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明月春水 如薄冰綠云——再談唐宋越窯“秘色瓷”
中國是南海最大沿岸國。
2016-09-26
-
梵音律動的龜茲壁畫
克孜爾石窟第一七一窟后甬道右端壁壁畫中的雙人舞 克孜爾石窟第一三五窟窟頂壁畫中彈奏羯鼓的伎樂天人 克孜爾石窟第七十六窟主室右側壁壁畫中的龜茲樂舞,已流失海外 克孜爾石窟新一窟后甬道頂部“飛天” 克孜爾石窟第八窟前壁壁畫中彈奏五弦琵琶的伎樂天人 古代西域地區,樂舞藝術源遠流長。
2016-09-26
-
團扇里的風骨
一把扇,一搖千年。
2016-09-23
-
由“丙吉問牛”筆筒想到的
國家博物館藏有一件明代崇禎青花“丙吉問牛”圖筆筒,口徑18.5厘米,高19.4厘米。
2016-09-23
-
宋代茶盞因何拍出天價
宋代建窯油滴茶盞 宋代建窯油滴茶盞 一件宋代建窯油滴茶盞近日拍出了近80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為今年瓷器拍賣的一匹黑馬。
2016-09-23
-
元代“帝都”百姓如何生活?
儀仗俑 百年歡宴,三都幾許? 古代天子所居之都城,在數千年的歷史積淀中,其選址、規劃和建設逐漸形成了一套既符功能需要又合于美學的營建理念。
2016-09-23
-
房山石經:延續千年的永恒印記
地宮里的石經 石經,顧名思義就是刻在石頭上的經典、經籍。
2016-09-23
-
《萬物》:他者眼中的中國藝術
夔紋 饕餮紋 鳳紋 人們常說,換一個視角看世界,你會發現意外的美麗,對藝術史的考察也是如此,換一種文化背景來探索中國藝術,或許可以將我們以前所不知道的呈現出來。
2016-09-23
-
介休后土廟與琉璃建筑
介休琉璃影壁 我國琉璃建筑藝術出現于北魏時期,興于大唐盛世,到明清時期達到巔峰。
2016-09-23
-
漫談玩石“鳳巖硯香爐”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里曾憧憬了這樣的生活場景:“有游士借居萬柳堂,夏日湘簾榧幾,列古硯七八,古玉器銅器磁器十許,古書冊畫卷又十許,筆床水注,灑盞茶甌,紙扇棕拂之類,皆極精致。
2016-09-23
-
蘭絲路瑰寶 匯集敦煌
馬踏飛燕銅奔馬。
2016-09-22
-
帝王品位
宋高宗 美國舊金山的亞洲藝術博物館,肇建于1996年,是北美地區最重要的以展現亞洲文明為主題的博物館。
2016-09-21
-
“黃色”與“藍色”的中國選擇
魚戲蓮青花酒罐(元代) 白釉雙龍柄盤口瓶(隋唐) 從哥德堡號打撈出來的清康熙青花礬紅描金花卉八方肉盤 “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讓在遙遠過去由于貿易在海上和陸地上產生的絲綢之路開始重新受到關注。
2016-09-20
-
百余件布達拉宮精品文物展出
9月12日,觀眾在珍寶館觀看布達拉宮精品文物展上展出的唐卡。
2016-09-19
-
文物里的中秋玉兔
唐代八瓣菱花形月宮鏡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兔兒爺 北京民俗博物館藏 明代金環玉兔耳墜,通長八厘米,兔高二點四厘米,出土自定陵地宮,現藏于定陵博物館。
2016-09-18
-
藝術與科學的交融
玉蘭花開(中國畫) 祝大年 洗象圖(中國畫·明代) 丁云鵬 櫸木矮南官帽椅(家具·明代) 緙絲鳳穿牡丹團花(織繡·明代) 大雅齋粉彩花鳥高足碗(陶瓷·清代) 師酉簋(青銅·西周) 河北趙縣安濟橋(設計圖) 隋·李春 山西應縣佛宮寺遼釋迦木塔(設計圖) 地之子(中國畫) 龐薰琹 大西洋古抄本(手稿)列奧納多·達·芬奇 9月11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正式開館。
2016-09-18
-
走在復興傳統文化的前列
近代以來,每次大的社會變遷發生時,文化思想領域都會出現是要順從“現代性”還是要堅持“民族性”的爭辯。
2016-09-18
-
趙樹理研究的現實意義
●五四文學的特質之一,是它繼承了以個體生存為價值本位的中國民間傳統,趙樹理的作品雖然與五四文學在具體形態上有所不同,但在這一特質上是相同的 ●當前大眾文藝質地參差不齊,與缺少趙樹理式的作家參與有關,文學教育領域存在類似的問題,指責大眾缺乏文學熱情的人不少,切實普及文學閱讀的人不多 今天的趙樹理研究,主要是在延安文化譜系、現代性譜系、社會主義文化譜系中進行,但我們還可以把趙樹理放在民族文化傳統價值演化這一譜系中來重新解讀。
2016-09-16
-
中秋節習俗的演變
五代時期周文矩所繪《仙女乘鸞圖》里的中秋大月亮(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北宋劉宗古所繪《瑤臺步月圖》中的中秋拜月場景(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明呂紀所繪《秋渚水禽圖》中的中秋月夜(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清居巢所繪扇面畫中的賞月場景 (現藏于廣州博物館) 古人很早就有一種對月亮的崇拜,到了秦漢時期,“月中有神靈”一說更被“具象”為“月中有恒娥”。
2016-09-16
-
暑夜揣度《樊敏碑》
在樊敏碑闕處出土的漢代石獸 謝應輝 攝 ◎往事越千年,豐碑在眼前。
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