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之星 | 陳響平:亮瓦(2025年第36期)
“本周之星”是中國作家網(wǎng)原創(chuàng)頻道的重點欄目,每天經(jīng)由一審和二審從海量的原創(chuàng)作者來稿中選取每日8篇“重點推薦”作品,每周再從中選取“一周精選”作品,最后結合“一周精選”和每位編輯老師的個人推薦從中選出一位“本周之星”,并配發(fā)推薦語和朗誦,在中國作家網(wǎng)網(wǎng)站和微信公眾號共同推介。“本周之星”的評選以作品質(zhì)量為主,同時參考本作者在網(wǎng)站發(fā)表作品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涵蓋小說、詩歌、散文等體裁,是對一個寫作者總體水平的考量。
——欄目主持:鄧潔舲
本周之星:陳響平

陳響平,年過六旬,出身軍旅,深耕金融,業(yè)余筆耕四十余載。湖北省作協(xié)會員、《閱讀時代》特約撰稿人。先后在中央電視臺、《中國金融文學》《中國文藝家》《金融文壇》《湖北日報》等80余家報刊(臺)發(fā)表電視專題、散文、小說近百萬字,著有散文集《崎山巴水是吾鄉(xiāng)》等,《梔子花又開》《遙遠的炊煙》入選中學試題。
作品欣賞:
亮瓦
亮瓦,是故鄉(xiāng)老屋的天空之窗。
走進鄂東土磚黑瓦的民居建筑時,會發(fā)現(xiàn)在屋頂斜面的正中間,嵌著幾片透明的玻璃瓦,這就是亮瓦,家鄉(xiāng)的土語則稱它為“明瓦”。亮瓦一般設置三列或五列,大部分按一列三片安裝,奇數(shù)為陽,偶數(shù)為陰,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多用奇數(shù),設置在正廳堂屋的上方。而老屋的臥房、廚房、偏房的上方則或一片、或三片,布局相對簡約隨意一些。
白天,只要有太陽出來,陽光就會穿透亮瓦,形成一條條溫暖的光柱,斜斜地射入房間,照得滿屋亮亮堂堂。隨著太陽從東往西移動,光柱也隨之由西向東移動,從而可大致判斷相應的時辰。
每天叫醒我們的有時是雞鳴,更多的時候則是透過亮瓦的光。無論天空是陰沉還是晴朗,只要有一點點光,它都會擠進亮瓦,照進房間,映成三塊長方形的陽光方格。如果天空陰翳,亮瓦就投射來幽靜和深遠,像歲月積淀下的時光;當天空明亮,亮瓦就灑下燦爛,給歲月增添華彩。有了亮瓦,白天與黑夜有了明確的界線。也因為有了亮瓦,時間的彈性隨光線越拉越長。我們順著光線逐漸的收縮而進入黑夜,又目睹光線的慢慢出現(xiàn)步入白天。父母總是根據(jù)亮瓦來判斷起居與睡眠。亮瓦成了他們定時的依靠。
小小的亮瓦,給我的童年帶來了一片想象的空間。我常常仰著頭,盯著亮瓦看,感覺天空就好像貼在亮瓦之上,閃耀著光芒,給屋里帶來了生動活潑的氣息,還有借著亮光玩手勢游戲的樂趣。亮瓦下的日子自然亮亮堂堂,天空亮著,眼睛便亮著,眼晴亮著,心里也就亮了起來。可那一片片亮瓦,即使仰視,視野也極其有限,看著光柱,人真正如同坐在深井里觀天的青蛙一樣。但那一片亮,又實在是我們的心靈通往外面空間的一個通道。
亮瓦下的一塊地方,成了我們?nèi)一顒幼铑l繁之地。母親會借著亮瓦之光縫補衣裳,納鞋織布;我們則會借著亮瓦的光線,搬來一方小桌,看書或?qū)懽鳂I(yè)。亮瓦的光束落在書桌上,照在身上、手背上,閃爍著、游走著、溫暖著。有時候,我們還會邀約同塆的小伙伴們來到家中,在亮瓦光束照耀之下,玩各種游戲:打撲克、猜謎語、打手語、刮痱子,就著那慢慢移動的光亮,我們能感覺到快樂時光的流淌。
