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非虛構是船,虛構是沉船周圍的海水”
    來源:文藝報 | 楊怡芬 教鶴然  2024年08月19日06:28

    楊怡芬,浙江舟山人,魯迅文學院第13屆高研班學員。2002年開始寫作,在《人民文學》《十月》《花城》等發表小說百余萬字,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披肩》、中篇小說集《追魚》、長篇小說《離觴》《海上繁花》等。

    楊怡芬,浙江舟山人,魯迅文學院第13屆高研班學員。2002年開始寫作,在《人民文學》《十月》《花城》等發表小說百余萬字,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披肩》、中篇小說集《追魚》、長篇小說《離觴》《海上繁花》等。

    讓歷史以無限接近非虛構的狀態進入虛構文本

    教鶴然:《海上繁花》以“里斯本丸”號沉沒的歷史事件和浙江抗日往事為背景,處理戰爭題材、駕馭災難敘事是很有難度的。您是如何將真實的、堅硬的歷史素材重組成虛構小說的文本,在厚重歷史與輕盈敘事之間尋找到平衡呢?

    楊怡芬:處理任何題材都有難度。戰爭題材和災難敘事這一類看似傳奇的題材有難度,日常生活的題材唯其無奇,處理起來可能更有難度。我持續操練短篇、中篇、長篇小說二十多年了。每次開始寫一個新的小說,無論長短,都會感覺到新的難度,我也會有意識地在某一方面對自己提出要求——因為面面俱到在一個具體文本里是不大可能做到的。

    我這個小說,想“實驗”虛構文本和非虛構文本的融合。嚴格來說,我并沒有把“里斯本丸沉船”這一核心歷史事件掰開、揉碎,它是以一個無限接近非虛構的狀態存在于虛構文體之中。我跟孩子說過,媽媽寫長篇小說有個小愿望,等你將來有興趣讀的時候,能在里頭讀到家鄉的歷史上發生過什么值得記住的大事,鄉親又大致是怎樣的性格。我第一個設想的讀者,就是我的孩子。這段“里斯本丸”在東極沉沒、當地漁民勇救船上英軍戰俘的故事,我希望能成為孩子關于家鄉記憶的一部分。所以,我想保留關于這個故事和故事周邊的真實性。真實,往往比虛構沒有邏輯。

    在虛構部分,我織入當時的歷史、地理環境,融入當時的社會民生。雖說是虛構,但我是在微觀史搜尋基礎上做了虛構,把它們作為小說的物質世界來打造。虛構部分是非虛構部分的延伸。非虛構部分,就是那艘“里斯本丸”的沉船;虛構部分,是沉船周圍的海水,它們是一體包容的關系,我想打破“非虛構”和“虛構”的壁壘——不管這個意圖是否值得,是否正確,但我想這么做。和寫一本傳統意義上的重視人物和情節的小說相比,這個能打破什么的寫作意圖,更讓我有寫作激情。

    順便說一下,我覺得,處理某個歷史事件這類題材時,我們也許可以不滿足以傳統的故事性為重,而更側重現代性。有時候,我們好像不相信我們自己的小說里有現代性。

    “書中所有的人,都是我。就如同做夢,夢里你夢到的所有人,都是你”

    教鶴然:小說中的“我”是“里斯本丸”歷史的研究者和書寫者,作家也以人物的形式部分參與了小說敘述,時常借“劇中人”直抒胸臆。在上一部長篇小說《離觴》中,您選擇了相對比較有距離的敘述方式,但在《海上繁花》中,您選擇了有溫度的“介入”視角進行創作,這種藝術處理背后有什么深意呢?

    楊怡芬:書中所有的人,都是我。就如同做夢,夢里你夢到的所有人,都是你。我很喜歡諾蘭的一部舊電影《盜夢空間》。虛構,是很吸引人的,如果你嘗過虛構的滋味,你很難滿足就只生活在目前的三維世界里。閱讀也是一種虛構。閱讀和寫作,都會上癮的。當然,我這樣說,似乎是脫離實際的,因為據說大家都喜歡看小視頻。但我相信,此刻正在讀我們倆訪談的人,都是同類——我們都嘗到過虛擬的甜頭。

