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_国产剧情精品在线_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_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張旻:碑后面的青海(外一篇)
來源:《青海湖》2025年第11期 | 張旻  2025年11月19日11:09

碑后面的青海

家里的小孩字寫得潦草,為了修正,給他練練字,先給他選帖,選到漢隸,給他看看隸書原碑的圖片。他問碑的后面是什么。按照物理來解釋,很好解答,碑分陽面和陰面,亦叫正面和碑面,正面絕大多數有字,背面有字者有之,無字者也有之。碑的正面背面皆無字的大概是只有武則天和唐中宗的墓碑。即便是無字碑的后面是也是墓主生平難以追述的際遇和所在時代的背景。廟堂高處的皇家如此,像漢代曹全這樣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也如此,《曹全碑》的后面今人看到漢末的官吏制度、黃巾起義,文教風氣,關中風俗等等,可以說各取所需,我作為一個關注青海古代文史的人員,碑的后面自然要看青海的元素。

曹全碑

在漢隸中《曹全碑》地位之高,臨摹的人之眾,評論之多,鮮有可比。《曹全碑》《禮器碑》《張遷碑》《史晨碑》此四碑是明末清初同時進入書法視野中,并迅速成為書法家師承的重要碑帖。曹全碑出土于陜西,其余三碑均在石刻書法底蘊極其深厚的山東。《禮器碑》和《史晨碑》是記載孔子有關事跡的碑刻。《張遷碑》跟《曹全碑》是紀念張遷和曹全兩位縣級地方官的碑文。按照傳統的地理藝術性格,東部的藝術比西部的文雅,俊秀,西部的藝術勝于雄壯、粗獷。因此漢代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之說,蓋地形而分文武,而漢代隸書四碑恰恰相反,出土西部的《曹全碑》以雋秀著稱。曹全碑萬歷年間出土于郃陽縣(今合陽)莘里村。莘里與古代一個叫有莘國的部落有關,傳說中的有莘國出過像伊尹這樣的圣賢,而有莘國的女性則更出名,傳說大禹的母親女喜,周武王的母親太姒,都出自有莘國。在莘里村出土的《曹全碑》通篇柔美俊秀,端莊秀麗,靈趣飛動,靜穆潤和,完全是古之佳人的寫照。這大概與這片土地的柔美性質有關,在中國歷史輝煌的地方也充滿苦難和曲折。《曹全碑》出土于萬歷初年,主要內容在寫郃陽縣令曹全在黃巾起義中收拾地方殘局,安撫百姓。《曹全碑》就是以黃巾起義為背景,《三國演義》以黃巾起義為開卷。可惜名碑和名著之間沒有交錯。

當過縣令的曹全祖上是漢朝開國功勛,文景之治的奠基人曹參曹相國,曹參子孫們枝葉四散,其中一脈遷徙到河西地區,曹全就是出自這一脈。曹全的高祖曹敏在敦煌、武威、張掖做官,曾祖曹述在張掖、四川做官,祖父曹鳳在張掖、金城、扶風當都尉,最后成了北地太守。曹全的父親早亡,從碑文看出曹全后來贍養了祖父曹鳳的妾。推測曹全是爺爺曹鳳撫養過的。曹全早年在西域戍邊,當時疏勒國的一個叫合德的王子弒父篡位,并且停止對漢朝的進貢,曹全奉命出征,戰役中曹全足智多謀,撫恤士兵,提振士氣,最終俘獲合德,讓疏勒國重新稱臣納貢,曹全升遷為扶風郡槐里縣令。后來,因丁憂回到敦煌隱居七年。光和七年重新啟用,在酒泉任福祿長,查遍典籍“福祿長”這一官職僅在《曹全碑》中出現。到底是碑文筆誤還是歷史事實,曹全在酒泉一上任“福祿長”,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黃巾起義從幽州冀州席卷整個大地。黃巾起義給東漢帶來巨大的打擊,許多地方的官員被殺,朝廷從西部向內地征調官員,曹全被調到郃陽縣當縣令。原因是郃陽縣大姓郭氏家族也參與起義,這對當時整個關中地區造成巨大威脅。必須有軍事的經驗官員出任郃陽令,既要平叛起義軍還要治理戰后的殘局,當時焦頭爛額的皇帝詢問群臣,誰是最合適人選。群臣回答“曹全。”曹全一上任先是撲滅戰火,撫慰傷亡家庭,再是恢復男耕女織正常生產,穩定市井交易,重新賡續禮教,祭祀華山,增開學校,向朝廷選送人才。“費不出民,役不干時。”就是不向民眾征收重新建設郃陽縣的費用,義務勞動不影響百姓的作息。

曹全出生于河西,建功在西域,最后輾轉到內地為官,這跟他的祖父曹鳳的履歷相似,祖孫倆都是邊疆有軍功,從河西升遷到內地。碑文中給曹全還有這樣的一個評價“興造城郭。”興造城郭是曹氏祖孫家傳的行政作風。西漢武帝元狩年間開辟河湟及青海湖周邊地區,歸屬金城郡管轄,王莽秉政后將青海湖周邊地區從金城郡中析分出西海郡,西海郡的郡所設在龍夷城(今海晏縣三角城遺址),王莽失敗后,西海郡所龍夷城成為羌人聚集地,東漢后期青海湖地區的羌人開始發起對漢朝的武裝反抗,龍夷城被戰火波及廢棄,漢和帝永元時金城郡西部都尉曹鳳請命收復西海郡后,曹鳳重新修葺廢棄的龍夷城,而后城名改為龍耆城。在動蕩的東漢末年依舊把青海地區納入中原管轄。很多次我猜測,曹鳳在青海湖邊“興造城郭”時有沒有帶著他的孫子曹全。