從亮瓦透下光線的移動中,還能感覺季節(jié)的變化。陽光穿透亮瓦,光線投射到室內(nèi)的光影有方位變化,夏至之日,光影位置最靠南;冬至之日,光影位置最靠北。每當寒暑假期來臨時,小小的我們就承擔起燒火做飯的任務。因為沒有鐘表,我們常常借助亮瓦光影移動的軌跡,來判斷時間的早晚。一般情況下,當光照在我家八仙桌左前角的時候,就該做中午飯了。如果光移動到右邊的墻面上方,一天就快要結束了。正所謂“觀一屋之蔭,而知天下之變”,傳統(tǒng)中華農(nóng)耕文明的智慧由亮瓦的發(fā)明可見一斑。
雨天的亮瓦最迷人。雨點打在亮瓦之上,濺起的水花即刻化成了流水,順著瓦溝流淌,仿佛是天空的河流,懸于屋頂之上。隨著雨滴變得密集,亮瓦一會兒就幻化成了一片水霧,如詩似畫。雨水順著亮瓦的溝槽,一直淌到屋檐下,形成密密的雨簾,然后滴落在屋腳青石板上,發(fā)出“嚓嚓”的聲響,讓人沉迷。檐下聽雨,是我小時候最安靜、最好奇的事情。其時,雨水是透明的,更是流動的,仿佛時光無時無刻不在奔跑,生命在如亮瓦般的紙上流逝。
每到初冬時節(jié),我家都會對老屋瓦片進行“檢漏”,以防備冬春的雨雪倒灌瓦縫,滴落到屋內(nèi)。同時,亮瓦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樹葉塵土,堵塞瓦溝。若不清除,則會遮擋陽光。檢漏,除了用好瓦替換一些碎裂的瓦片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將溝瓦的瓦與蓋瓦的瓦互換,用來延長瓦的使用壽命。師傅們會站在房頂上,用掃帚清除雜物,精心地將瓦一片一片地清掃干凈。而師傅們對亮瓦的檢查格外細心,會從屋頂將亮瓦取下來進行清洗。每到此時,我就會接過師傅遞下來的亮瓦,來到塘邊,用細沙擦去污垢,用清水反復沖洗,然后用濕布擦干凈,再遞給屋頂上的師傅們。有些師傅比較細心,生怕我們這些“嘴上沒毛、做事不牢”的毛頭小子沒有將亮瓦擦干凈,他們就站在房梁上,對著亮瓦哈氣,扯著衣袖來來回回地反復擦拭后,才放心地嵌進瓦溝。
在亮瓦下,人們安逸度日,即使是烈日炎炎的夏季,坐在這樣的老屋里,也會非常涼爽。亮瓦下,我們伴著那片光亮成長,讀書認字,聽大人們講述遠古的傳說和美麗動人的故事,也從中懂得了許多的人生道理;夜晚,月光透過亮瓦,照在房間,我們伴著靜謐的月光美美地睡上一覺,直到東方大亮;雨天,雨水打著亮瓦,淅淅瀝瀝,滴滴答答,由疏到密,自緩而急,別有一番滋味。如今想起來,心里便有些莫名的悵然。那曾經(jīng)有亮瓦照射的日子是多么漫長啊。一條光柱就像是一條時光遂道,讓我時時穿梭在童年和少年的時光里。伴隨著這一線的亮光,我們由嬰孩長成少年,又由少年成長為青年,直到亮瓦慢慢照不著我們的身影。
時下的城里人,故鄉(xiāng)的年輕人,已經(jīng)很少能見到有亮瓦的房子。現(xiàn)在土墻青瓦的房屋已經(jīng)是鳳毛麟角,成了古董。有的即使在高層建筑的屋頂之上蓋上黑色琉璃瓦,也只是為了仿古點綴,根本不會考慮安裝亮瓦,亮瓦終究會成為歷史的記憶。
“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童年雖已遠,故鄉(xiāng)仍然在。那一片一片的亮瓦就是故鄉(xiāng)留給我的一片一片印記,正如一首《亮瓦》的小詩所描寫的那樣:
一片亮瓦連接兩個世界
一頭連接屋里
一頭連接室外
亮瓦在屋里
負責收集光陰
一波一波送進老屋
八仙桌、土壇子、以及光明與人影
溫馨而寧靜
亮瓦的外面
竹林抒情地擁抱老屋
牛吟,鳥唱,山風微拂
