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盞2021:中國作家網“文學之星”原創(chuàng)作品選》

《燈盞2021:中國作家網“文學之星”原創(chuàng)作品選》
主編:陳濤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5月
ISBN:978-7-5212-1835-0
定價:58.00元
作者簡介
陳濤,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博士,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評論工作與散文寫作。現為中國作家網總編輯。先后執(zhí)筆《1-4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文本分析》等省部級研究課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文學》《當代作家評論》等報刊雜志發(fā)表大量散文、評論作品。著有非虛構作品《山中歲月》。主編有《中國青春文學典藏書系》。
內容簡介
《燈盞2021:中國作家網“文學之星”原創(chuàng)作品選》均為入選2021年度“本周之星”欄目的優(yōu)秀原創(chuàng)作品,延續(xù)了以往選文的體裁,分為散文、詩歌和短篇小說。文字多以城市和鄉(xiāng)村為主題,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書寫作者在城市中的生活感悟和對鄉(xiāng)村、故鄉(xiāng)的無限懷想。中國作家網始終注重原創(chuàng)平臺建設,通過對大量原創(chuàng)作品優(yōu)中選優(yōu),以推出“作品選”的形式鼓勵促進著文學新人的創(chuàng)作熱情,為這些熱愛文學、立志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們提供了展現自己的“舞臺”。
目錄
散文卷
他們(節(jié)選)…………扎西才讓/003
我記住的樹…………前進的孫/008
夏至:時間的拐角…………楊秀廷/015
煙火探微…………徐玉向/022
在贛州遇見蘇軾和辛棄疾…………陽?春/029
陪植物們說話…………李?汀/040
高山遠鼓…………常龍云/046
風自有歸處…………燁水珠華/050
甕城記…………張水華/056
《子歸秭歸·醉傾葫蘆》系列散文…………劉慶華/069
人間點滴…………毛銀鵬/078
沿著盲道往前走…………魯北明月/083
罵冗村散記…………劉?榮/087
詩歌卷
玻璃、廢墟及其他…………西?厙/095
重陽(外二首)…………剛杰·索木東/102
秘藥(組詩)…………董欣潘/106
海浪哲學(外九首)…………野?老/112
海邊行(組詩)…………林杰榮/121
良夜…………木一伊/131
山中(組詩)…………王永苓/134
曠野之上(組詩)…………安?藍/138
北疆棉田(外四首)…………秋?華/145
大海從來不悲傷(組詩)…………冀衛(wèi)軍/151
背景(組章)…………水過河/159
和高坡邂逅(組詩)…………牧?之/165
那些瑣碎、弱小的生靈(組詩)…………方?義/171
蕎麥(外七首)…………產安江/178
看一棵參天大樹(組詩)…………余述斌/183
鐵的紫煙(組詩)…………中?明/189
莊稼的青春期(組詩)…………何軍雄/192
月下憶荷(組詩)…………羅國雄/200
與夜空對坐六首…………泥?文/208
明亮的事物(五首)…………菩提花開/214
小說卷
北漂的老人…………王建剛/219
阮郎歸…………吳彥非/242
關于蘇茜(節(jié)選)…………木?俞/259
給我一支煙…………任?路/272
沂蒙舊事…………雙?魚/282
豌豆…………張毛豆/294
