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晨宇:“俠”之夢及其回響
武俠小說是中國“俠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而究竟何為“俠”?司馬遷在《游俠列傳》中稱:“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
2024-06-16
-
以女性視角撬動固有的詩歌史觀
“女子因為沒有歷史,所以對于本身不能認識。
2024-06-14
-
苑楠:寫下不斷變換的生命姿態
寫作《逃亡》的過程對我而言,是對生命姿態的一次反思,也是一次對心靈的治愈。
2024-06-13
-
《度假周》:以敏銳的觸角小心觸及人體冬眠、克隆技術的未知和挑戰
《度假周》這個作品講的是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的故事。
2024-06-13
-
苑楠:寫下不斷變換的生命姿態
寫作《逃亡》的過程對我而言,是對生命姿態的一次反思,也是一次對心靈的治愈。
2024-06-12
-
李云雷:每個人都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后街的鴿子》主要寫一個孩子和老人之間曲折而微妙的關系,以及改革開放初期冰雪消融生機盎然的時代氣息。
2024-06-12
-
水 鬼:出神的時刻
寫《古典夜生活》時,我的想法就是寫一組以古人夜生活為題材的小說,正如我之前別的小說,比如以食材為題材寫的一組小說。
2024-06-12
-
李知展:文學或寫作,正是一場精神還鄉
李知展長篇小說《芥之微》 河南文藝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 1 如順利出版的話,這是我的第6本書。
2024-06-12
-
作家該寫什么樣的鄉村?
我一直在考慮,作家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認識和理解,到底還有沒有提高的空間。
2024-06-12
-
郭文斌:長成弘揚傳統文化的大樹
如果說《中國之美》是一棵樹,那么它是在激勵中長成的。
2024-06-11
-
董夏青青:愛的代價
前段時間上網看到一段對談,受訪者是我母親那個年代很受歡迎的偶像——費翔。
2024-06-10
-
蔡崇達:我們便是彼此的故鄉
“你們作家是干嗎的?” 這個寫在《臺風來了沒》里的疑問,便是一直以來,我對自己的追問。
2024-06-10
-
苗煒:關于《主人翁》
家里請保姆照顧老人,保姆卻殺掉老人,這是十來年前的社會新聞,發生在南方某省,我看到這新聞時很震驚,跟朋友聊起,朋友說,這要是放在韓國,能立刻改編成一個電影。
2024-06-05
-
故事與人物相輔相成 ——《擂鼓墩》創作手記
我曾應約為曾侯乙編鐘寫了一部非虛構作品,即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曾侯乙編鐘那些事》。
2024-06-05
-
郁小簡:一個盲人需要陽光嗎?
《小說月報》是我從讀書時候就非常喜歡的雜志,那時候只要進城,我都會去報刊亭買一本《小說月報》,它是我人生中接觸的第一本文學期刊,很珍貴,直到今天,我還保存著那些雜志。
2024-06-04
-
尹學蕓:被牽掛的人物和土地
故事放在村里,叫鄉土敘事,這是約定俗成。
2024-06-04
-
藝術創作的自覺源自遵循內在規律
對于藝術,人們歷來持有不同的理解,認為藝術是生活的再現,是思想的顯現,是情感的表現。
2024-06-04
-
王潔:廢土之上,文明猶如越冬的種子
幾年前,我正在為我的小說《游隼女王》構思續集,卻久久沒有靈感。
2024-06-04
-
東江岸邊的活力之城
2013年夏,我租住在廣東東莞一棟電梯公寓十六樓的一間小屋內。
2024-06-02
-
范小青: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看到有一個A說,她的一個朋友B,但凡聽她說了什么事情,比如去了哪里旅游,比如購買了什么物品、結識了什么人物,過一陣,B就會把這些事當成她自己的事再反過來說給A聽。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