    雖說無論是哪個角色在說話,都是我這個作者在說話,但是在實際處理上,在《海上繁花》之前的小說寫作,我很少讓我的人物多議論。《離觴》里,更有很多東方韻味的留白。據我觀察,我們中國人的日常交流,不大擅長以對話來解決問題或溝通,北方人可能好些——春晚的電視小品可為佐證,南方人更內斂——金宇澄的《繁花》里才有那么多“不響”。親密關系中,遇到令人不悅的事情,一般情況下,一方會先熬著,期待對方發現,而不是主動去交流;一直忍到熬不住的時候,就爆發情緒,指責對方不夠關心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懂自己。即便朋友間坐下來聊天,也都是扯閑篇,很少長篇大論就一個主題來議論。這是我觀察到的常態。《海上繁花》設置的敘述者“我”,是學英美文學的,懂英文,第二外語是日語,他時不時進行議論,是符合這個比較西化的人物設置的。在以后的寫作中,如果沒有合適的基礎,我還是不會多發議論,我得忠實于我的觀察。

    這樣處理,有深意嗎?寫作者往往后知后覺,有嗎?也許有。因為看了很多與戰爭相關的書籍和影視,很多話就覺得不吐不快,所以,就請人物代言了。當然,作者這個我和人物這個“我”完全合一,也不可能。在小說中,人物得到足夠支持之后,他就會有自己的意志。也許正是這樣,才有小說比寫作者高明的可能,我一直希望我的小說比我高明,能有深意,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寫作者。

    “我沒有離開家鄉,我的肉體和精神,都是我的原鄉”

    教鶴然:從《離觴》到《海上繁花》,浙江舟山群島以及漁民生活構成了非常重要的敘事依托。許多作家都在文學創作中建構著自己的精神原鄉,比如高密,比如梁莊,比如芳村。能否將舟山視為您在文學創作中塑造的精神原鄉?

    楊怡芬:舟山群島是個“被誤解”很多的地方,當然,在各種交流溝通當中,“被誤解”是常態,所以,“互相理解”更顯珍貴。文學的功用之一,就是為到達“互相理解”而建一座橋、搭一個舞臺。我很希望我的小說能起到這個作用。除了求學階段,我沒有離開家鄉,我的肉體和精神,都是我的原鄉。我的寫作,從中短篇到長篇小說,都是立足于家鄉的寫作。舟山有普陀山,在華文的語境里,它足夠知名。舟山有沈家門漁港,它和挪威的卑爾根港、秘魯的卡亞俄港并稱世界三大漁港。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約恩·福瑟就長于卑爾根港的郊外。舟山在大航海時代,在上海開埠初期,都與世界相連,就是現在,也是和世界緊密相連的。

    我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離觴》是一部人物眾多的群像小說,我兒子讀了之后說:“這小說的唯一主角就是定海古城啊。”我真的有如遇知音之感。我想告訴島外的人,舟山也是江南的一部分。舟山曾經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定海古城,是一座海上江南小城。我的策劃編輯張引墨讀了文本之后還有點不大相信,她來實地查勘的時候,正好碰上本地在朱葆三老宅做一場百年老商號的展覽,她看了展覽上的店招啊廣告啊賬簿啊種種實物,她信了。舟山是海上的江南,這是我在《離觴》里想展示的。

    到底什么是家鄉呢?除了這有形的土地和物質,還有這里生活的人所秉持的信念和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從這個維度來講,《離觴》是想搭建一座海上舞臺,它重在呈現、告訴人們,這里有這么一個地方,那個時候曾經發生了什么;《海上繁花》是想搭建連島跨海大橋,它重在“連接”。這兩個都是“復調”風格的小說,除了呈現故事之外,還想告訴人們,舟山人是怎樣的,舟山漁民是怎樣的,他們怎樣和這個世界相連。

    我的這個寫作意圖,我想還是做到了。現代小說的起源是羅曼史吧,我希望在此之上,還能有資料性、有信息量,類似寓教于樂,又不是說教或者授課,依舊保持小說該有的屬性。

    我們現在賦予小說太多重量了,這會讓普通讀者掉頭而走的。失去普通讀者的小說,它還是小說嗎?一旦成為思想或道德的載體,小說就真的比較高級嗎?比如薩特的小說。無論如何,“文學性”這種如禪一般無法說透的東西,是一定要緊緊抓住的。

    教鶴然:很多作家對故鄉的文學回望,都是在離開故鄉以后才發生的,但您一直生活在舟山,生于斯,長于斯,您在文學作品中對于故鄉的書寫,更多地體現為一種文化的、想象的鄉愁。您認為,作家應該如何處理文學與故鄉的關系?