龍耆城,這個地名從青海湖邊的三角城一直不停地移動。青海地區出現了龍支城,龍置縣、隆治等地名。按照清代地理學家顧祖禹的考證,龍耆城具體位置在今天的青海平安區,唃廝啰時期成為宗哥城。流經宗哥城旁邊的湟水那時起在藏語中稱為宗哥河(也譯作宗喀河)。每次過平安,看著湟水悠悠,就想起龍耆城,想起曹鳳,想起《曹全碑》。想起曹氏祖孫興造城郭。一走神就到了樂都。

趙寬碑

樂都高廟白土村,也埋著一塊漢碑,碑頭寫的是“漢三老趙掾之碑”。學界稱為《漢三老趙寬碑》,簡稱《趙寬碑》,趙寬是西漢名將趙充國的五世孫。掾是副官的統稱,即三老。碑文中對趙寬的籍貫明確說:“金城浩亹人。”漢朝的浩亹縣在今海東市大峽以東,湟水以北,浩門河以南,湟水和浩門河交匯的三角地帶。以趙充國封侯加爵的顯赫的家世來說,趙寬其實已成為浩亹縣的平民了。而這恰恰是趙充國的政治終極目的,趙充國以76歲的高齡出征河湟,他不僅用政治、軍事才能把河湟地區牢固地納入華夏版圖,而且給青海留下了兩個成語,一篇文章,一通碑文,從文化的角度審視,這是絕無僅有的。

以河湟事件和地理為背景的成語,就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和百聞不如一見。這兩個成語中看出一個古之名將的謹慎著微,究查實際的將風的品質。文章就是《條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狀》,是中國歷史最早最全面有關屯田制度的文字,通篇閃耀著趙充國的軍事和地方治理才能的光芒,更為當時河湟的民族關系留下寶貴的歷史資料。屯田就是讓中原的士兵們世代留守在邊疆。其中包括自己的子孫后人。

趙充國年少時隨漢武帝的舅哥、貳師將軍李廣利北征匈奴,因李廣利指揮失誤,李陵投降匈奴,主帥李廣利被匈奴的重兵包圍,趙充國身負三十傷口,將遭圍將士帶出包圍。這給極要面子的漢武帝帶來些許安慰,武帝一面痛恨李陵,易怒司馬遷,一面撫摸趙充國身上的傷口稱贊他的智勇。此后趙充國一直衛國戍邊,在邊疆的聲名與飛將軍李廣齊名,李廣出道時在處理西部羌人事務,成名于北方防備匈奴,而趙充國起家于北方抵御匈奴,揚名于西部招撫羌人。七十六歲深入河湟,白發出征白發回,許多中原弟子最后留守的河湟,他的后裔們多半都在西部任職。到了東漢末年,河湟地區發生大規模的羌人起事,趙寬的父親趙孟元帶著四個兒子參與平叛,結果三個兒子被戰爭吞噬,獨留趙寬一人。當時河湟地區郡縣殘破,人民流離失所,趙寬不得已遷徙到馮翊(今陜西大荔縣,與曹全任職的合陽縣接壤)定居,其間開始修習典藝,學習詩書,喜歡禮樂,研究史略,癡迷雕篆六體。據碑文溢美,趙寬的學識不亞于漢朝的揚雄、賈宜、班固、杜子春等名家。后來回到上邽(甘肅天水)故里,即趙充國的出生地,上邽太守非常喜歡趙寬的才華與能力,讓他出任督郵一職,督郵是實權,《三國演義》里劉備被督郵索賄,導致張飛怒打督郵。趙寬以生病為由沒有任職。為此又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浩亹縣隱居。但是有德才的人像蘭花一樣,即便生長在幽林之中,時間一長別人就能嗅到它的馨香。當地人們邀請趙寬做“三老”,三老是漢朝的掌教文化的基層官員,有鄉級別的三老,也有縣級別的三老,要求年過五十,有修行,能率眾的德高望重者擔任。趙寬被聘請為浩亹縣三老。趙寬很有原則“師而不臣”,就是在三老職務只做文教工作,不做官。碑中記載曹全“教誨后生,百有余人,皆成俊艾,仕入州府。”這是青海地區最早記載教育工作文字,通過教化,百余名本地子弟進入各州各府任職,這是開青海教育先河,碑文自然有過譽之詞,就算是打對折,也是蔚然成風的。

1942年,《趙寬碑》在樂都縣白土崖村出土,因無人識得碑文棄于路溝,后經方家辨出,移藏省圖書館,《趙寬碑》一經面世引起金石、 碑帖、書法、史學界的躁動,前來研究探看的名家如流,各驚其奇,各說其妙,各取其奧,尤其海內書壇一時倚重《三老碑》,拓印本隨即擺在書家案幾。可惜碑身后來在一場大火中焚碎,僅剩碗口大的殘片。

