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棣:詩,必須是向所有生存境遇開放的一種語言實踐 2024-07-02
- 出版業務進一步被AI顛覆 2024-07-02
- 錢幸:我愿意為小城市和小城市人立傳 2024-07-02
- 雪域高原上的大愛頌歌 2024-07-01
- 東西:那個捅屋瓦的少年 2024-07-01
-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潘悟云:研究中華文明的產生一定要結合語言文字 2024-06-30
- 畢飛宇:寫身邊事,傾聽“誰來敲門” 2024-06-28
- “新浪潮”訪談 | 栗鹿:寫作于我是用有限去想象無限 2024-06-28
- 蘇童 X 何平:短篇小說的空間,不能搭宮殿,只能搭最好的亭子 2024-06-28
- 徐爽:如何闡釋卡夫卡的“遺囑” 2024-06-27
- 對談|“她們”的文學與女性的成長 2024-06-26
- 在“實感”與“知識”之間的駐足往返 2024-06-25
- 孫郁:年輕時讀不懂魯迅,不要緊的 2024-06-24
- “寫作唯一的道德是寫出好作品” 2024-06-21
- 扎根巴渝大地 謳歌偉大時代 2024-06-21
- 《山花》:偏于一隅,卓然獨立 2024-06-21
- 致林秀赫:為了那不可言說之秘密的能量 2024-06-21
- “新浪潮”訪談 | 李晁:寫得更“野”一點,哪怕更“難看” 2024-06-20
- 梁展 X 劉莉:文明形態與世界文學話語變革 2024-06-20
- 何啟治:我認定《白鹿原》是一部有永久藝術魅力的作品 2024-06-20
- 翟妍:我的書寫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鄉 2024-06-19
- 徐剛談枕邊書 2024-06-18
- 孫頻:作家是一種生活方式 2024-06-18
- 專訪葉錦添:攝影是攝影師與世界之間的彼此凝望、彼此回應 2024-06-18
- 小說家張楚:在縣城,時間是快的也是慢的 2024-06-17
- 鄧一光:文學應該表達未曾涉及的人類本質 2024-06-17
- “新浪潮”訪談 | 江汀:“時間像融化的冰塊,變得柔順” 2024-06-14
- 批評家敬文東訪談:最終拯救我的是漢語的“誠” 2024-06-14
- 張欣:寫作是一個克服雜念的過程 2024-06-14
- 李少君:詩歌正在經歷一次新的復興 2024-06-13
- 自傳的創作方法與閱讀的自覺經驗 2024-06-13
- 崖麗娟訪談冷霜:當代詩的創作與批評如何走出封閉 2024-06-13
- 看到魯迅的手稿,夙愿得以實現 2024-06-12
- 魏思孝x劉詩宇x王雪:如何貼近當下的“小鎮青年” 2024-06-12
- 蘇滄桑:在“聲音之繭”里,聽見生命的回響 2024-06-11
- “新浪潮”訪談 | 朱婧:寫作,讓我們看見那些無視之見 2024-06-07
- 袁敏、傅小平:要真正做到“真實”,真的不容易 2024-06-07
- 蔡測海談枕邊書 2024-06-07
- 周婉京:像造房子那樣寫一本小說 2024-06-06
- 伯竑橋:“前沿”和“理性”不是對立的,恰恰“先鋒”才需要理性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