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精耕細作,兒童文學事業煥發蓬勃生機,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文潤童心 砥礪前行
兒童文學是面向少年兒童的文學,是呵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精神家園。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夠引領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近四年來,全國兒童文學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自覺肩負起培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接班人和未來主力軍的時代使命,充分發揮兒童文學“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重要作用。兒童文學創作碩果盈枝,理論探索日益精深,出版和傳播工作生機盎然,生態建設健康明朗,作家隊伍不斷壯大,體制機制日益健全,迎來氣象日新、繁榮興盛的大好局面。
助力新時代兒童文學高質量發展
兒童文學的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作協原副主席高洪波談到,近年來,中國作協黨組高度重視兒童文學工作,在推動兒童文學創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充分發揮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的作用,團結和引領兒童文學界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創作、出版與研究。他表示,當代中國兒童文學正處于嶄新的“黃金時期”,作家代際結構完整,老中青兒童文學作家各有佳作問世;體裁分類均衡,小說、童話精品力作蔚為大觀,詩歌、散文、科幻、兒歌等體裁各領風騷;題材豐富亮眼,主題出版豐碩,現實題材優秀文本比比皆是,充滿幻想與想象的讀本更為孩子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養料。新時代讓中國兒童文學作家創作動力倍增、信心大漲,大家渴望握緊手中筆,為當代中國孩子奉獻出最好的精神食糧。
“新時代兒童文學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作、出版、傳播等多方面的持續發力。”接力出版社總經理、總編輯白冰談到,在兒童文學創作方面,四年來,兒童文學作家不斷強化童年體驗,尊重藝術規律,努力寫出富有時代精神、真正反映兒童生活和心理現實、充滿童心童趣、滿足兒童精神需求的作品。在兒童圖書出版方面,堅持精品戰略,重原創、出精品、出新品;堅持復合出版,既做好紙質書,也做好音視頻和數字化出版,助力打造更多兒童文學的優質IP。在兒童文學的海外傳播方面,中國兒童文學作家從童心出發,努力用國際化表達創作出讓國內外孩子都能共情共鳴的作品;采取多種形式講好中國故事、中國人的故事,讓世界了解和熟悉中國兒童文學作家。
隨著新時代兒童文學價值理念的不斷拓展,近年來原創兒童文學整體呈現出文化自覺彰顯、童心特質靈動、藝術表達創新、多元生態蓬勃的美學發展新態勢。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李利芳表示,在媒介形態深刻變革與數智化浪潮奔涌的時代背景下,當前原創兒童文學從創作、生產、出版到傳播、接受的全鏈條正面臨跨界整合與跨學科成果轉化應用的嶄新課題。對此,兒童文學作家主動融入兒童現實生活,積極參與兒童文學IP與研學、文旅的深度融合實踐。此外,中國兒童文學的國際化開發與應用也廣受關注。遵循國際中文教育規律,契合學習者實際需求,對中國豐富的原創兒童文學資源進行內容轉化與利用,借助數智化教育技術研發適配不同年齡層的兒童文學閱讀互動平臺,這些實踐均啟示我們,應積極推動中國兒童文學作家自覺為世界創作優秀的中文作品。
兒童文學圖書出版也是新時代兒童文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經理、兒童文學分社社長胡同印認為,兒童文學作家和出版人要雙向奔赴,總結和思考兒童文學出版的未來走向,不斷創新合作方式。在作家創作層面,既要不斷開拓兒童文學創作的寬度與深度,讓兒童文學創作百花齊放,也要追求思想深度、藝術高度與兒童本位的統一,塑造出更多深入人心、傳之久遠的藝術形象。兒童文學的題材需要更加多元化,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養分,創作出具有中國氣韻的兒童文學作品,同時注重與地域文化相融合,展現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豐富兒童文學作品的文化內涵。在出版行業層面,要做好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宣傳推廣,擁抱新技術和新業態,充分利用短視頻等新興手段讓優秀作品傳播得更廣。要積極推動優秀作品的譯介,讓中國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走向國際,讓外國讀者更深入了解中國兒童文學,更深切感受中國式童年的獨特性。
提升兒童文學原創力,營造健康明朗的發展生態
繁榮兒童文學,關鍵在于提升原創力與營造健康明朗的發展生態。兒童詩人王宜振表示,兒童文學原創力的核心是作家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文學的獨特表達,作品的情感溫度和精神高度源于對中國式童年現實生態的敏銳把握。兒童文學作家要扎根現實土壤,長期沉潛于兒童生活,了解孩子們的喜怒哀樂、所思所想,發現和捕捉童年的本真,感知和提煉社會發展、文化轉型帶來的新變化,從而寫出兼具文學價值與現實意義的原創兒童文學作品。此外,文化傳承也是提升原創力的重要源泉。兒童文學作家若想為孩子寫出富有感染力的中國故事,就必須努力開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將民族思維方式、情感心理融入敘事,創作出具有中國風貌、中國味道的優秀作品。