在河湟重鎮大通縣的教育局樓道里掛著許多本地書法家張國龍先生用《趙寬碑》的字體書寫的教育工作名言警句,可謂對趙寬文教風范的繼承。

《趙寬碑》一千八百年后出土,迅速成為書家臨摹的新帖,在于它的字體曼妙俊逸、結構氣象嵯峨,《趙寬碑》與《禮器碑》在點劃線上如出一人之手,不同之處《禮器碑》是萬世師表孔子廟宇中的碑文,結字端莊嚴整,渾厚強威,而《趙寬碑》精神飛動,輕松妍秀,字字奇妙,閱讀碑文如在山陰道上光景目不暇接。尤其《趙寬碑》中許多詞語文氣沛然,寓意美好深遠,如“興微繼絕,仁信明敏,壯勇果毅,淑慎其身,在約思純。”都是感奮人的佳句佳詞。從中看出碑文出自當時的文章大家之手。也印證了《文心雕龍·誄碑》所說的:“其敘事也該而要,其綴采也雅而澤。清詞轉而不窮,巧義出而卓立。”

《文心雕龍·誄碑》中記載:“自后漢以來,碑碣云起。”《曹全碑》和《趙寬碑》都是漢靈帝時期的產物,《趙寬碑》刻成于光和三年(180年),《曹全碑》刻成于漢靈帝中平二年(185年),兩碑相成前后只差五年,這一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墓主生前被時代的浪潮席卷飄搖,顯赫的家世,高潔的品格,在亂世之中尤為艱辛,亦尤為珍貴。記載他們的這些高雅的碑文沉積于泥沙之下后,一個叫建安的世代開幕,那一時期詩歌有三曹,文章有七子,書法有二蔡。他們白晝揚戟攻堅城,夜夕秉燭揮毫寫詩章,這之中也有來自河湟的英杰們散漫四海,西平郭氏鞠氏等大族東進南下,在漢末渾濁的亂世里顯英雄本色,更有明元郭皇后這樣的女子躋身廟堂,為河湟增譽。四海的豪雄也同樣遠來河湟,馬騰、韓遂、邊章、張郃、姜維這些漢魏名將戎馬倥傯于湟水河畔,他們都是歷史的中流,身后定有一通碑文,碑身或許還在某片土地的泥土下埋藏塵封,塵封的還有河湟的一些秘史。

膽巴碑

書法評論家朱以撒先生有“倚重無名”之說,認為習書者不必非要師承二王、虞世南、歐陽修、柳公權、顏真卿等巨匠之作,可以找到許多無名作者的好碑好帖臨摹學習。此說其實古已有之,書法要古,文章求新,書家們為求別流,一旦有古碑出土,從者如云,《曹全碑》《趙寬碑》的撰文和書寫都沒有作者名字,墓主雖然有姓有名,但廟堂無封爵,史書無傳略,書家們倚重無名使二碑從無名成為有名。

晉唐以后,書界以有名書家寫有名人事物者漸次多現,歐陽修之《禮泉碑》,虞世南之《孔子碑》,柳公權《玄秘塔》,這些都是名家要事,五代、宋以來士大夫們留心詩意生活,書帖多寫細微事物,五代楊凝式,宋之蔡、蘇、米、黃這些大家們寫下《韭花帖》《郊燔帖》《寒食帖》《花氣熏人帖》等平常事物名帖,就連一國之君宋徽宗也寫《草書團扇》。可謂名家重小事。

蒙古鐵騎入駐中原,下馬背,居雕梁畫棟,開始慕南朝絢麗文明。趙宋皇孫、吳興才俊趙孟頫以清秀之姿,卓然而起,執宋以后書壇牛耳。深為元世祖忽必烈器重。趙孟頫不僅是元代書法冠魁,紀曉嵐評價:“不但翰墨為元代第一,即其文章亦揖讓於虞、楊、范、揭之間,不甚出其后也。”不僅如此趙孟頫的夫人管道升、兒子趙奕、趙雍也是造詣很高的書法家。忽必烈把趙孟頫當作文化寶藏遺留給他的繼承者們,忽必烈的孫子元仁宗自豪地說:“使后世知我朝有斗家,大婦父子皆善書,亦奇事也。”

在宗教界,元世祖忽必烈還器重另一位來自當時突甘斯旦麻即今玉樹州稱多縣的年輕佛教弟子膽巴,膽巴是梵語,漢語譯為妙華,膽巴年少時遠赴天竺學習佛法,后隨八思巴進入元大都忽必烈的汗帳。據《元史》記載忽必烈讓膽巴祈雨,立得應驗。深得忽必烈器重,膽巴在元朝時期在佛教界聲名地位僅次于八思巴,忽必烈末期膽巴因與宰相桑哥不和,被貶謫到潮州,后來因護國有功回到大都,元武宗將五臺山的龍興寺古剎封為膽巴的道場。不管是潮濕的天竺、潮州,還是炎熱的元大都、五臺山,膽巴那清涼的故鄉玉樹州稱多縣至今流傳著他的許多傳說,稱多縣的尕藏寺里依舊延續著膽巴活佛的轉世系統。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膽巴圓寂。元仁宗繼位后追謚膽巴為“大覺普惠廣照無上膽巴帝師。”到了延祐三年(1316年)元仁宗請趙孟頫為膽巴撰文并書寫《大元敕賜龍興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之碑》。

