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閻安做客“百川匯?!ぷ骷掖笾v堂” 開講文學與故鄉
原標題:著名詩人閻安做客“百川匯?!ぷ骷掖笾v堂” 開講文學與故鄉 縱論“詩歌為漂泊心靈筑巢”
當“故鄉”淪為記憶符號,“遠方”成為生活常態,詩歌作為“語言之巢”如何提供精神庇護?11月9日,由中共海淀區委宣傳部、海淀區文聯主辦,海淀區作家協會、中關村網絡作家協會承辦的“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成功舉辦。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詩人閻安以“在沒有故鄉只有遠方的時代,我們更需要語言之巢——詩歌的庇護”為主題,與詩人孤城、花語展開深度對話。

詩人閻安做客“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活動
閻安在講座中結合自身數十年創作心路,深刻解析了詩歌的精神內核;強調了閱讀對文學創作的重要性,并討論了語言與詩歌的關系。他提到,“詩人是徒手搏取閃電的人”,那些如命運、真理般轉瞬即逝的真知,唯有以語言為容器才能被捕獲與留存,而這正是“語言之巢”的核心意義。現場,他以自身的童年及創作歷程為切入口,分享了如何在變動不居的時代,用詩歌為載體,構筑“語言之巢”;從天地萬物、宇宙汲取精神養分,從“故鄉與遠方”的草木山石與漂泊的生命體驗中汲取靈感,讓觀眾直觀感受到詩歌抵御虛無的精神力量。
孤城、花語從詩者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心得,引發全場深切共鳴。此外,柏荷、劉陽分別朗誦了閻安的經典詩作《祖國與戰栗》《我們今天還能寫什么》。在互動環節,閻安及助講嘉賓聚焦“如何看待AI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如何看待故鄉與遠方的關系”等熱點話題,與觀眾進行了深入互動交流,分享了對故鄉的理解,探討了如何在詩歌中找到精神寄托,以及詩歌如何幫助人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衡。(圖/劉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