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生活就是一條河
家庭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單元,因此社會的很多問題比如婆媳關系、多子女養育、育兒焦慮、高考升學、就業擇業、醫患關系等也都可能對家庭關系產生很大影響,或者有著鮮明的投影。近期央視熱播的電視劇《四喜》聚焦四個家庭兩代人的生活,盡管吵吵鬧鬧卻又不離不棄,雖然一地雞毛卻又相互扶持,從而較好地還原了生活的本質。無論是悲還是喜,無論是一路綠燈還是一路坎坷,生活原本就像一條河,都得奔涌向前。
童瑤飾演《四喜》中的女一號沈明珠
“四喜”的現實撞擊
“四喜”原本是傳統中國社會對現實的美好期待,即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在現代社會,對現實的美好期待依然是人們努力追求的目標,電視劇《四喜》對“四喜”給出了新的解釋,那就是新婚之喜、新生之喜、重逢之喜、生活驚喜。在《四喜》中,四個家庭需要面對現代社會、傳統倫理、當下思潮、突然變故等各種元素的沖擊,從而使得“四喜”極具反差,但是卻又能勉勵向前,因此給觀眾帶來強烈的現實主義沖擊波。
劇作開篇將觀眾帶入一個溫馨的場景。一個普通人家的姑娘沈明珠和富家子馮建奇沖破家庭阻力最終喜結良緣,迎來新婚之喜,大眾為這一現代版的“灰姑娘”故事喝彩的同時也暗暗擔憂。故事陡轉直下,馮建奇因見義勇為遭遇溺亡,將已有身孕的沈明珠推向了絕境……《四喜》就是依靠這種生活的反轉牢牢抓住了觀眾的情感。
經過復雜心理斗爭的沈明珠決定生下遺腹子,婆媳關系就此改善,自己也搬進了馮家豪宅。就在沈明珠逐步回歸大眾所期盼的正常生活時,卻又被揭示其被領養的身世,親生父母也出現在她生活中。這份建構在血緣關系之上、突如其來的“重逢之喜”,使得沈明珠陷入三個家庭(養父母家、親生父母家、婆家)的情感漩渦,不得不掙扎于傳統道德與現代倫理的沖突之中。血親和養恩誰更重要,現代家庭與傳統親情如何平衡,觀眾必須跟著《四喜》一起來尋找答案。
人生從來不是簡單的驚喜。家庭穩定、工作積極進取的許知夏不得不面對偏心的媽媽、情緒不穩定的爸爸、啃老的弟弟、躺平的丈夫等現實的窘況。甚至在不得不面對“扶弟魔”狀況時直接大聲吐槽“誰當大姐誰倒霉,誰條件好誰就得吃虧”,直接擊中大眾的情感軟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四喜》的成功就在于將復雜的社會議題細膩地植入家庭生活中,讓大眾有了“心有戚戚焉”的心理認同。這就是現實主義的溫度和力度。
與生活和解的智慧
《四喜》將很多現實的復雜而艱難的問題擺在大眾面前,但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劇作沒有過多的人生說教,而是以家庭和個體為視角,引導觀眾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金鑰匙,彰顯個體與生活和解的智慧,極具生活質感。
馮建奇的意外身亡這一事件,以殘酷的方式解決了因“門第差異”帶來的問題,但是遺腹子的問題卻又擺在大眾面前。生育權和生命權使得作為英雄遺孀的沈明珠面臨極大的煎熬,母親的天生使命感最終讓她勇敢地做出生下孩子并好好撫養的決定。在婆家豪奢生活面前,沈明珠更是“嘴替”地喊出了“我的事情我做主”,讓現代女性大呼過癮。
為了讓大眾更好理解生活的本質,《四喜》還將女主推向了養恩與血緣關系的煎熬之中,從而極具戲劇張力。當然,作品并沒有讓沈明珠孤身一人來解決諸多困境,而是有意設置了魔丸般的弟弟沈明輝、親生姐姐許知夏這兩個人物,讓他們來打破僵局化解危機,這是敘事上的極大成功。
當然,作為一部優秀的劇作,《四喜》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節是其中關鍵。這些問題都需要靠劇中人依靠生存智慧來“見招拆招”,從而實現與生活的和解。
許大民和沈勝利兩人,一個是曾經因為打架入獄的“廢物”,一個是努力經營“沈家飯店”的小老板,兩者并無交集,但是因為“共同的女兒”而糾纏在一起,一度劍拔弩張,但是最終實現和解共同守護秘密,并以不同的方式來呵護女兒,從而彰顯了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喻靜香和何麗華兩位媽媽,將母親的本色和小人物的掙扎很好地表現了出來,實現自我和解,使得人物更加真實。
對未來的無限期許
《四喜》是一部直面現實諸多問題的力作。客觀來講,要通過作品來真正解決劇作所提出的所有問題,顯然不可能,也不符合現實主義創作的本質精神,因此體現出對未來的無限期許,更好彰顯生活的本質,這是《四喜》的一種探索。
在直面生活的復雜性和殘酷性的同時,《四喜》有意識地通過一些喜劇橋段來緩解觀眾的情緒壓力和審美疲勞,在笑淚交織中強化情感力量。此外,《四喜》也有意識地進行敘事突破,努力表達對未來生活的期許,展示生活的亮色。
比如對于許大民和沈勝利這一對小人物,《四喜》努力表達兩人“惺惺相惜”的情愫,就代表了生活的期許。在摩的被扣留后,許大民硬著頭皮懇求與自己其實沒有多大交情的沈勝利幫忙。沈勝利因為自己一句“吹?!倍坏貌挥仓^皮找人撈車,卻又只能“仗義”地倒貼三千元。許大民沒有太多感謝的言辭,卻帶來一筐自己起早捕捉的大活魚。劇中,沈勝利看到活魚之后,望著許大民漸漸遠去的身影,欲言又止的神情,這正是生活的本質。
許知夏面對自己的家庭環境,一方面痛斥父母“扶弟魔”和弟弟“啃老”的行為,另一方面卻又悄悄轉款十萬元,把長姐如母的形象表達得非常到位。
當然,更值得探討的還是女一號沈明珠?!端南病焚x予了她生活太多的“磨難”,每一個角色每一場戲,都并不輕松,但沈明珠都挺過來了,這種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邏輯,符合影視劇敘事的基本邏輯。目前《四喜》還在熱播之中,根據后續的劇透來看,沈明珠還將遭遇更大的磨難,即公公突然死亡將婆家債臺高筑的殘酷現實擺在她面前……沈明珠還必須展示更多的擔當和生存智慧。我們相信她能夠克服艱難重造家族的輝煌。但是,在當下社會,《四喜》將她打造成一個現代版的“王寶釧”,是否能夠迎合大眾的情緒價值?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作者系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