    楊怡芬:一說鄉愁,余光中先生那首著名的詩就會到眼前。無論是“郵票”還是“船票”,那還是在同一時空,消除了一些障礙,信件和行人都能抵達故鄉;只有在“矮矮的墳墓”面前,因為無法抵達,鄉愁才是純粹的。《離觴》和《海上繁花》所寫的時代,都是在過去,是我立足于現在的回望,是時光中的追溯。就我這個寫作者的情緒來講,確實也是蠻純粹的鄉愁:我在打撈時光里的記憶,我在潛入集體無意識的深海。

    在《海上繁花》的開篇,“我”這個敘述者也和真實的我一樣,出島求學之后,回來建設家鄉,而且安心于此,但又對此充滿困惑。回到家鄉的,一定是命運的弱者嗎?留在大城市發展,就一定是成功的起點嗎?我想,這樣的困惑,現實當中很多朋友都會有。

    作家應該如何處理文學與故鄉的關系?從我自己出發,理想狀態下,作家既能從家鄉出發,又不受制于它,最終擺脫它,建立起自己書寫的“家鄉”——那是屬于寫作者的、唯一的家鄉。從家鄉出發,就是自覺立足于人民、自足于當下,把個人的寫作和時代、故鄉貼合在一起,這就有了外人無法取得的“內部”眼光。但久在家鄉,就很難獲得比較的眼光——畢竟,觀察對于寫小說的人太重要了。這種觀察眼光的獲得,既要有一個坐標系,又要有一個參照系。前幾天我看一部叫做《涉過憤怒的海》的電影,它一開場就是海和漁民,我隔著屏幕觀察了一下,跟一同觀影的先生說:“這是遼寧那邊的漁民吧。”從黃海沿海岸線下來到南海,都有“海洋文化”,這一溜兒,我把它當作坐標系。在文學上的參照系,我努力拓寬到“國際”,愛爾蘭、加拿大、挪威、日本等地的文學中,都有對海和海邊人的描述,這兩年我還關注了澳大利亞原住民的文學,那里也有海洋。雖然我不可能像學者一樣有非常扎實的學術框架,但我盡我所能去建立自己的觀察,讓我即便身在家鄉,也多少能獲得一些“外人”的眼光。這樣內外參照結合的書寫,是我這樣的在地寫作者的書寫家鄉之道。

    “災難總會過去,只有強盛的生命力才能渡己渡人”

    教鶴然:《海上繁花》體現了鮮明的女性寫作者風格,您非常重視日常與市井生活的力量,對故事中的人物在戰爭年代關于洗澡、睡覺、穿衣、吃飯等“人之為人”的基本需求,進行細致柔軟的描摹。這些豐富的細節描寫可能看似閑筆,但卻以細密的觸角呈現出微觀生活的蓬勃力量,您為何如此精心著墨、細致鋪陳日常生活的豐富性?

    楊怡芬:這里我們似在討論性別對于寫作的影響吧?這樣切入,在我們此刻的寫作現場看,可能比較合理。但是,也許這同南方寫作和北方寫作,還有作家自覺去歸隊的寫作“譜系”有關,不僅僅是性別使然。

    重視日常生活和市井的力量,是現代性的一種吧?古典的戰爭小說更重視將軍們的戰爭,如何攻城略地,如何兵不厭詐,是如何去“補天裂”。網上就有讀者給我留言,指導我應該怎么寫真正的“歷史小說”。我想,即便是專業讀者,也一樣首先會對歷史題材有傳統敘事的期待。“現代性”這樣的概念,在面對我們的文學現場的具體文本時,它常常是被忽略的。

    但是,日常性和市井,不僅有其現代性,更是接續我們詩歌的傳統的。眼光向下看到“一將功成萬骨枯”,也是我們自古就有的文學傳統。以閨中思婦懷遠這樣的日常來對照寫邊地戰爭,也是我們的一種傳統。傳統的歷史小說,重在描述“歷史事件”本身,而我的理念除了描述本身跌宕和壯闊之外,更重在揭示這事件為什么會發生,在什么樣的物質環境中發生,有什么短期和長遠的影響,最受它影響的是哪些人群,又會波及什么人。落腳點還是人。我選擇不同人的視角,去敘述一個個活生生會冷、會餓、會憋悶的“自己”。動用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去呈現微觀生活的蓬勃力量,這樣的呈現能與戰爭的殘酷性形成有力的對照。

