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樣的文本,不一樣的《麥克白》
要看懂格魯吉亞第比利斯國立音樂戲劇院的《麥克白》,可能要從德國戲劇理論家漢斯-蒂斯·雷曼提出的后戲劇劇場角度去理解:與被文本統治的戲劇劇場不同,后戲劇劇場的特點是,文本在劇場里的中心地位被顛覆了,它只是戲劇統一體的一個組成部分,與音樂、舞蹈、動作、美術等其他劇場藝術手段平起平坐。
關鍵詞:  麥克白2019-12-20
-
北京人藝借經典培養年輕人
12月19日,北京人藝2020年的第一部新戲小劇場話劇《朱麗小姐》主創團隊亮相,一水兒的年輕演員陣容令人眼前一亮。
2019-12-20
-
慶祝澳門回歸二十周年國家京劇院赴澳門演出
《滿江紅》 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邀請,由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共同主辦的“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國家京劇院赴澳門大型演出”于11月8日至10日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上演,期間,藝術家們還走進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嘉諾撒圣心英文中學,為澳門青少年學生開展了京劇知識講座。
2019-12-20
-
兒藝年度收官大戲《長城的傳說》首演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中國兒藝2019年壓卷之作——民間故事劇《長城的傳說》近日在中國兒童劇場首演,開啟首輪跨年演出29場的帷幕。
2019-12-20
-
傳統花瑤舞蹈 綻放大學校園
毛輝攝/光明圖片 日前,湖南省邵陽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在該校星光劇院舉行了“回眸·展望”教學成果展演。
2019-12-20
-
展現舞蹈的所有可能 從打破“不可能”開始
巴黎歌劇院明星陣容《舞夜巴黎》帶來了一波觀舞熱潮 舞蹈業內把2019年視為“舞蹈大年”并非沒有道理:今年5月,在上海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上,十個“文華大獎”席位舞劇占據了其中三席,這一現象多年未見,不僅大大提振了舞蹈人的自信,也讓許多學者開始重新考量舞劇乃至舞蹈在我們國家藝術領域的影響和地位。
2019-12-19
-
傳統戲曲在這個賀歲檔成功“出圈”
上海昆劇團全新制作的《玉簪記》由青年演員羅晨雪和胡維露領銜。
2019-12-19
-
上海大歌劇院開建 申城將添新地標
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又將增添新地標。
2019-12-19
-
《林則徐》每個環節都是高標準
濮存昕飾演林則徐。
2019-12-19
-
郭蘭英:“吾為人民唱”
圖為郭蘭英照片 我唱的很多歌家喻戶曉,上至百歲老人,下至三五歲幼童,幾乎都能哼唱幾句。
2019-12-19
-
中國戲曲也能演莎士比亞
《誰是麥克白》(北京永樂利灃文化有限公司出品)把莎士比亞的經典改編成戲曲,令人眼前一亮,充分體現出小劇場戲劇的實驗性。
2019-12-19
-
“國風音樂”悄然流行
“國風音樂”悄然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2019-12-19
-
稀有劇種傳承——在發展中保護 在保護中發展
核心閱讀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戲曲劇種的興盛與瀕危、流行或稀有,都是相對的,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2019-12-19
-
裘韻欣聲 談藝說戲
近日,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談藝說戲話北京”戲曲文化分享會第九期在首都圖書館舉辦。
2019-12-19
-
青年戲劇孵化平臺全國征集優秀劇本
“劇本是戲劇的根,導演是戲劇的魂,演員是戲劇的樹木,劇目是戲劇的骨頭。
-
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劃評出三強
由國家大劇院發起并主辦、旨在支持和鼓勵中國青年作曲家音樂創作的第五期青年作曲家計劃終評音樂會日前舉行。
2019-12-18
-
讓“放風箏的年輕人”出手高一層
“劇本是戲劇的根,導演是戲劇的魂……”昨天,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發起的培源青年戲劇人才培養及劇目孵化平臺正式啟動,曾倡議基金應注重青年編劇培養的馮遠征,看到自己的提議這么快就成為現實,編劇人才的培養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顯得格外高興。
2019-12-18
-
《錦繡中華·海上生民樂》寧波成功首秀
《錦繡中華·海上生民樂》音樂會昨晚成功首秀寧波大劇院,這是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重點項目走出上海、走向長三角的首次嘗試。
關鍵詞:  音樂會2019-12-18
-
話劇《龍騰伶仃洋》聚焦港珠澳大橋建設
2020年1月7日至8日,由珠海演藝集團打造的大型原創話劇《龍騰伶仃洋》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上演。
2019-12-18
-
一則“政協提案”催生劇目孵化平臺
原創劇本的創作滯后于導演、表演甚至舞美,早已是公認的舞臺頑疾,針對這一現象,北京市政協委員馮遠征今年的一則提案,不到一年的時間便轉化成為一個“震動”北京戲劇界的孵化平臺。
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