此時趙孟頫63歲,書法功夫已登峰造極,趙孟頫在書法史上直追二王、虞、歐、顏、柳,篆隸楷行草無所不工,尤其以楷、行為擅長,楷書代表作有《道德經》《妙嚴寺記》等,行書有《洛神賦》《二陸文賦跋》等,都是神品。《大元敕賜龍興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之碑》面世后被譽為“古勁絕倫,品屬第一。”,該碑又稱《龍興寺碑》,簡稱《膽巴碑》。趙孟頫因奉旨書寫,是經過精心布局醞釀,典型的筆在意先之作,以楷書寫成,偶爾夾帶行書的游絲牽線,在楷書的規整莊重里帶有行書的瀟灑飄逸,把自己的楷、行兩大書體神功都迸發出來。

當時,趙孟頫譽滿全國,膽巴名冠九州,是名家寫名人,終成名帖。也為膽巴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資料。元代終其一朝,出現了許多來自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和世界各地的英杰,但因文脈不續未能留下史跡。當馬可·波羅的游記紅遍西方,重新傳到中國時,學者們在元代的史料中竟然找不到關于他的只言片語。明朝修《元史》時,因資料匱乏,這些人物的事略草草幾筆,好在膽巴的事略有趙孟頫的《膽巴碑》輯裁而成,得以流傳。

享堂跫音

青海籍歷史學者李文實先生在他的《西陲古地和羌藏文化》一書中多次澄清,清朝以前老鴉峽尚未開通,官道是從甘肅連城南面青海樂都北部的達坂山進入西寧地區,這是為了繞開河流洶涌、地勢險峻的老鴉峽,繞開老鴉峽自然也就繞開享堂峽。清朝人的游記中證實了李文實先生的考證。1898年支持康有為戊戌變法的禮部左侍郎闊普通武,因幫維新派轉遞《請定立憲開國會折》,被慈禧貶降為西寧辦事大臣,闊普通武1898年來青海,1903年離開青海,將進出青海的經歷所見寫成《湟中行記》,明確記載進出青海皆取道樂都北部的達坂山。西漢時期的浩亹縣就設立在湟水與浩亹河夾角地,達坂山余脈的南北麓,1942年,出土在達坂山南麓湟水北岸樂都縣白崖溝村的《趙寬三老碑》,記載西漢名將趙充國的孫子趙寬為“金城浩亹人”,而達坂山北麓的永登縣河橋地區至今以浩亹古城自居。可見西漢的浩亹縣就是以李文實先生說的以樂都北山的古道為紐帶,把這一區域連成為一個行政體。當時的浩亹縣南臨湟水,北面是浩亹河,今天叫大通河,浩是浩浩蕩蕩,亹是兩山夾水的地貌,浩亹河流出享堂峽的地貌完全如此,西漢時期享堂屬于浩亹縣,與享堂隔著湟水的川口在當時屬于允吾縣。

19世紀西方的探險家把目光和腳步投向了神秘的青藏,其中法國的傳教士古伯察以極富傳奇的經歷捷足先登,是第一批到達拉薩的人,并寫下《韃靼西藏旅行記》,而轟動西方學界。這讓后世的探險家們既羨慕又嫉妒,三十年后俄國人普爾熱瓦爾斯基到達青海后因經費不足,加之普氏野蠻強橫,途中與當地百姓發生流血沖突,終究未能抵達西藏,成為普氏臨終遺憾,普氏在他的著作《蒙古與唐古特地區:1870—1873年中國高原紀行》一書中,在青海境內多處詆毀和懷疑古伯察進入西藏有可能是編造虛構的。古伯察游記述在渡過布哈河時兩只馱運物資的牦牛被河水沖走,普氏認為他多次來回渡過布哈河,布哈河的河水連兔子都沖不走。古伯察在書中沒有描寫青海湖南山,普氏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疏忽。其中古伯察身邊的一個青海人讓他更生氣。其原因如下:

在葉十三府,我們遇見了曾為丘克(古伯察)擔任向導的桑達欽巴……。桑達欽巴向我們講述了自己當年在旅行中所經歷的形形色色的奇遇。可是,當我們建議他重振雄風,加入考察隊,與我們一道前去西藏時,他卻以年齡太大為由,斷然予以回絕。

這是普爾熱瓦爾斯基在進藏前,從張家口行進呼和浩特的路上專門去了一個叫作葉十三府的地方,找這位名叫桑達欽巴的人,普氏目的是讓當年幫助古伯察進入西藏的桑達欽巴繼續做他的向導。

