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死亡和機器人》推出原版小說:各具魅力的劇集與小說
最近,網飛(Netflix)出品的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上線,第三季共包含《三個機器人:人類居所》《糟糕旅程》《恰是那臺機器脈沖的顫跳》《迷你亡靈之夜》《殺戮小隊》《蟲群》《梅森的老鼠》《被埋葬的穹頂大廳》《吉巴羅》九個故事。
2022-06-08
-
山本周五郎與黑澤明
論及日本小說家山本周五郎,國內讀者或不甚了解,但是說到日本電影巨匠黑澤明想必無人不曉。
2022-05-23
-
《柏青哥》:在日朝鮮人的家與恨
這是一個關于家的故事,亦是一曲悲嘆人間差別與冷漠的歌。
2022-05-12
-
川端康成逝世50周年:揭秘《雪國》的誕生真相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回望純真年代
今年是川端康成逝世50周年,川端康成是我國讀者熟悉和喜愛的日本作家。
-
博弈與書寫:一次丹麥文學史上的試驗
《信誓》是著名丹麥導演比利·奧古斯特的新作。
-
太空電影中的后人類主義視覺——以《2001太空漫游》與《索拉里斯》為例
內容提要 《2001太空漫游》和《索拉里斯》這兩部太空電影不僅從去人類中心化的角度來重新反思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而且大膽地棄用或反用了“縫合體系”所標識的古典敘事電影的成規慣例,嘗試在電影攝放機器的媒介限定下,以極具創意的攝影風格、場面調度與剪輯手法,顛覆“縫合體系”所造就的人類中心主義的觀視結構,創造出一種有別于人類中心主義的主體幻覺的后人類主義視覺。
-
討論是否忠實于原著對文學改編研究來說沒有意義
理論概述 作為研究文學和動態影像的一種有趣而便利的方法,改編研究正日益盛行,但目前它仍處于學術理論的構建階段,始終處在捍衛自身存在的境遇之中。
關鍵詞:  文學改編2021-08-03
-
《倚馬而息》:在光影中感受愛爾蘭文學魅力
背靠大西洋的愛爾蘭,向來是文學和藝術匯集之地。
關鍵詞:  《倚馬而息》2021-07-20
-
《無罪之最》背后的懸疑小說家哈蘭·科本
《無罪之最》是西班牙導演奧里奧爾·保羅繼《看不見的客人》之后的懸疑新作,這部八集的迷你劇一經推出便收獲大量好評,成為今年5月榜單上的熱劇——優秀的懸疑敘事把人們的目光引向了原著作者:美國知名懸疑小說家哈蘭·科本(Harlan Coben)。
-
《指環王》:小說與銀幕中的英雄史詩
《指環王》三部曲近日在國內重映,掀起了一波懷舊浪潮。
關鍵詞:  《指環王》2021-05-20
-
一次電影討論:何為愛情
《朗讀者》電影劇照 什么是愛情?愛情是一種感覺,還是一種關系?是因為一種感覺而建構一種關系,還是因為一個關系產生了一種感覺?愛情是對方給我們的,還是我們自己的想象?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嗎?還是它只存在于一個人自己的心中? 如今,愛情已經被諸多學科分野,文學在寫作愛情,電影在表現愛情,社會學在探索更多人的愛情,而神經學科、心理學在使用更加數據化、結構化的方式來研究愛情在身體之中的機制。
關鍵詞:  《朗讀者》2021-05-13
-
“當我們被愛著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更好”
兩百多年前,蘇格蘭高地麥克唐納家族的紅頭發卡隆帶領妻兒跨越千山萬水,從蘇格蘭到達遙遠的新大陸,在擁有茂密森林與漫長冬季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關鍵詞:  《布雷頓角的嘆息》2021-04-13
-
哪些作家影響了王家衛的電影創作?
王家衛 王家衛往往被認為在影像美學層面做出了重大革新。
關鍵詞:  王家衛2021-04-08
-
彼得·布魯克的藝術風格和他的三版《哈姆雷特》
彼得·布魯克 《哈姆雷特》劇照 彼得·布魯克是英國著名戲劇及電影導演,至今已導演過約90部影視與戲劇作品,其力求創新和反傳統的作風,對20世紀的戲劇發展影響深遠。
-
《基督山伯爵》的戲劇闡釋與詰問
法國作家大仲馬創作的小說《基督山伯爵》講述了一個關于背叛、誣陷和復仇的故事。
關鍵詞:  《基督山伯爵》2021-01-22
-
原著與改編,別樣的命運與共
小說改編成影視劇,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創作現象。
-
驚夢:白先勇《謫仙記》與其影視改編
電影《最后的貴族》劇照 21世紀以來,海外華文小說與影視不斷接合,近年除了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之外,創作者也開始嘗試獨立編劇。
-
這一次,他是作家河正宇
今年,韓國演員河正宇寫于2011年及2018年的兩本隨筆集《走路的人》與《河正宇,有感覺》的中文版,先后在中國市場面世(《走路的人》尚無簡體中文版)。
關鍵詞:  河正宇2020-11-20
-
走進大衛·林奇的“多棱鏡”夢室
喜歡林奇的人視他為上帝,對他的代表作如數家珍,不喜歡的人認為他和他的作品云山霧罩、匪夷所思。
關鍵詞:  《夢室:大衛·林奇傳》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