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言志,賡續薪火——第三屆“英才杯·十月少年文學”詩歌創作大賽收官
第十屆北京十月文學月期間,第三屆“英才杯·十月少年文學”全國青少年雛鷹詩歌創作大賽獲獎名單正式揭曉。這場以“烽火詩心·青春誓言”為主題的全國性青少年文學賽事,是本屆北京十月文學月重要的青少年文學活動之一。大賽自啟動以來,共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00名中小學生踴躍參與。經嚴格評審,最終52名學生及10位指導教師脫穎而出,分獲各組別獎項及“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賽事規范有序,培育文學生力軍
本次大賽由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與英才教育集團聯合主辦,英才教育集團、《十月少年文學》雜志、葉梅書院承辦,為所有懷揣文學夢想的青少年提供了一個純凈的展示平臺。經過初評、復評、終評三輪嚴格篩選,最終評出小學組、中學組一等獎各1名、二等獎各2名、三等獎各3名、優秀獎各 20名。獲獎名單覆蓋全國多地中小學生。獲獎作品題材豐富,風格多樣,既有對歷史深處的凝望,也有對現實生活的細膩觀察;既有壯懷激烈的抒情,也有充滿童趣的想象,充分展現了當代青少年豐沛的情感世界和日益成熟的文學表達能力。
本屆大賽主題立足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一重要歷史節點,旨在引導青少年通過詩歌創作,傳承紅色基因,抒發家國情懷。參賽作品要求圍繞紅色記憶、家國情懷、青春奮斗展開創作,體現了賽事注重文學素養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特色。
從獲獎作品《五個歷史聲部合唱的贊詩》《防空洞遺址的小橘燈》《馬本齋:冀中刀鋒》等標題可見,小作者們將歷史敘事與個人感悟相融合,用獨特的視角和靈動的筆觸,詮釋他們心中的“烽火”與“誓言”,展現出當代青少年自覺的歷史責任感與蓬勃的創作活力。
詩教潤物無聲,良師悉心栽培
優秀成績的背后,離不開指導教師的辛勤付出。學校教育,尤其是語文教育和社團活動在培養文學后備力量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本次大賽評選出的十位“優秀指導教師”中,來自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容桂容里小學的廖宇娥老師及其選送的200多首優秀童詩尤為引人注目。這些參賽詩歌均來自廖老師創辦的“小鈴鐺詩社”。詩社歷經十年發展,形成了“童詩+童謠”的特色課程體系,師生累計獲獎超500人次,出版多部作品集,成果豐碩。這一系列成績,勾勒出一條扎實而富有創新精神的詩教之路。
另一位“優秀指導教師”,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濱湖路小學的黃麗芳老師,在接受《十月少年文學》采訪時,分享了她如何引導一對雙胞胎學生張哲語、張哲睿(均獲小學組優秀獎)進行詩歌創作的經驗。黃老師的指導方法別具匠心。她避開了生硬的詩歌理論灌輸,注重從生活細節和文學閱讀中啟發學生的詩心,從日常景物中捕捉詩意,引導學生從防空洞遺址照片中感悟歷史,激發孩子們的共情與想象,最終催生了《防空洞遺址的小橘燈》中“1944年未熄的暖”這樣動人的詩句。黃老師認為,詩教并非“教孩子寫詩”的窄徑,而是“把文字釀成孩子踮腳就能碰到的星光”。
文學薪火相傳,培育時代新人
本屆大賽的成功舉辦,不僅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文學才華的舞臺,更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美育實踐。通過詩歌創作,青少年得以銘記歷史、傳承精神、表達自我,有效提升了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英才教育集團作為賽事主辦方和承辦方,一直秉持初心,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中小學生詩歌素養、展現當代中小學生精神風貌為宗旨,讓文學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對推動新詩發展、培養詩歌新人、弘揚社會正能量發揮了積極作用。《十月少年文學》雜志作為承辦方,憑借其專業品質和品牌影響力,持續為青少年文學教育提供優質平臺,形成“以刊促賽、以賽育才”的良性循環。
這場詩歌大賽雖已落幕,但那些在“烽火詩心”主題下被點燃的創作熱情仍在持續,那些用“青春誓言”寫就的動人詩行,必將如星火般,繼續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閃爍,照亮更廣闊的文學天空與人生旅程。那些充滿真摯情感與時代精神的詩篇,必將激勵更多青少年拿起筆,用文字記錄成長、書寫時代,在文學的天空中綻放獨特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