晝夜撫摸著村落的靜謐
一片亮瓦連接兩個世界
一頭連接故鄉(xiāng)
一頭連接城里
這樣的景致,在我心中
永遠不會沉寂
遠方,我家老屋的那幾片亮瓦還在,盡管屋內(nèi)無人,但陽光照常灑下,月華依舊光臨,還有寂靜的星光……仍然讓我常常懷想。
本期點評:
亮瓦下的一束光柱,不僅游移老屋內(nèi),而且射入居民的心靈深處。讀了陳響平的《亮瓦》,我恍若瞥見光柱扎入大地,長出攥緊故鄉(xiāng)熱土的根須。
作者溫和從容,娓娓道來,告訴你你走進鄂東土磚黑瓦的民居建筑時,會發(fā)現(xiàn)嵌在屋頂斜坡上的玻璃瓦。
本來亮瓦,便體現(xiàn)了鄂東人民巧奪天工的建筑智慧。深入的觀察下,無論對鄂東民俗“亮瓦檢漏”,還是人家亮瓦與天地自然的銜合,作者又寫得十分細膩。“如果天空是一片陰翳,亮瓦呈現(xiàn)的是幽靜而深遠,像是歲月積淀下來的一層神秘”,而晴日,則增添了美麗的向往,尤其雨天,作者用情最深,視覺上從微雨,漸至“仿佛是天空的河流,懸于屋頂之上”,終至高潮“亮瓦一會兒就幻化成了一片水霧,如詩似畫,格外迷人”,從聽覺上,“雨水順著亮瓦的溝槽,一直淌到屋檐下,形成密密的雨簾,然后滴落在屋腳青石板上,發(fā)出‘嚓嚓’的聲響,猶如天籟,讓人如醉如癡,不能自拔。”鐫刻在作者心底的一幕,永遠見證著時間的奔馳。
我們的房屋門窗,雖無亮瓦,也有光線移動,但大多被人們忽略了,獨具匠心的作者,卻在光與影的世界里,捕捉微小卻精彩的瞬間,并從日常景象間提煉哲思。“有了亮瓦,白天與黑夜有了明確的界限”“時間的彈性隨光線越拉越長。”既使亮瓦有限,視野狹窄,人坐在光束下真如深井之蛙,“但那一片亮,實在是我們的心靈到達外面廣闊空間的通道。”光在訴說,影子儲藏沉默的故事,共同詮釋平衡之道。
心懷對生活與家鄉(xiāng)的熱愛,筆下那束溫暖的光柱,才照得滿屋亮堂堂,才能照出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渴望”。在光與影的世界里,焰,完全可以盡情舞蹈在火上。正是以光柱為背景,作者呈現(xiàn)了母親埋頭納鞋補衣的珍貴影像,孩童們圍繞小方桌學習、游戲的一幀幀難忘膠片……屋雖平凡,卻上演著視覺盛宴。在亮瓦下,隨便打一個手勢,老屋地板都會忠實記錄主人身影與潺潺遠去的時光。而歲月雖已老,愛的火焰卻在刻骨銘心的回憶里,無時不上下飛閃,成為一生中艱難困頓時的前行助燃劑。
陰、晴、雨、白晝、暗夜月色下不同的亮瓦投影,繁復而歸一。
“觀一屋之蔭,而知天下之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便是季節(jié)更迭,人生滄桑。
年過六旬的陳響平,筆耕不輟,除鄉(xiāng)人鄉(xiāng)事外,在《江城岳飛魂》《重讀抗戰(zhàn)烽火家書》等文中展現(xiàn)了曾經(jīng)軍旅的一腔愛國豪情,在《廬山散記》《茶峒覓翠意》《冬日漫步大別山》等文中尋訪山水與人文,亦時有獨到的見解。其上傳的系列游記里,個別篇章,稍顯堆砌資料,如能靜心,凝神,身心更深地浸入自然,闡幽發(fā)微,當更為佳。
《亮瓦》既然追憶童年,還可以再靈動有趣一些。如介紹人們根據(jù)亮瓦大致判斷時辰時,投于四壁與地面的光影,可以魚兒般游曳起來,寫得再活靈活現(xiàn)一些,抓住特征,讓形象惟妙惟肖,任想象自由遨游,以增強藝術感染力。
——盧靜(山西文學院簽約作家)
了解陳響平更多作品,請關注其個人空間:陳響平的作品集
往期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