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家探訪清溪村——在鄉村定格文學最美的畫卷
秋日的清溪村,色彩斑斕的樹葉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定格成秋天最美的畫卷,讓遠道而來的讀者、游客沉醉其間,流連忘返。11月20日,在“2025中國文學盛典·兒童文學獎之夜”舉辦之際,國內知名文學期刊、出版社、專業少兒出版社負責人,兒童文學作家、編輯與港澳臺作家100余人走進湖南益陽清溪村,共赴一場充滿詩情畫意的書香之旅。
沿著蜿蜒的清溪前行,20余家主題書屋錯落分布在小溪兩岸,散發著濃郁的文學氣息。短短半天的行程中,大家走訪了周立波故居、王蒙清溪書屋、劉震云清溪書屋、曹文軒清溪書屋、王躍文清溪書屋、劉慈欣清溪書屋、作家出版社清溪書屋、兒童文學清溪書屋,以及中國當代作家簽名版圖書珍藏館、拾光文創空間等地。每間書屋都根據作家作品的特色精心打造,進行了“原汁原味”的呈現。
文學與鄉土的“雙向奔赴”
清溪村的華麗轉身,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這里曾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如今卻憑借文學的力量,通過開設主題書屋,舉辦文學活動等,探索出了一條“文學賦能鄉村振興”的獨特道路。這些書屋均由清溪村原本的農舍改造而成,村民將房子出租,可以獲得一定的房租收入,同時還能擔任主理人和講解員,售賣圖書和文創產品,拓寬收入渠道。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社長馬姍姍此前久聞“清溪村”大名,卻難得一見。此次探訪清溪村過程中,她對這里的發展模式有了新的認識。最初她擔心村民的去向,但深入了解后發現,當地村民一直生活在這里,“文學以一種很自然的方式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馬姍姍覺得這非常好,“鄉村振興,不光是把地方打造成文化基地,更重要的是讓文化真正走進人們內心,豐富人民的生活、娛樂方式,提升人的精神面貌”。
香港女作家協會主席、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周蜜蜜對清溪村贊不絕口。她認為清溪村將自然環境與人文氛圍作了很好的融合,是一個非常好的范例。“這里不僅誕生了周立波等文學巨匠,如今更成為作家的搖籃,處處彌漫著寫作與閱讀的濃厚氛圍。”在周蜜蜜看來,清溪村可以打造成當下流行的研學基地。在這里,不同風格的書屋匯聚一起,孩子們在一個村莊里就可以認識那么多作家,可以跟隨老師耳濡目染地學習知識。此外,這里還可以舉辦寫作營,邀請世界各地的作家來清溪村交流創作心得。這對中外文學交流、青年作家成長一定大有裨益。
“清溪村通過文旅融合讓村民富了‘口袋’,又以文化滋養讓村民富了‘腦袋’,生動詮釋了文學賦能鄉村振興的獨特價值與持久生命力。”正如南通·通州“童聲里的中國”少兒藝術創研活動基地副主任張鋒所說,清溪村見證了文學與鄉土的“雙向奔赴”:文學不僅源于大地、根植人民,是記錄鄉村變遷、凝聚鄉土情懷的精神紐帶,更能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核心動能,讓新時代鄉村發展既有“顏值”又有“內涵”。
激活鄉村活力的“文化密碼”
清溪村依托作家周立波的文學遺產,將《山鄉巨變》這一文學IP轉化為激活鄉村活力的“文化密碼”。太原師范學院教授、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崔昕平認為,文學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不自覺地形成一些壁壘,打破這些壁壘的方式至關重要。以清溪村為例,它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資源,結合特有的文化元素,打造出了一種既接地氣又深受歡迎的文旅形式。談到其他地方如何借鑒清溪村的經驗,崔昕平認為,不同地域具有各自獨特的文化特色,應根據這些特色選擇與之相契合的作家資源,并對其作品進行主題性或關鍵詞的提煉,打造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傳播內容與形式,讓文學更好地融入當地文化生活。
走進曹文軒清溪書屋,一座按照《草房子》場景精心打造的模型映入眼簾。木質課桌擺放整齊,老布書包安靜地掛在椅背上,鐵皮文具盒里的文具仿佛在訴說著童年的故事……大家仿佛走進小說中的油麻地小學校園,“感覺特別貼合曹文軒的兒童文學創作現場和情感”。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編輯陳文瑛說。
在數字化時代,兒童文學的傳播媒介已不再局限于紙質圖書,而是擴展到音頻、視頻、圖像等多元渠道。優質的兒童文學作品應如何借助跨媒介的傳播策略,更好地進入兒童視野?陳文瑛認為,可以從兒童的閱讀場景入手,因為兒童的文學閱讀需要更多引導,特別是學校和家庭對于閱讀氛圍的培養至關重要。“我們大力倡導全民閱讀,通過影響老師和家長,進而影響孩子的閱讀,這或許是一條更為直接有效的途徑。研究多媒介傳播策略,實際上就是探尋如何讓文學更好地抵達兒童的心靈。”
香港作家聯會理事潘明珠也關注到兒童文學的多媒介轉化趨勢。她透露,自己的兒童文學作品《神奇的毛衣》正在改編為繪本劇,預計2026年在香港和深圳上演。通過舞臺上生動的表演,讓孩子們更加直觀地感受文學的魅力,吸引更多小觀眾走進兒童文學的世界。“期待這部作品能受到小朋友們的喜愛,也希望更多作家關注兒童文學作品的多媒介轉化,為其傳播開辟更多新路徑。”
讓文學在孩子們心中“落地生根”
兒童文學清溪書屋在清溪村所有書屋中別具一格。它有獨特的造型設計,3000塊彩色積木拼接而成的外墻上,長頸鹿和熊貓凸出墻面、栩栩如生,仿佛在熱情歡迎孩子們的到來。書屋內,色彩斑斕的墻面涂鴉、造型可愛的書架、柔軟舒適的閱讀角落以及充滿趣味的互動裝置,處處皆有巧思,成為孩子們流連的歡樂天地。到訪嘉賓們紛紛駐足拍照打卡,記錄下充滿童趣的一刻。
書屋主理人李群芳介紹,該書屋現有上千冊兒童文學作品,涵蓋各個年齡段,孩子們能從中輕松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籍閱讀,若是讀累了,還可在室外的塑膠跑道上盡情玩耍,放松身心。對兒童的閱讀來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恰如澳門筆會副理事長鄧曉炯所言,他小時候正是通過閱讀《小靈通漫游未來》打開了幻想的大門,走上了科幻創作之路,如今他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書,沉浸于文學世界,體會文學帶來的巨大能量。
在立波清溪書屋,主理人卜雪斌忙著招待大家體驗擂茶,還不忘親自上手指導示范。立波清溪書屋的客廳一部分是溫馨的閱讀空間,一部分則根據《山鄉巨變》中的元素還原了舊時清溪村的農家樣貌。澳門兒童文學協會副會長、澳門作協副會長朱叢遷親手體驗了擂茶制作。令他深感意外的是,擂茶看似簡單,制作起來卻大有講究,需要借助身體和手腕的力量,耐心反復地錘擊綠茶與芝麻、花生、炒米等的混合物。“親身體驗真的不同,跟師傅學到了很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朱叢遷興奮地說。
在清溪,到訪者不僅能感受到文學的魅力,還能通過美食、非遺等體驗到當地的文化。這種全新的“文學+”模式,讓文學以更加生動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在孩子們的心中落地生根,也讓更多的家庭對文學產生興趣,書香社會的氛圍更加濃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