理論、方法、技術及其變革
近年來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手稿研究似亦如火如荼,但關于現代文學手稿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技術條件等重要問題,至今似未見有較為專門、深入且較具綜合性的討論。
2023-02-24
-
丁玲小說手稿之謎
前不久,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丁玲小說手稿三篇》影印本,其中包括丁玲處女作《夢珂》、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記》和早期作品《暑假中》。
-
胡曉明:手稿文獻的五重價值
手稿在古籍中是專門的學問,叫“稿抄校本”,即稿本、抄本和批校本,是僅次于宋元本的珍稀文本,具有文獻價值、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2023-01-19
-
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的撰著與出版往事
(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杜澤遜撰著的《四庫存目標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獲得第三屆“宋云彬古籍整理獎”之圖書獎。
-
新發現國博藏沈從文物證鉤沉
“用荒廢已久的筆來謳歌贊美新的時代” “充滿愛去對待人民和土地” “我已盡了我能愛這個國家的一切力量” ——沈從文 在紀念沈從文誕辰120周年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研究者重新梳理了沈從文1949年8月—1978年3月在國博工作30年間的資料,新發現相關物證200件,包括《1962年9月致齊燕銘的信》和1959年國慶前寫成的《歷史博物館十年》兩份重要手稿,以及捐獻給國博的156件文物,其中90件為三級文物。
-
一組清末大變革時期的日記手稿本
筆者手中藏有一組七本日本明治時期的《懷中日記》,日記記錄時間從明治三十三年到明治四十五年,即1900年—1912年。
關鍵詞:  近代人文2022-12-13
-
陳喜儒:由柯巖的信說開去
柯巖致本文作者的信件 山崎朋子致本文作者的信件 整理書信時,我發現了一封柯巖的信,一共有三頁,用鉛筆寫在《人民文學》雜志社240字的藍色稿紙上。
-
陳夢家父親百年前的遺著手稿,將首次公開亮相
陳夢家(1911—1966)是中國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
-
沈從文兩度致信蔡元培
在上海蔡元培故居,陳列著沈從文為營救胡也頻致蔡元培的信,曾經它未被收入《沈從文全集》。
-
王錫榮:從手稿看夏衍怎樣改編《祝福》
夏衍改編《祝福》的電影文學劇本手稿。
-
快意簡短 妙趣橫生——徐志摩致傅斯年的一封信
“祝你胖壽無疆”。
-
執著與胸懷——陳子善關于臺靜農、梁實秋的書信四通釋讀
筆者曾將搜集到的陳子善致廖靜文、閻愈新、張白山、姚楠、許峨、臧云遠、楊培林、周豐一、楊纖如、李啟倫的15封信進行整理,寫成《陳子善十五封書信釋讀》,梳理了陳子善參與魯迅書信注釋工作、編輯《郁達夫研究資料》和《回憶郁達夫》《如夢記》的過程,從而呈現他在郁達夫、周作人等現代作家作品的發掘、整理與編撰方面的貢獻。
-
《聊齋志異》手稿是怎樣被發現和保護的
現存遼寧省圖書館的《聊齋志異》手稿 清代蒲松齡創作的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自問世以來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反響,是我國文化史中的寶貴書籍。
關鍵詞:  《聊齋志異》2022-09-30
-
新發現清末文學家王韜日記手稿
平日里筆者喜歡讀一些名人日記,大概幾年前,關注到浙江師范大學陳玉蘭教授從事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晚清維新變法先驅王韜著作整理與研究”,心血來潮,從孔夫子舊書網以25元購得一本《王韜日記(增訂本)》(中華書局,2015年8月版)。
-
上海魯迅紀念館藏名人書信展開展
原標題:這些魯迅沈從文施蟄存的信札,都是首次呈現 當下,隨著通訊方式的不斷發展,手寫的書信已逐漸淡出我們的日常生活。
2022-09-28
-
王錫榮:魯迅手稿摭談
魯迅是中國20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一生著述宏富,留下了大量的手稿,是現代中國文化的寶貴財富。
-
范用與王老、啟老
啟功給范用的手札 范用曾說:“我的辦公室對門是洗手間,朋友們封我為‘文史館長’。
2022-09-15
-
一件被誤判為勒方锜所書的陶方琦信札
壬寅初夏,友人賜下韋力著《著硯樓清人書札題記箋釋》一冊。
關鍵詞:  名人手跡2022-09-13
-
丁玲早期小說珍貴手稿在上海出版
上海魯迅紀念館、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會址紀念館8月27日在上海聯合舉辦出版座談會,正式發布由上海文化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丁玲小說手稿三種(影印本)》。
關鍵詞:  丁玲2022-08-29
-
程應镠先生佚札五通
顧孟武(1929-不詳),江蘇蘇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