桑達欽巴是古伯察能順利進入西藏考察的重要助手,與普氏的印象一樣,古伯察在游記中隨時提起這位善于講述種種離奇故事和制造傳奇經歷的桑達欽巴,桑達欽巴就此成了西方人筆下詳細描述的第一個青海人。古伯察從永登縣城到了享堂峽北面的河橋驛,自進入甘肅地界,桑達欽巴隨時講起他的故鄉——三川,桑達欽巴是三川地區的察汗胡爾人,三川即今民和縣的官亭、中川、甘溝部分地區。當時古伯察從永登的河橋翻越達坂山要進入樂都的老鴉堡,他本人沒有從享堂峽進入民和,而是在河橋驛給桑達欽巴八天的休假,讓他探望自幼離別十一年的故鄉。桑達欽巴是山川土族吉土司的管轄的百姓,幼年時期出家為僧,十一歲時因天性自由,不受約束,逃離寺院,云游到內蒙古地區,因此他在鄂爾多斯被稱作吉喇嘛。三川地區是多民族聚集地,自古多僧侶,在儒家和書院教育未進入之前,寺院教育在此留下深深的痕跡,桑達欽巴是其中一位。民國時期熱忱開拓青海教育事業朱海山也是三川人,幼年也是僧人。這兩位是為人熟知的。我在寫這篇文字時向民和的朋友們了解桑達欽巴的線索。看到作家古岳先生寫他老家民和甘溝的文章,古岳先生的小外公也是一名僧人,后來云游到蒙古,最遠到烏蘭巴托,這履歷跟桑達欽巴很相似。同樣三川籍的朋友李靜那里了解到她的一個堂爺爺,年輕時是塔爾寺的走鏢僧人,往來北京、塔爾寺之間,保護寺院的旅隊,而她的伯伯也是塔爾寺僧人,后隨解放軍去西藏當翻譯。這三人與桑達欽巴和朱海山經歷相同。從中看到山川地區這種普遍的現象。

桑達欽巴因閱歷豐富使見過他的人無不欽佩,在為古伯察充當向導、侍衛、雜役,協助古伯察成功進入西藏后飲譽世界,古伯察也在游記中篇篇提到這位伙伴,而且通過桑達欽巴對土族作了介紹,這是西方人第一次觀察土族:“察罕胡爾人也可能是該省中最突出的一個種族。他們占據了一般通稱為“三川”的地區,即就是我們的駝夫桑達欽巴的故鄉。察罕胡爾人具有漢人的全部足智多謀和智力超群的特征……他們操一種特殊的語言,系蒙語、漢語和東部藏語的混合語言。如果相信他們之所說,那么他們就屬于韃靼血統。在此情況下,我們可以說他們非常好地保留了其先祖的粗獷和桀驁不馴的特征。”

古伯察進入西藏被發現是洋人,在拉薩駐藏大臣琦善對桑達欽巴進行問訊,在成都四川總督寶興也審訊過桑達欽巴,桑達欽巴卻是光明磊落,對答如流,朝廷最終弄清古伯察等人就是單純游歷,最后送回本國。四川總督寶興給皇帝的奏折寫道:“至番民薩木丹盡巴(桑達欽巴)系甘肅碾伯縣人,因早年隨喇嘛流落蒙古地方,經該夷人等雇令服役。至薩木丹盡巴,訊止受雇服役,應即解回原籍甘肅碾伯縣,交保管束。”桑達欽巴最終還是沒有到三川接受管束,還是回到了內蒙古。

普爾熱瓦爾斯基進入青海湖流域后完全否定古伯察曾到過西藏,盡管他的口袋中裝著一本古伯察的《韃靼西藏旅行記》為指導,而對青海湖的來歷傳說完全謄了古伯察的記載。后來許多人也開始質疑古伯察進藏之旅,很多國外旅行家和學者跑到桑達欽巴的居住地——西子灣,探望這位享譽世界的察汗胡爾人。順便詢問有關古伯察的進藏經歷,桑達欽巴用真實的細節,維護了古伯察的聲譽,很多人邀請他做進入西藏的向導,都被婉拒。就連他的故鄉三川也成為旅行家們心中一個向往的地方,1888年,美國漢學家、藏學家柔克義到內蒙地區遇到桑達欽巴的侄子時寫道:“三川使我很感興趣,因為古伯察的向導桑達欽巴生活在那里。”

清末老鴉峽開通,享堂成了甘青要沖。不少內地旅行先驅開始走向青海,留下數十種清末民國時期的各種游記。在享堂的險峻山體和洶涌河流之間的路上,騾鳴馬嘶蹄聲密,車輪揚塵人喧囂,游歷之人驚嚇之余,顫巍巍地用筆重彩濃墨的寫下享堂的喧囂、塵埃和雄秀景觀。如今進入進行西寧的高速路、鐵路都繞開了享堂,享堂峽險峻的山道日復一日在消弭,更別說那些行人們的足跡了,只有他們留下的文字,在延續當年走在享堂山道上颯颯的跫音。

八時抵馬蓮灘,旋渡大通河……大通為湟水支流,源出阿木尼厄庫山,沿途亂石遍地,宿草萋萋,殊見荒涼。南行十五里,沿途桃梨盛開,春色惱人。

1936年當時的教育家莊澤宣赴西北考察教育事業,當時他看到西北社會情形貧窮荒蕪,眼中只見也是宿草萋萋,在民和看到的桃花夭夭,梨花似雪,聊慰他一路憂國之心,激起游歷興致。民和是青海果樹栽培最早的地區,至今民和有杏兒鄉、核桃莊鄉等地名。

