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巡山員
爬完八達嶺長城回到石峽村的時候,暮色正四合,一行人還沉浸在攀越的興奮和喜悅之中。路過村中那家小賣部,有人大聲地問了一句“劉紅巖回來了沒有?”里面應聲傳出:“還在山上呢。”我們彼此一對視,隨著一聲“哦”,走向各自住宿的民宿小院。
休息后我們去用晚餐。暮色中的村子依然是那樣的安靜。在巷口我們駐足看向村外,朦朧的路燈下,一個瘦小的身影正蹣跚而來。有人認出那正是劉紅巖。
她一手提著一只碩大的垃圾袋,步履有些躑躅。待她走近,有人和她搭話,她疲憊的臉上綻出笑容,表示剛剛巡完一圈山。
我們問,這一圈兒得有多少公里?
紅巖回,從長城的第84號敵臺到107號敵臺,來回一圈大概四十里的路程。
我們問,何以如此蹣跚?
紅巖回,不小心崴了腳。說罷很不好意思地走向小巷深處。
劉紅巖是村里的六個專職巡山隊員之一,日常上山巡護長城是她們的主要工作。我曾經問過她都巡護些什么?她回答說,撿拾垃圾、清理雜草、監測險情、勸阻不文明旅游、擦拭長城上亂涂亂畫,也向游客們講解長城的相關知識。她告訴我們:“有一次,異地過來野營幾個小伙子,在長城上舉行燒烤派對。我生怕有火星濺出引起山火,就在旁邊等候著,等他們走了以后,徹底消除了火災隱患,我才回來,大概等了三個多小時……”
劉紅巖的手提袋里常年準備著噴水壺、刷子、抹布、垃圾袋等。今天中午她是和我們一起出村的,我們去爬八達嶺長城,她去巡護。
就餐完畢,夜色漸深,風漸起。臨近的巷子里有輕聲的犬吠。途經小賣部,再次折進去。劉紅巖正在冷敷腳踝,腳踝有些腫脹。有人問,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嗎?劉紅巖說,是的,有同伴還曾經摔斷過腿呢。這些磕磕絆絆她不怕,她怕的是蛇。夏秋季節,山上蛇蟲出沒頻繁。她只好手拿著棍子一邊探路一邊巡視。
石峽明代建村,位于居庸北部關隘,因地處深山,村出口處巖崖陡峭,石多裸露而得名。村民們保護長城不是從劉紅巖開始的,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一位叫梅景田的老人的帶動下,這個一百多口人的小村落里就有79個人加入到了長城志愿者保護組織里。他們說,“在長城邊長大,守護長城就是守護家。”他們每周都定期開展巡查長城,維護生態秩序的志愿保護活動。現在,就連入駐的民宿企業也一起走上了守護長城,弘揚傳承文化的道路,把民宿設為長城文化的傳播點。望長城爬長城守長城,講長城,傳播長城文化和長城精神,是全村人的共識。當然不只是口號,在小村駐留的兩天里,我們看到了石峽村為保護綠水青山而栽植和嫁接的各種果樹和花卉,也游覽了大峪溝森林公園,觀光了休閑農業種植。
從小賣部出來走回各自的院落。四周靜得出奇,風好像都躲到遠山里去了,深邃明亮的月亮掛在天邊,星星擠擠挨挨無言無語;數不清的紅燈籠的映照使得長城腳下這座小村落和大都市一樣的流光溢彩。但燈影光暈中沒有匆忙的腳步,沒有碌碌的人群,更沒有如龍的車輛和此起彼伏的鳴笛,不喧囂,不擁擠,不追逐,不應酬,一眼望去,滿村的靜逸、從容、祥和。
石峽村海拔高,從這里近走長城,遠觀群山,儼然世外桃源。在和平的年代里,長城的職能已經不再是保境安民和保家衛國,而是在為這種歲月靜好保駕護航。而這種歲月靜好是需要付出的,就如劉紅巖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