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子超對談羅新:好的旅行文學充滿人的故事
“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這是近幾年網上非常流行的一句話,不少人以此激勵自己。
-
這些“泄密的衣櫥”,隱藏著文學圈的“時尚風向標”
你可能不會想到,閱讀文學作品會是最接近時尚的一種方式。
關鍵詞:  薩繆爾?貝克特《名作家和他們的衣櫥》Céline2020-07-20
-
在不確定性的時代,從經典中獲取力量
張定浩給人的印象是一位優秀的青年批評家,業余寫詩。
-
《大江東去》:在八十年代里懷念信仰與浪漫
最初關注到《大江東去》,是因為其改編的電視劇《大江大河》。
-
波拉尼奧的處女作到底如何?聽聽譯者怎么說
智利作家波拉尼奧直到去世后才贏得崇高聲譽,主要憑借他的鴻篇巨著《2666》,先在西語世界受到歡迎,后又在英語世界博得滿堂彩。
-
后疫情時代,文學閱讀為社會定心
活動現場(從左至右依次為張瀅瑩、殷健靈、謝倩霓) 7月10日19:30,由中華文學基金會、平安公益基金會主辦,中國作家網承辦的“愛不孤讀——青少年文學素養提升計劃”第三期名家直播課“以閱讀為渡舟,還原家庭教育的‘育’功能”在中國作家網、網易直播、中國平安官方抖音號同步上線。
關鍵詞:  名家直播課文學閱讀家庭教育直播愛不孤讀——青少年文學素養提升計劃2020-07-11
-
城市文學觀察 | 城市之過,還是文學之失?
當我聯系一位評論家,想談談城市文學時,他回復:“現在一說城市啊,青年啊,我都找不出詞了。
-
《詭秘之主》:一個愚者的旅程
2019年被稱為網文圈中的“詭秘年”,2020年5月1日,奇幻網文《詭秘之主》宣告完結。
-
“合同之爭”表層下,涌動著網絡文學的“中年危機”
6月3日,閱文白金大神、《大王饒命》的作者“會說話的肘子”在微博上寫下了很長的一段話。
-
原創寫作的“異質性”闡釋與追求
編者按: 2019年12月,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新版頁面上線。
-
電影死亡了嗎?聽聽戴錦華怎么說
2月27日,法國《電影手冊》編輯部宣布全體辭職,引發熱議。
-
意大利最重要文學獎的“前世今生”
6月9日,由意大利使館文化中心主辦的意大利文學“2020斯特雷加獎”線上系列講座第一講—— “斯特雷加獎”74年的歷程在線上開講。
-
作為《在路上》首版譯者之一,他的人生也是名副其實的“在路上
哪天,要是在某位文藝青年的簽名上看到“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不要懷疑,他八成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
-
約翰·厄普代克:《紐約客》走出來的大作家
作為美國當代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厄普代克在半個多世紀的作家生涯里創作了大約50部書,內容涉及二戰后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性愛、宗教與藝術等。
-
卡茨和奧哈拉:“全世界最好懂”的畫家和詩人
如果有人問你“亞歷克斯·卡茨是誰?”,你八成會睜大眼睛,露出疑惑的神情。
-
探尋青年寫作的無限可能
青年作家與青年寫作一直是當代文學界的熱點話題。
關鍵詞:  中國作協青年工作委員會南方文壇青年寫作2020-06-03
-
安東尼奧·洛博·安圖內斯:寫到石頭比水還輕
提到葡語文學,不少人都會想到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若澤·薩拉馬戈,這位舉世公認的葡語小說大家已有多部作品中譯本面世。
關鍵詞:  安東尼奧·洛博·安圖內斯審查官手記葡萄牙文學2020-06-03
-
2020年了,我們為什么還要討論“女性寫作”?
作家葉彌從沒在自己的小說里有意關注并表現性別意識這一問題,直到2019年,批評家張莉發起“我們時代的性別觀”調查。
-
重讀汪曾祺:那么遠,這么近
汪曾祺與出版家范用 “向上看”:記憶是創造之源 經典閱讀的意義毋庸置疑。
-
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在觀察與思考中的行旅
從去年9月到今年4月,鄭彥英一直在河南蘭考進行采訪,離開蘭考時,泡桐花正是盛期,煙花滿天,回顧這一段難忘的歷程,鄭彥英感覺自己收獲了太多。
2020-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