四年來,一大批富有原創力的中國兒童文學作品與讀者見面,其中主題創作表現突出、視角也愈發多樣。兒童文學作家張品成表示,當前主題創作的題材邊界持續拓寬,許多作品以細膩的筆觸表達對少年兒童心理的深度關懷,脫貧攻堅、美麗鄉村、生態保護、傳統文化的多元表達為新時代兒童文學增添了多彩畫卷。與此同時,紅色題材兒童文學創作更加活躍,尤其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等重要歷史節點,都涌現出大批優秀紅色兒童文學作品。
中國兒童文學原創力的提升,離不開更多優秀作家凝神聚力打造精品。除主題創作之外,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朱自強還特別關注近年來原創成長小說的創作成果。他認為,成長小說有其創作上特有的難度,其創作水準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一個國家原創兒童文學的整體創作水平。四年來,兒童文學作家潛入兒童深邃而隱秘的心理世界,用藝術形象揭示兒童自我意識的建構和心靈成長的軌跡,推出了不少值得關注的優秀成長小說,進一步豐富了兒童文學創作的題材類型。
“原創力應該成為每一位兒童文學作家的信仰。”浙江省作協副主席、兒童文學作家湯湯談到,兒童文學作家可以從神話傳說、古代典籍里發掘靈感、滋養創作,但更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實現創新發展,凝聚現代精神,這是一個值得持續探索、反復實踐的課題。她認為,兒童文學作家要努力追求推陳出新,打造審美鮮明、特質突出、蘊涵豐厚的原創兒童文學作品,竭盡所能寫出新意。精益求精雖不易,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這應是每一位創作者的不懈追求。
兒童文學隊伍不斷壯大,發展機制日益健全
中國作協始終高度重視兒童文學人才的發掘與培養,積極主動做好團結隊伍、凝聚人才、繁榮創作的各項工作。據了解,2021年以來,中國作協創研部、兒童文學委員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各省區市及基層作協、魯迅文學院、重點報刊社網等共同發力,多措并舉加強兒童文學作家、編輯和理論研究專家的隊伍建設。同時,圍繞提升原創兒童文學質量和競爭力做了大量工作,深入了解兒童文學創作狀況,組織召開提升原創兒童文學質量調研座談會,探討兒童文學如何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在兒童閱讀市場贏得更大空間;加強理論評論工作,設立當代兒童文學創作研究中心和當代少兒文學創作與研究中心,力求從創作、出版、研究、批評、閱讀、推廣、傳播、公共文學服務等方面全方位推動當代兒童文學發展;加強優秀作家作品的研討推介,聯合舉辦新書發布暨作品研討會、推動新時代兒歌創作傳播研討會,開展新時代好兒歌征集誦讀活動、“童聲里的中國”創作推廣研討等。這些活動既為兒童文學創作者和編輯搭建了學習交流平臺,也通過培育優質創作力量、規范創作與編輯方向,切實有效地推動新時代兒童文學高質量發展。
四年來,越來越多新鮮面孔參與兒童文學寫作,帶來作家隊伍和藝術面貌上的雙重拓展。當代兒童文學創作研究中心(浙江)主任、魯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方衛平觀察到,越來越多成長于“E時代”的年輕寫作者進入兒童文學領域,在觀念、題材、語言等方面體現出新的時代氣息。他認為,當代兒童文學創作隊伍既有的“圈層感”逐漸減弱,一種新的駁雜和豐茂正在給這個文類帶來新的活力與潛能。同時,新的文學觀念和文學傳播方式給傳統的兒童文學生產、評價等機制帶來持續影響,促使兒童文學工作者迎時代而上,也啟發業界進一步思考兒童文學如何以其獨特的藝術探索為變動的時代提供恒定的價值坐標。新時代兒童文學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應更清醒、成熟地認識到,新的時代生活和社會觀念對文學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健全的文學機制既是保障和支持文學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當代兒童文學創作機制保持健康活力的重要源泉。
兒童文學期刊是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的重要陣地。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編輯、《少年文藝》主編朱艷琴表示,近年來,兒童文學期刊持續關注兒童文學現場,在辦好傳統優勢欄目、堅持內容精品化的同時,持續擴大自身品牌影響力,完善作家培育機制,創新期刊運營模式。以《少年文藝》為例,刊物以主打欄目“紅地毯佳作”為核心,刊發最有特色、最具分量的作品。同時持續打造品牌活動,舉辦一系列高質量、有影響力的兒童文學賽事,從中挖掘熱愛文學的“新芽”作者,為未來之星的成長提供嶄露頭角的機會,為新時代兒童文學創作輸送新鮮血液。
文潤童心,砥礪前行。四年來,中國兒童文學創作主題多元、藝術精進、佳作頻出,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繁盛圖景。這份成績既為廣大少年兒童構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園,也為新時代文學繁榮發展注入了鮮活力量,更預示著中國兒童文學必將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續寫更加精彩燦爛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