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里過大年
戊戌新春,各級各類博物館、美術館中熱鬧非凡。
2018-02-23
-
那邊有隔墻有耳的神靈 這邊有面壁自視的心靈
山西興化寺元代壁畫《彌勒佛說法圖》(局部) 從物質形態來看,“壁”是磚的累積物,但在某些特有的情境里,它卻是話語和情感流瀉的媒介和信道。
2018-02-23
-
“曹衣出水”與“吳帶當風”幸運地留存在蒼垣黃壁上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 敦煌壁畫《九色鹿》(局部),常書鴻摹 在中國古代繪畫中,壁畫是一個古老的畫種。
2018-02-23
-
戊戌年,文物中看“狗”
龍山文化中的狗形陶鬶,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
2018-02-22
-
昏鏡重明話匠人
圖為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清代《磨鏡圖》 “磨鏡”即磨拭銅鏡,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職業。
2018-02-22
-
揭開文物修復的神秘面紗
修復人員正在展開一幅待修復保護的清代《百鹿圖》。
2018-02-19
-
專家研討藏族建筑古籍文獻搶救整理及研究出版項目
1月26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香港衛視、青海明輪藏建共同主辦的“中國藏族建筑古籍文獻搶救整理及研究出版項目”研討會在中央民族大學舉辦。
2018-02-12
-
西藏大昭寺經幡柱“換裝”迎藏歷新年
資料圖:信教民眾向大昭寺經幡柱投擲哈達。
2018-02-06
-
大英博物館館藏瓷枕“同款”唐代貢窯瓷器亮相中原
圖為觀眾在參觀瓷器。
2018-02-06
-
成都博物館成了“網紅”
流光溢彩的五樹花葉式冠,精致脫俗的黃金琥珀項鏈,琳瑯滿目的各類飾品……這批曾經為了躲避戰火而被封藏多年的公元前3世紀左右的珍寶,2月1日在成都博物館(以下簡稱“成博”)一號臨展廳亮相。
2018-02-06
-
“學院與沙龍”展覽 亮相國博
1月30日,“學院與沙龍——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2018-02-02
-
良渚古城: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遺址鳥瞰圖。
2018-01-31
-
南昌漢代海昏侯墓考古有新發現
這是海昏侯墓園五號墓內棺出土的一組動物形狀青銅器玩具。
2018-01-31
-
文物講述春秋戰國歷史
杜虎符 近日,在湖南省博物館“東方既白——春秋戰國文物大聯展”上,杜虎兵符、吳王夫差矛、越王勾踐劍(復制品)集中亮相。
2018-01-30
-
在最遙遠的地方尋找故鄉
上圖:新會木美人,明代。
2018-01-28
-
河北定州考古發掘揭示:太行山東麓發現豐富的先商文化遺存
土厚遺址出土的陶鬲。
2018-01-26
-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玉器 湖北京山縣蘇家壟周代遺址出土的“曾伯桼青銅壺”銘文 吉林安圖縣寶馬城金代遺址出土的玉冊殘塊 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玉器 距今5000多年以前的水稻和粟、黍種子長什么樣?那時候,是不是就有梅子、柿子、獼猴桃、葡萄等鮮果?早期的曾國與楚國到底是什么關系?“陔夫人羋克”銘文簠上到底寫了些什么?......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論壇上,隨著中國考古新發現6個入選項目的揭示,歷史時空中的空白,得以呈現出新的輪廓。
2018-01-25
-
上海博物館三件重器登《國家寶藏》
法:商鞅方升 禮:大克鼎 技: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 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于昨晚迎來了上海博物館,三件由上海博物館精選的館藏文物:戰國商鞅方升、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和大克鼎在節目中一展前世傳奇與今生故事。
2018-01-22
-
《國家寶藏》秀出明星另一面 易烊千璽秀書法
原標題:《國家寶藏》秀出明星另一面 上海有一個永不落幕的大舞臺——號稱“文物界半壁江山”的上海博物館。
2018-01-22
-
《如果國寶會說話》再引熱議 五分鐘一窺文物精彩
原標題:《如果國寶會說話》再掀文化遺產熱 數以億計的文物,是中華民族的祖先留下的與今天的我們對話的密鑰。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