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童年河岸的生態之光——《藍色哲羅河》作品研討會”舉辦

11月12日,由新蕾出版社主辦的“照亮童年河岸的生態之光——《藍色哲羅河》作品研討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吳義勤,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兒童文學委員會原主任高洪波,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何向陽,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原副主席、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原主席海飛,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兒童文學》雜志原主編、兒童文學評論家徐德霞,全民閱讀形象大使、央視《讀書》制片人李潘,《光明日報》文學評論版主編王國平,《中華讀書報》總編助理、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香,《兒童文學》雜志原主編、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馮臻,兒童文學作家左昡,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國際出版部副經理劉怡,《出版商務周報》總經理盛娟等專家學者,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班峰,新蕾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馬玉秀等出版方代表等三十余人出席會議。
《藍色哲羅河》是作家老藤創作的首部兒童文學作品。作品以北國邊陲的哲羅河為背景,講述了少年柳根與爺爺因一條珍稀鰉魚而展開的“捕”與“護”之間的溫情較量。作品以“生態童年”為獨特視角,通過兒童與自然、家庭、文化的三重對話,展現新時代少年對生命價值的理解與守護,傳遞“萬物共生,和美永續”的環保理念。
班峰為活動致辭,他表示《藍色哲羅河》展現了作家對文學事業的熱愛,更體現出他承擔起文化傳承、關心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大家風范。這部作品通過文學的力量在孩子與自然之間架起了一座理解的橋梁,讓生態之光不僅照亮童年的河岸,更照亮未來的道路。
與會專家在研討中一致認為,作家在創作中融入了深厚的生態意識與人文關懷,不僅拓展了童年書寫的邊界,也為當代少年讀者提供了認識自然、理解生命的文學窗口。作品在清新質樸的敘述中,蘊含對生命平等等命題的深刻思考,體現出作家的創作功力與文化擔當。
吳義勤表示,傳統文學作家陸續進入兒童文學領域,提供了一種新的兒童文學寫作的維度。《藍色哲羅河》對兒童文學價值觀的探索十分可貴,它探討了人與自然、人與生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引導孩子思考在進入數字科技時代,如何面對自然,這也是當代兒童文學需要關注的問題。
高洪波高度肯定了作者初涉兒童文學領域的嘗試。他提出,作品精準地把握住了兒童視角,內容充滿童趣,具有濃郁的東北文化氣息,意蘊豐富,張力十足。作者細膩地勾勒出流淌在心底幾十年的大河景致,讀者可以從中讀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刻意蘊。
何向陽肯定了該書出版對于兒童文學領域的積極價值。作品嘗試以具體的切入點展現宏大主題,是兒童文學回應時代命題的一次有益探索。它成功地將哲思、知識與藝術熔于一爐,為少兒讀者提供了豐盈而深刻的閱讀體驗。
海飛提出,從國際已有的實踐中可以看出,成人文學作家為兒童進行創作是兒童文學發展的必然之路。《藍色哲羅河》不僅是一部為中國原創兒童文學注入深邃的生態哲思和真切的生命關懷的作品,更是一個真正扎根于現實土壤,回應當代兒童精神成長的故事。
《藍色哲羅河》從內容到裝幀設計都充滿明麗清爽的美感,郝振省提到,這部作品圍繞對國家瀕危動物的保護與捕獵的矛盾展開,以少年們踐行生態文明理念、保護瀕危動物結尾,生動闡釋了生態文明在兒童心中扎根的重要性。馮臻也認為該作品有濃郁的中國氣質,在生動飽滿的細節中流露出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和獨特的鄉村倫理。作者將生態保護與民間倫理等抽象命題轉化為可感的鄉村生活,為兒童文學如何書寫新時代鄉村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一個生動的范本。
徐德霞就該部作品的文本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她認為,在作品中讀者能看到祖孫間的代際沖突和細膩真實的情感互動,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感情流動,也能看到社會在生態意識上的進步。作品生動地描繪了哲羅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寫活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理念。李潘同樣指出,作品生動再現了東北的文化風貌,敏銳捕捉到孩童的好奇與純真,引領讀者感受少年的質樸善意與大自然的美好。作者將“生態共生”這一深刻主題巧妙融入角色互動之中,傳遞出“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樸素智慧,令人回味與思考。
王國平談到,作家的創作終將回歸自己的故鄉與童年。這部小說源自作者對故鄉的深刻記憶,字里行間洋溢著童真童趣與詩意美感。作者跳脫出成長小說常見的“單向引領”模式,展現出祖孫之間溫暖的“雙向成長”。陳香則贊賞了該作品飽滿真實的細節,她認為文本建構飽含詩意,對個體生命真實體驗的復刻、對生活細節的細膩描寫,都引領著讀者步入哲羅河的世界。作家沒有人為地刪減世界的維度,而是整體交織地還原了生活的面貌,把生活的邏輯性講得絲絲入扣。
左昡認為,作家為這部作品中賦予了一種“縱深感”。精巧的結構與嚴謹的角色塑造,使得作品具有了穿透歷史的力量。從文本中讀者能感受到潤澤人心的少年善意,這充分展現出作者在敘事上的匠心獨運。
劉怡從圖書版權輸出的視角分析該作品是一部能夠跨越地域、文化與語言的界限,在國際范圍內引發廣大讀者的情感共鳴的優秀作品,展現了人與自然的溫情互動,清晰闡釋了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與傳承,并反映出傳統技藝在現代價值體系中如何重獲認同。馬玉秀表示,將繼續致力于推出具有思想深度與藝術溫度的優質童書,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老藤分享了自己創作《藍色哲羅河》的初衷,在他看來,好的兒童文學猶如蠟燭的焰心,需要愛心來點燃,他希望這部作品可以點燃孩子們純凈的內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