    什么是和平狀態?日常生活能正常進行就是其中一個表征。洗澡、睡覺、穿衣、吃飯,都不是小事。據說,當進入戰爭狀態時,敵方的空襲會安排在夜間進行,除了進行軍事打擊,另有擾亂被攻擊方民眾的日常生活秩序的用意。你一個晚上跑防空洞沒有正常睡眠,那不是事,或許只是個演習或意外;如果隔三差五經常如此,那就是鐵板釘釘的戰爭了。如果不鋪陳這些豐富的日常生活,戰爭就會因其足夠多的理由而變得似乎正當得可以接受;只有呈現這些豐富而蓬勃的日常生活,呈現生命中美好的愛和正當的性,戰爭對“人”的破壞性才真實可感。

    教鶴然:有作家曾說過,“災難無可慶賀,值得慶賀和贊嘆的是人類強盛的生命力”,在您的創作中,這種能夠走出災難的生命力量就隱藏在日復一日的如常生活里面。近年來,微觀史觀的運用在非虛構文學創作中逐漸成為一種主流傾向。您以這種史觀作為虛構文學創作的方法,在處理宏大歷史素材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難度和困境?

    楊怡芬:災難總會過去,重建生活和人生,得過很多坎,只有強盛的生命力才能渡己渡人。我害怕的是,災難萬一重來呢?

    前頭說過,這部《海上繁花》,我想進行的是非虛構和虛構的融合,那么,我盡可能采用微觀史觀來處理虛構,也在情理之中。在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離觴》里,我用的也是微觀史觀的視角來構建故事發生的舞臺。微博上有個讀者給我留言,說我這樣寫的小說,TA都會讀。這是對我這種寫法最大的認同了。我寫歷史,想在此堅實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災難”的模本,用相對輕盈的筆法,去抵達人生和人性。

    再宏大的歷史素材,只要有素材,就不怕,慢慢爬梳,總能找到一個線頭,只要把它扯出來,一個細小的路徑就有了。最怕的是沒有現成的素材。《海上繁花》的基礎史料,我能拆解、甄別、參考、重組的是在舟山部分,出了舟山都要靠我自己找了。站立在網絡信息海洋的岸上,怎么去拋出自己的漁網?可以坦率地講,如果沒有網絡,我根本寫不了這個小說。但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漁網,那大概率也是空手而歸。這可算是難度和困境了吧?

    我是學經濟的,我的漁網就是用數據做成的,我在網上找到了當時銀行、運輸、遷徙等等各種資料。數據其實和文字一樣,也是可感的,比文字更清晰。如果沒有經過會計這樣煩瑣的數字訓練,可能就沒有耐心在數字當中找到一條路徑。我有做會計的經歷,雖然我對數字并不十分敏感,但所受的訓練,足以讓我在數字中搭建一個模型出來,這個模型就是這個地方的微觀史。我做的是浙東浙西抗日根據地、重慶、香港這些地方的1940和1942年之間的微觀史。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老師在審讀文稿時,認為我把當時香港總督的名字和深圳的淪陷時間弄錯了,我舉證我沒有弄錯,他最后也認同我了。網絡上搜索得來的資料,一定要反復比對:香港總督正好那段時間被代理了,深圳是淪陷兩次的。在可以用搜索引擎的時代,最要緊的是學會如何發問。下一個AI時代,也許得學會和AI討論。當世界因科技而越來越先進的時候,類似舟山漁民“救人一命,天上一星”這樣的淳樸,會越來越可貴。

    “中國文學和本土海洋文化的傳統,是我的汲泉處”

    教鶴然:小說中的舟山漁民因“救人一命,天上一星”的人生信條,不計回報地駕著小船在海上救援,成為作品中最具人文關懷的片段。這種選材上的取舍和歷史素材的裁剪是出于什么考慮?

    楊怡芬:小說中舟山漁民秉持“救人一命,天上一星”勇救“里斯本丸”上的英軍戰俘的勇敢和善良,是最初打動我的地方,是這本小說宇宙的“奇點”。我在2005年,從本地報紙上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瞬間被感動了。有人質疑說,漁民在救人的那一刻就沒有遲疑、害怕嗎?事實上,如果有遲疑和害怕,這場救援行動不可能進行大半天,全島所有漁船出動,往返數次,救下384名英軍戰俘,并且還是在日軍的眼皮底下。我理解我們東極漁民身上的“天使性”,或者說,陸地性格和海洋性格,還是有區別的。

    在殘酷的大自然面前,人類必須抱團互助,那真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這樣的時刻,種族、階層、國別都被除去,人就只是人。這樣的認知,絕對不是愚昧,而是人類本源的互助本能,是人身上接近神性的東西。

    2005年埋下的這些小說種子,在我心底的黑暗里待了近十年,這期間我做好了準備,才慢慢開寫。我的本意肯定是想把舟山漁民推到前臺中心,但是,隨著思考的深入,世界相連,人類命運相連,這樣的構想慢慢超越歌頌本地漁民的感動。對于戰爭的觀察和思考,也一日一日地沉積。戰爭是殘酷的,戰俘營在戰爭中是正常的,殺戮也是正常的,這樣的想法怕是存在于很多人當中吧?但從來如此,便對么?