朋友李靜的文字里頻頻見到她老家民和桃李梨柰閃耀在春日繁花似錦的片段,我在《青海古樹名木錄》的審讀稿里看到青海的梨樹中樹齡最長的一棵木梨就在她的村子里,距今有五百八十多年的歷史,樹冠之大如垂天之云,花開似千層堆雪。在隆治鄉有青海最大的古梨樹群,是二百棵樹齡都在二百年以上梨樹組成。青海最早詠梨花的詩,就是乾隆年間西寧府僉事楊應琚寫的《宿川口越圣寺梨花草堂曉起作》:“一夕山風衣倍加,曉來板屋亂鳴鴉。開門驚道滿庭雪,細看方知是梨花。”

青海古樹保有量中民和排在第一,全省樹齡超過五百年的一級古樹有35株,其中民和就有18株。民和峽門村和南莊子村分別有樹齡超過1400年的花葉海棠和古槐樹,這是青海已知樹齡最長的兩個古樹。許多珍貴的樹木都是經過民和進入河湟深處,青海地區的第一棵銀杏樹就在官亭鎮政府院內。院內還有一株榆樹與槐樹嫁接的新奇樹種,四十年前歷經劫波的李文實先生到民和實地考察民和歷史遺跡,看到這棵槐榆嫁接的樹木被其新奇所吸引。李文實先生受教于史學大家顧頡剛門下,顧頡剛極其看重李文實的史學天分,顧頡剛親命李文實專攻鉆研河湟即西陲歷史地理學,遺憾李文實命運多舛身陷囹圄三十余年,在迎來清白之日,斯人老驥伏櫪,賡續師命,1987年,民和成為李文實復出后最早進行田野調查的地方。而此整整50年前的1937年他的恩師顧頡剛也來民和。以下是顧頡剛寫在進入享堂峽的文字:

自窯街西行上山,沿大通河,左循危崖,右瞰深流,風景絕佳;而道途甚狹,寬處僅丈余,狹處則七八尺耳,車回路轉,稍一不慎便將投入十丈之淵。加以此為甘青大道,騾馬經行者甚眾,而牲畜不習見汽車,不識是何巨物作大聲追其后,相率駭奔,驢性尚馴,圉人按之即止;騾馬力強,逃竄之際遂使人畜俱倒,或斷韁遠馳,車中見之,為之捏汗,轉忘己身所處地位之亦險絕也。

顧頡剛是現代歷史地理學的開拓人和奠基者,1937年他避難蘭州,期間涉足河、湟、洮、渭之間,考察古代歷史著作中的地名方位。因這次游歷河湟間,他對《后漢書·西羌傳》中記載羌人首領無戈爰劍被秦國追擊的“遂俱亡入三河間”文字,考證斷定“三河間”即黃河、湟水、浩亹河三條河流域。民和縣是青海東部的三條重要河流曲經、匯合的地方。就是水系發達的南方也沒有這種闊綽。后來與羌人有關漢朝名將趙充國、馬援、鄧訓都曾在三河流淌的民和文治武功。

上山后即達湟水北岸。兩岸土地之肥沃,田園之優美,遠在莊浪河流域之上。沿路楊柳夾道,果園菜圃相連,村落整齊,人口稠密。鄉村中常見有高髻弓鞋之婦女,頗富古味。此種婦女謂之“鳳陽婆”,乃明初皖軍平定西北時,隨軍帶來的婦女所遺留之風俗。記者于秋間游洮河上游,見岷縣臨潭一帶婦女,亦多高髻弓鞋之習俗,蓋亦明軍西征時之遺留。

這是1936年時任《大公報》記者范長江站在享堂峽,看到河對面民和的情景。范長江足跡遍布九州,閱見各地民俗風物,眼光極度犀利,他從青海漢族婦女穿的特殊鞋子上就看出了青海先民的祖籍。2010年范長江誕辰一百周年時,其家鄉四川內江為其再版《中國西北角》一書中,對祁連山南部的河湟篇章就是一幅鳳陽婆的插畫開啟。青海漢族歷來傳說先民明朝洪武時期來自江淮。江淮地區明成祖時期劃為南京府,因此南京成了許多青海漢族的祖籍地。

元朝后期統治者腐朽無道,江淮地區民間的明教、彌勒教以安徽亳州為根據,在郭子興的帶領下開始起義要推翻元朝,史稱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就在江淮紅巾軍領袖郭子興部下從事,郭子興死后朱元璋吞并其舊部,脫離背叛紅巾軍獨占江淮。紅巾軍起義使元朝一蹶不振,為朱元璋最后推翻元朝做好了鋪墊。但是朱元璋坐穩天下后開始清除一起推翻元朝的功臣和其他勢力,《明律·禮一》規定:“及妄稱彌勒佛、白蓮社、明尊教、白云宗等會,一應左道亂正之術,或隱藏圖像、燒香聚眾、夜聚曉散、煽惑愚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那些最早推翻元朝的組織成了“左道”開始清除,這些左道不少來自朱元璋的老家鳳陽,而且流放到三千里外。從江淮南京算起,河湟正在三千里外。范長江一眼就看出了青海漢族婦女有鳳陽婆的遺風。

歷來的開國皇帝都深受同鄉的愛戴,朱元璋卻被鳳陽人口伐,“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這些九年荒中人們自然就流落他鄉以乞討和江湖賣藝為生。其中,有不少鳳陽女性以耍猴糊口,在許多雕刻及戲劇中鳳陽婆的形象就是一個帶著猴子的中年婦女。無法得知當年被流放河湟的老朱的江淮同鄉中有沒有帶著猴子的鳳陽女子,那些原住民們是否新奇這些拉著猴子的外來人。幾百年后江淮移民們儼然成了這片土地原住民后,把來青海的外地人們叫作“拉猴”。