英語…………何?晶/301
女兒河的故事…………趙建平/307
起薇山往事…………黎幸歡/320
縣長和我打老庚…………李躍慧/333
百次剃頭…………林?爍/345
深夜出擊…………張滿昌/352
誤入森林的駱駝…………鏡?誡/362
蝸牛郵局…………楊?帆/369
序言
大地的照亮或夜空的光芒
陳濤
一晃,我們《燈盞》書系的出版已經是第四個年頭了。
一件事情,讓一群人堅持做四年,想來已然無言地證明了這件事情的價值與意義。
回望來時路,我們會記起四年前對原創(chuàng)頻道投稿系統(tǒng)的創(chuàng)新性升級與改造;會記得三年前在集思廣益下對“本周之星”欄目的創(chuàng)立;會記得兩年前“年度文學之星”評選時的繁忙與鄭重;更會記得一年前原創(chuàng)頻道小說征文大賽啟動時的激動與期盼……四年中,讓我們銘記的事情有很多,但最讓我們喜悅并自豪的是日益攀升的注冊會員數量,是一本本《燈盞》的出版以及來自全國各地文友們的認可與鼓勵。
我們之所以矢志不渝地堅持這項工作,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在無窮的遠方與無數個角落,閃耀著從未熄滅的文學之火與文明之光。無論在鬧市還是邊地,在人群中還是獨行者,他們個個滿懷赤誠,在文學的篝火旁聚攏、取暖和明心見性。他們中的很多人選擇與文學為伴,并將他們對世界的識見與生之遭際通過我們的網站發(fā)表,進而獲得讀者的閱讀或反饋。源自心靈深處的熱愛迸發(fā)出不竭的創(chuàng)作激情,這其中有很多人的名字經常會在我們的網站頁面中出現,而他們的作品也被我們的編輯們所熟知并探討。誠然,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媒介融合時代的文學固然在流動變化中,但同時文學的內在之核又是恒常不變的。我真切地感受到,在這些朋友們的心中,文學始終純粹、溫暖,閃耀著迷人的光澤,充滿著永恒的力量。文學如同一盞盞明亮的燈火照耀著他們的內心與生活。事實上,這也是我們中國作家網始終盡力推動全國文學內刊工作發(fā)展的最根本因由,做好服務推舉工作,既是我們的義務,更是我們的職責。【詳細】
作品選讀
作者:扎西才讓
莊園之門
百年前的某個秋日,我的兩個太爺從異鄉(xiāng)出發(fā),走在歸家的道路上。途經一個小鎮(zhèn)時,兩人看到一處莊園,背靠在巍峨的西山下,那高聳的門樓在落日的余暉里顯得異常壯觀。一個太爺指著那處莊園說:“聽說這就是土司居住的地方。”隨后他倆就離開了。但還沒走出那個小鎮(zhèn),就被一群人——老人和孩子——給堵住了。老人們神色都格外慌張,而孩子們個個手里拿著沙棘條,枝條上的綠葉和紅果依然充滿生機。他們用眼睛盯著那處莊園,指責他倆不該用手胡亂指點,說莊園的主人會很憤怒,而主人的憤怒必將給小鎮(zhèn)帶來看不見的災難。兩個太爺只好順從了這些老人和孩子,被他們領著踏上贖罪之路。他們把他倆帶到莊園門口,其中一個白胡子老人很小心地敲了幾下門。等了好半天,沒人來開。白胡子等得有些焦慮,就輕手輕腳地去推門,門也許從里閂住了,怎么推也推不開。又等了一段時間,沒有一絲有人來開門的跡象。白胡子說:“也許里面的人都睡了。這樣吧,你倆就等在門口,等第二天門開了去給主人賠罪。”可是,第二天,門沒有開。第三天,門依然沒有開。一個月過去了,門還是沒有開。一年過去了,門始終沒有開。時光老人揮舞著他的長鞭,把萬物趕往歲月深處。兩個太爺已經老了,同他倆一樣堅守在莊園門口的那些老人,早就化為了灰塵。那些手執(zhí)沙棘條的小孩,也長成了大人,他們早就不想等了,都悄悄地離開了那個小鎮(zhèn)。但那扇在落日光輝里更顯滄桑的莊園大門,一直不曾被人打開。
江淮移民
