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正明|鐘明全:中國奇跡
二十六、科學發展
馬列主義
毛澤東思想
總結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發展歸結為鄧小平理論
在此基礎上演繹發展
三個代表
科學發展
實現中國夢
2003年7月28日
胡錦濤講話提出
以人為本
全面協調
可持續發展
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的延續和發展
是在四項基本原則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科學修復
要求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科學發展是有效推進改革和發展事業的方法論
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戰略思想
黨的十七大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
提出科學發展就說明在前期的發展中
基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總結我國改革開放來的發展實踐
外國經濟建設期間的發展經驗
針對取得的成果
存在的問題
提出適應發展要求的思路
胡錦濤指出科學發展觀
第一要務實是發展
核心是以人為本
基本要求是
全面協調
可持續發展
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唯有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
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
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實現又快又好發展
才能將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化
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
發展成果
由人民共享
才是中國改革發展的方向
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
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
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
大踏步的建設
需要
停下腳步
對走過的道路
再細細的審視回望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站在戰略發展的高度
站在國家民族人類發展方向的高度回望
既從經濟社會環境等功利性進行審查
也從哲學觀念更新和人類文明考量
從科學發展本質出發科學衡量
中國改革開放的
發展度
協調度
持續度
治國理念于政治家
是審慎縝密的調查和思考
于國家于民族猶如燈塔照亮前程
給人繼續向前的鼓勵和鞭策
讓人看到美好的
希望和前景
于詩歌
卻如骨頭
讓人覺得詩歌的骨頭太硬
詩歌語言應該像花朵一樣帶著芬芳
應該像流水一樣恣意無主地流淌
可事實上中國詩人的詩歌作品
好多已失去了詩經風的特征
他們都在雅和頌之中存活
都在無骨無風的狀態下
寫出一些神性的詩歌
寫出一些唯美朦朧
讓人在新新時代
再難把握詩歌的方向
再難聽到激揚的號角
關注紀念改革開放
欣賞分享改革成果
離不開實事求是
離不開調查研究
離不開實踐檢驗
離不開辯道糾偏
離不開理論創新
離不開制度革命
唯有一代代共產黨人求實求是
唯有一代代華夏兒女勤勞智慧
才使中國走出阻礙發展的泥沼
才使祖國奔向繁榮富強的今天
有人常說和平年代難出詩人
只有悲傷憤怒才會產生作品
可是我們的詩人們可曾想想
我們為何能有這持久的和平
我們是怎樣逐步實現了夢想
我們是怎樣擺脫了落后貧窮
怎樣擺脫了任人宰割的窘境
怎樣實現了國家民族的復興
國家發展是否科學表面看是執政黨在思考
事實上卻關聯著民眾的幸福安樂
關聯著每一個人能不能
安靜地坐在桃園里詩話
關聯著覺醒復興和振興
關聯著共同富裕的向往
關聯著中國人的中國夢和中國夢的中國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