下坡行河灘中,十里至海石灣莊,莊西南三里許,即大通河與湟水合流之處也。由海石灣折西北行,五里許下一高坡,即大通河出峽之口也。按大通河即《漢書》所謂浩亹水,《水經》所謂闔門河,顏師古曰:“浩,水名也。亹者,水流夾山,岸深若門也。《詩·大雅》‘鳧鹥在亹’,亦其義也。”今按大通河出峽之口,大山對峙,岸高于水約十丈,相距約六丈,上有橋跨之,河水為石峽所束,波平聲寂,其深莫測,然后知古人命名之確也。過橋折南行五里,至享堂宿。

這段文字是周希武在1924年進入享堂時的記錄。享堂在大通河和湟水河交匯的地方,2019年夏季筆者特意到了大通河和湟水交匯的對面,看到水鳥們在兩河夾角的三角灘上悠閑地游動。浩亹河從高高的兩山之間一頭扎入湟水,完全是顏師古的注解。“亹者,水流夾山,岸深若門也。”那些水鳥恰好再現了《詩經·大雅》中“鳧鹥在亹”的畫面。鳧,就是野鴨子。由此我想到享堂這片地名蘊含的意義,享堂地名來歷解釋有兩種,一說是跟唐朝和吐蕃的沖突有關,說吐蕃在此向唐朝投降。一說是跟明代李英土司有關,李英及后代葬于此地,是李氏后人祭祀祖先的享堂。

兩河交匯的三角地帶是水鳥們聚集的地方,“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李白在鳳凰臺下見到的白鷺洲也在兩河的交匯處。安史之亂后吐蕃割據此地,宋朝時期這里成了吐蕃后政權唃廝啰的中心地帶,享堂對面的二級臺階上就是唃廝啰政權的第一代首領唃廝啰居住的邈川城,因此唃廝啰被宋王朝冊封為“邈川大首領。”邈川城相當于唃廝啰政權這一時期的都城,一個政權對自己都城對面山川自當有本族語言的命名。那時邈川對面兩河交匯的三角灘有很多的鳥兒,邈川城頭的人們看了看鳥兒們聚集的兩河口說:秀兒堂(????????)。秀兒堂在藏語里就是鳥兒聚集的灘。千百年后“秀兒堂”的兒化音慢慢收縮成“享堂”。《詩經》中意象,我眼前的所見和猜想,許是享堂的地名的由來,至少也增添一種解釋。

周希武是北地區地方志大家,他在享堂回溯了浩亹河的歷史脈絡。之后進入青海寫下《寧海紀行》《湟中隨筆》《玉樹調查記》,后來任甘邊寧海鎮總務處長,此職務相當于青海建省籌備組辦公室主任。他與倡導青海建省的重要文士黎丹一起興辦博物館、巡回文庫、講演所、圖書館等,是青海文教事業打基礎的人。他還在青海建省中,倡導把極富歷史、文化含義的浩亹這個地名重新在青海起用。從享堂沿著浩亹河溯200公里,到今天門源縣的浩亹鎮(1953年改為浩門鎮),就是二千年前古浩亹縣地名的延續。可惜從享堂沿著湟水逆行十多公里就是周希武建省前夕殉難的蓮花臺。

由此入享堂峽,兩山夾峙,水流其間,一望清碧。車行山腹,徑狹而陡,下臨深淵,且有潛冰暗滑,非常危險。……惟風景甚佳,俯視下流,半從冰層下過,冰白水碧,一樣清澄。約二里許至享堂,即宿其地。蓋民和十九年始由樂都分出,故僅縣府一,學校一,商民十余家,居民百余戶,反不如享堂之較繁盛也,惟聞全縣有完全小學校七處,內女小二處。三川有回教教育促進會所辦完全小學一處,學生七十五人,經費七百二十元。義務小學十處,初級小學五十八處,學生共一千一百余人,經費共四千五百七十元。回民初小二十七處,全縣教育經費共一萬二千四百二十元,較前屬碾伯時教育大進步,學校增加甚多也。全縣人口共六萬零五百余人,男三萬三千五百余人,女約二萬七千人,分漢、回、藏、土各民,漢人散居各地,回民以享堂鎮、馬營鎮處為最多,藏人以唐讓、硤門等處最多,土民多散居于官亭、三川。

這是1936年教育家、邊疆研究專家馬鶴天夜宿享堂記下的文字。馬氏致力于西北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因此他每到一處總是關注當地的民族教育。從馬氏筆下看出,當時新建立的民和縣民族教育為當時青海之最,并對民和各民族的分布作詳細了解。

