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光的決心:印象派女畫家莫里索的藝術之路
莫里索《搖籃》 貝爾特·莫里索(1841—1895)是法國印象派核心創始成員,也是19世紀最偉大的女畫家之一。
2025-06-19
-
從墨戲傳統到數智新境
中國古典水墨畫的“戲筆”,源于文人畫的“墨戲”傳統——一種以筆墨為游戲、在即興中追求神韻的創作風格。
2025-06-16
-
《云南行》:吳冠中的速寫精神與藝術回響
吳冠中(1919—2010年)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藝術家,也是中國現代藝術發展進程中中西融合的杰出代表者。
2025-06-09
-
梵高筆下的鳶尾花:困境中的藝術綻放
鳶尾花為草本植物,5月開花,法國人將其視為國花,認定它為光明和自由的象征。
2025-06-05
-
探尋中國畫里的童趣
在中國繪畫的長河中,兒童題材畫作宛如顆顆明珠,以細膩筆觸勾勒童年百態,傳遞社會溫度與文化意蘊。
2025-06-03
-
刀筆鐫刻青春詩行
版畫《鑄夢》,作者黃蕓蕓。
2025-05-05
-
由《洛神賦》看《洛神賦圖》
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學體裁,中國神話是早期華夏兒女通過超現實的方式,對自然和人本身做出的具有意味的創造,反映了他們的淳樸思想和對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幻想。
2025-04-29
-
丹青滿樓戲韻傳
溫州蒼南縣碗窯村上窯三官廟戲臺上的“水漫金山”主題彩繪 溫州永嘉縣北溪村楊氏宗祠戲臺上的“三顧茅廬”主題彩繪 戲臺,是伴隨著戲曲發展而產生并不斷演進的建筑形式。
2025-04-27
-
主題性繪畫要有創造精神
中華民族是歷史意識很強的民族。
2025-04-27
-
書法長卷寄深情 金石遇水創新行
近日,作為今年云南潑水節期間重要活動之一的“靈秀版納 墨韻傣鄉——毛曉春書畫展”在美麗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首府“黎明之城”景洪市盛大開幕。
2025-04-15
-
今天,年輕人如何欣賞中國畫
中國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瑰寶,蘊含著中華美學精神,歷史悠久、意蘊豐沛。
2025-04-01
-
再讀《蘭亭集序》
又迎三月三上巳節。
2025-03-31
-
數字時代,還需要臨摹嗎?
當AI在0.3秒內生成《富春山居圖》風格的數字作品,當八大山人的筆墨意趣通過算法被精準復刻,傳統中國畫教學中的臨摹訓練是否已經過時?近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傳移模寫”展與浙江展覽館“稽古振今”中國畫雙年展的南北呼應,正以臨摹為主題,向藝術界拋出尖銳追問——在技術革新與觀念迭代的雙重沖擊下,“傳移模寫”這一延續千年的創作范式,該怎樣存續? 構建中國畫獨特的美學基因庫 回溯中國美術史,臨摹被視為開啟藝術之門的“黃金鑰匙”。
2025-03-31
-
今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物畫?
人是生命的光(紙本設色) 趙建成 作 新時代以來,人物畫創作在形式語言上做了很大的突破。
2025-03-28
-
吳昌碩的京昆之好
圖片由作者提供 海派書畫大師吳昌碩不僅在丹青翰墨、金石篆刻上開宗立派,成就卓越,他還工于詩文,喜好京劇,熟稔昆曲。
2025-03-24
-
文學插畫:在圖文相生中開辟藝術新境
在浙江美術館,“木刻青年:一個世紀中的趙延年”版畫作品展吸引了無數目光。
2025-03-05
-
絢爛之極歸于至簡
孤(彩墨) 易新建 作 易新建的山水畫將中國美學與西方現當代哲學相結合,把中國傳統山水畫技法與西方繪畫表現語言相融合,創造出獨樹一幟的個性化視覺圖像,其本質特點可謂“大道至簡、大美無形”。
2025-02-28
-
如何看“亂書”之“亂”
近日,王冬齡的“津門問道”展覽又將人們帶入到對“亂書”話題的討論中。
2025-02-28
-
從來風俗亦有詩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想見汴京全盛日,春游多少太平人”“蠶月條桑為繭絲,筑場納稼應天時”……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詩句,既是中國文學的精粹,也是現實生活的縮影。
2025-02-17
-
波提切利的春日禮贊
意大利藝術之都佛羅倫薩是托斯卡納明媚陽光照耀下的一顆明珠。
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