    在我決定比較全景式地呈現戰俘們的人生開始,舟山漁民就漸漸地從舞臺上上升,成為照耀這個舞臺的星群。

    教鶴然:最近幾年,“海洋文學”也逐漸成為沿海地區寫作者們較為推崇的新概念。您認為,自己的創作是否構成了當代“海洋文學”書寫的組成部分?這種文化性格,在給予您文學養分的同時,是否也會帶來一定的限制?

    楊怡芬:近年我確實也感受業界建立“海洋文學”這個概念的努力,我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參與者吧,我在現場。我珍惜這種身在現場的同時代感,一直盡力去了解和閱讀同行們的作品。我的中篇小說《棕櫚花》和臺灣作家伊格言、海南作家蔣浩的小說組成一輯“他們在島嶼寫作”刊在《天涯》雜志上。我想,我以二十多年的文學實踐書寫舟山,如果按地理位置來給當代“海洋文學”畫圖的話,那也請將我囊括進去。但這個“進入文學史”的活兒,不是寫作者干的。對于寫作者來說,春播秋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寫到寫不動為止,和農人的勞作差不多。只管耕耘吧。

    任何滋養你的,都能反制你,這是肯定的。接受滋養就意味著被塑造。海洋文化博大精深,我能做到的大概也只有取一瓢飲吧。飲前還得先做個海水淡化處理了,否則會把自己給鹵死了。中國文學和本土海洋文化的傳統,是我的汲泉處。世界各地的海洋文化,是我的參照物。無論如何,我的生命感受在場,是寫作中必須的。我希望我的每篇小說至少都是活物——小說是會呼吸的。

    教鶴然:您曾說過,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起到療愈心靈的情緒教育作用。戰爭和災難對人的身體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更給人帶來巨大的精神創傷,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消化。因此,身處于和平年代的我們也不能遺忘沉重而動蕩的歷史。那么,您認為文學作品在處理戰爭和災難題材時,更應該呈現苦難還是呈現救贖?

    楊怡芬:對一部文學作品而言,苦難和救贖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比如,關于廣島核爆,關于“9·11”事件,已經有很多電影和書籍來反映,這兩面,只有兼顧。我們這里討論哪個“更應該”,在小說寫作的實踐中,我想,是在于視角選用。關于“9·11”事件,我讀過一本小說《特別響,非常近》,它有同名電影(2012年),它的關注點是:當災難和我們若即若離,該如何治愈心靈?影片講述的是“9·11”事件之后一個小男孩的成長故事,以他的視角來梳理經過了“9·11”的人們身上所體現的執著和堅強,我們可以認為它更重視救贖。老電影《廣島之戀》,電影里呈現的廣島核爆,畫面感沖擊力也很強,苦難被足夠強烈地呈現出來,而且還是呈現在他者的眼睛里。說起來,我的《海上繁花》的結構和《廣島之戀》也很像,想追求的虛構和非虛構相結合的愿望也很強烈。但《廣島之戀》真的是一部歐洲(法國)味道很重的電影,對于感情和人生的理解,對苦難的處理,也都是歐式的。我想要一種東方式的處理。

    呈現苦難還是救贖,如果非要選其一的話,我選救贖。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的書寫都是為了現在,最需要安頓的是我們的此時此刻。苦難和傷痛必須記得,但必須仇恨嗎?仇恨是雙刃劍。如果這仇恨只涉及情緒而不含理智,就會是新的災難。世界是復雜的,歷史是復雜的,人也是復雜的,承認這些復雜性,接著,才有其他。至于“療愈和情感教育”,這個被教育對象,首先是我自己——寫作《海上繁花》,我自己得益良多,渡己渡人。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青青青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高清国产AV拍精品青青草原| 麻豆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69堂| 兽交精品99高清毛片| 日韩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97久久超碰成人精品网站| 久久我们这里只有精品国产4|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 国产精品k频道在线看|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人与狗精品AA毛片|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四色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无限资源免费观看| 99ri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香蕉|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一区| 久久精品日韩一区国产二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二区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xxx| 国产原创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