民和是青海地區少數民族構成最多元的地方,這片土地從原樂都縣析分出來成立新縣時,就考慮到了這里民族眾多的首要特征,取名民和,就是各族民眾和睦相處之意。漢,唐、宋時期這里發生過許多戰爭,尤其在湟水邊上,漢與羌,唐與吐蕃,宋與唃廝啰、西夏、金皆不時會獵于民和地區,馬援、夏侯淵、張郃、李靖、哥舒翰、李元昊、王厚王韶父子等兵家在此或戎馬倥傯,或枕戈寢甲,總之兵事長起。從元朝起悄無聲息民族融合在這里開始。藏族和土族先民們亙古守候,蒙古、回族的先民遠道而來。從江淮遷徙過來的漢族在這里安居,或歇歇腳后繼續西行。2019年,大通縣書法家張國龍先生在謄寫自家家譜,上寫其祖上從南京遷至甘肅七里寺,后遷到大通縣,張國龍先生詢問甘肅七里寺在何處,是他們祖上從南京遷徙過來的第一站,七里寺就在民和古鄯鎮,1929年之前民和屬于甘肅省管轄。

對于這么多民族雜居,明朝以土司制度進行治理,民和就成了明清時期土司最多的地方,試看這些土司的祖上族源。李土司是沙陀人李克用的后代,不少遷居民和的趙土司的后代是成吉思汗時期回鶻人黑旦的后裔,冶土司是來自西域維吾爾人的后裔,祁姓土司的后代是蒙古人朵爾只失結的后裔,朵姓家族是西夏國相斡道沖的后裔,都是元朝北歸后遺留官員被明朝撫用,封為世襲同知、簽事。喇姓土司是哈剌反的后裔,辛土司是朵力癿的后裔,朱土司是癿鐵木的后裔,甘土司是帖木錄的后裔,此四家都是本土世居土著民的后裔,其中有藏族和土族的先民。三川土族認為他們是來自遼東吐谷渾的后裔,民和的藏族文獻可考是唐代時期吐蕃王朝駐軍的后裔。除了這些口頭傳說和文獻可考證其族源,還有許多人家的源流淹沒的時間里,那里一定還藏有許多讓人耳目一新族源故事。民和是山川河流奔騰交匯之地,民族也一樣。

【張旻,青海門源人。青海省作協會員,有散文隨筆散見于報刊。】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_国产剧情精品在线_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_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 <ul id="wsmey"></ul>
  •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午夜|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乱人伦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的成人av| 欧美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大胸 | 欧美人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 欧美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精品日韩一本|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一二三区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全球大尺度高清视频| 欧美四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选久久|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国色天香| 亚洲经典在线看| 久久精品毛片| 国产日韩亚洲欧美| 亚洲专区免费| 欧美视频免费看|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98午夜 |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免费不卡69堂| 一片黄亚洲嫩模| 欧美国产高潮xxxx1819| 伊人婷婷欧美激情|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网站在线| 亚洲淫片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日日摸夜夜添夜夜av |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影音先锋亚洲电影|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女国产乱 | 免费看亚洲片| 亚洲成人在线| 欧美怡红院视频|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欧美日韩| 国产美女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网站| 国产亚洲成年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激情五月丁香伊人|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尤物884a|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乱极品| 国产私拍一区| 美女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v|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 亚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 精品福利免费观看| 欧美华人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yjizz| 午夜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综合色产| 欧美激情一二区| 亚洲影院一区| 精品成人一区|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久久蜜臀精品av| 日韩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蜜桃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浪潮av|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 亚洲免费影视第一页| 黄色成人免费观看| 欧美午夜性色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激情| 午夜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网站| 欧美性大战xxxxx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激情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福利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模特| 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福利一区| 国产精品二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综合视频| 性8sex亚洲区入口| 亚洲网址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的推荐| 韩国成人福利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夜 | 在线观看日韩av| 国产精品扒开腿爽爽爽视频| 免费欧美高清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老狼| 亚洲精品专区| 怡红院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极品|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 久久手机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 99视频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高清123| 一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午夜激情综合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8|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三级| 亚洲区第一页| 亚洲人www| 99精品欧美一区|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免费|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日本| 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一区二区av在线| 一区二区高清| 亚洲女同在线| 久久乐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大成色www永久网站婷| 欧美日本二区| 国产精品嫩草99a|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欧美黄色| 一本色道88久久加勒比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在线观看| 香蕉乱码成人久久天堂爱免费| 久久久久久午夜| 欧美另类人妖| 国产日韩欧美91| 亚洲国产视频一区| 亚洲一区久久久|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亚洲视频电影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女人| 母乳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观看日韩| 亚洲欧美激情四射在线日| 久久这里只有|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得 | 欧美日韩aaaaa| 国产精品久线观看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视频播放|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区| 欧美一区成人| 欧美午夜激情小视频| 亚洲电影毛片| 小嫩嫩精品导航| 欧美日韩亚洲91|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久久精选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女厕厕| 亚洲狠狠婷婷| 久久综合色88|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日本欧美| 免费成人高清|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欧美一级久久久| 欧美性色aⅴ视频一区日韩精品| 亚洲成人资源网| 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四区| 欧美激情一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制服丝袜 | 欧美经典一区二区| 一区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嫩草99a| 中文国产亚洲喷潮| 欧美精品自拍偷拍动漫精品| 亚洲国产第一页|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i换脸| 欧美日韩国产不卡在线看|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大片91| 91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久久综合九色99| 韩国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综合| 在线成人免费观看| 牛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黑人| 在线欧美福利| 欧美精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日韩三级| 香蕉成人啪国产精品视频综合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黄视频| 久久米奇亚洲| 99精品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