在甘南生活的大部分漢族人,據史料記載,其先祖是在明洪武年間,從江淮大規(guī)模屯墾移民過來的:“你從哪里來?我從南京來,你帶的什么花兒來?我?guī)У能岳蚧▋簛怼!痹诟誓线@塊熱土上,他們漸漸融入羌、藏等土著民族,繁衍生息共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先進的農耕文明、獨特的民俗和地域文化。其實他們的歷史,是可以用詩性的文字進行抒寫的:“冷兵器時代,古戰(zhàn)場上只有殺伐之聲,牛頭人身的將軍在長河里飲水。夕陽懸在西山,像充血的眼睛。山下的百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時隔多年,他們還是存活下來,不再像茅草紛飛。不再一身囚衣茫然四顧,坐在驚恐里,于水面上看到殘陽里的倒影。江淮移民的后裔,坐在土炕上,說起遙遠的故鄉(xiāng),說起茶馬互市,眾人喝盡杯中烈酒,在荒蠻的邊塞,生兒育女,流下相思淚。有人站在高山之巔,背著手眺望南國,唱曲《茉莉花》,生出一段離情。有人終究成為牧羊人,也學蘇武,旌節(jié)高挑,但也愿意有番女作陪。地方史志里,漢家瓷器映照千年歲月,不說盛唐和大明。只說江淮一場酒宴,夢里就是家國,也抵不過長河落日里的羌笛聲碎。”【詳細】
作者:西厙
玻璃
在玻璃的碎裂聲中你聽到什么
我聽到碎裂
聽到事物毀于碎片的尖叫——
無聲的
我聽到尖叫中美的毀滅和
心靈的戰(zhàn)栗
比如,一張破碎的、姑娘的臉
被剜去了人們對美的信仰
一雙兒童的眼睛——
完整的玻璃背后破碎的心
光芒幽燃像一把刀
扎向這個羞辱和毀滅它的世界
讀魏純風景寫生
他已經入秋——那些響亮的色調
初看完全是盛夏,其實不然
我聞到的氣息表明,他的畫筆蘸足了初秋
果粒一樣炸裂的陽光。他當然熱愛樹綠
和湖水的藍,他用某種偏愛堆砌
那些入秋的濃綠和深藍,也包括淡綠
和淺藍。秋天賦予了他
更多牧歌式的靈感,所以他同樣毫不吝嗇
熟褐、赭石、土黃甚至近乎玫紅
用大筆觸畫出對土地毋庸掩飾的感情
我羨慕畫家不必受制于語言的桎梏
在看似隨意的涂抹和堆疊中表達入秋的
確定性:他擯棄了詩人式的傷感
和所有構成傷感的猶疑、軟弱、虛無的筆觸
一切都在堅定和充滿肌理的厚涂中
生成健全的和聲,和果實一樣飽滿的詩意
作者:楊帆
菊縣是鄱陽湖畔一個古老小城,從未在新聞聯播上露臉。據說某地方電視臺著名的“爹爹去何方”劇組,曾打算翻山越嶺駐扎該城,終未成行。原因可能在于當地變化無常的天氣,深山老林野獸出沒,湖塘草叢里猖狂的吸血蟲,以及一成不變的飲食習慣。全縣幾百戶本地土著,圍繞一條主街、兩個湖泊、一個郵局、一座寺廟展開日常生活。菊縣被一座山包圍了大半,兩個湖又將主街環(huán)抱在胸,寺廟和郵局分布在街的東西兩端。東街寺廟富麗堂皇,歷經千年風雨,金黃外墻還在夕陽下閃閃放光。因為地處偏僻,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的浪潮都難以抵達,當地居民延續(xù)了他們各種古怪的習俗,包括禮拜天去廟里燒香,湖葬,裸體獵魚等等。這里沒有通向外面的公路,沒有通車,沒有手機、網絡等通訊設備,信件靠一架軍機運輸傳遞。也就是說,一年中三五次,人們能接收到外省親友的書信、請柬、禮品或訃告。
郵局并不因此門庭冷落。相反,常來郵局串門的人不少。風雨無阻的常客里有鰥夫長生老倌,書店老板老楊,魔術師再生,還有個外縣人。郵局是一棟陳舊的小房子,格局逼仄,昏暗,窗戶很小。郵局本來沒有名字,老一輩的人頂多說西街郵局,儼然對外的官方稱謂。此外西街散布著商鋪,菜市場,理發(fā)店,劇院,新化書店,照相館,鑰匙鋪,鐘表店,是城里名副其實的中心區(qū)。至于那些高大的建筑,監(jiān)獄和寺廟都建在東街。三面環(huán)山,鄱陽湖是連接外部世界的唯一道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菊縣保持了它的安靜,沒有運動,沒有大會,街上的人群不比天上的云朵更鬧騰。藝人的手風琴、笛子發(fā)出的音色,廟里的鐘聲,夾雜在沿街叫賣聲里,像一滴滴綠色的風,從未被任何喇叭聲覆蓋或打斷。【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