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閱新”解讀《中國記事》:從“他者”視角看本土歷史轉折期
國家圖書館與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文津閱新”第八期(總第十六期)活動“日常的中國:《中國記事(1912—1928)》新書分享會”14日在京舉行。
《中國記事(1912—1928)》作者、澳門大學歷史系講席教授王笛與知名紀錄片導演陳曉卿,圍繞歷史書寫、影像敘事、日常生活記憶等展開深度對話,探討如何通過文字與鏡頭還原真實、生動、充滿韌性的中國日常。
1912年至1928年是中國歷史的轉折時期。該書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視角,來觀察那一時期中國的政治、社會、文化,以及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作者經過細密的中英文資料耙梳,發掘出中國近代歷史上孫中山、陸徵祥、顧維鈞、胡適等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跡,并且挖掘了普通人的言行與大歷史之間的關聯。
王笛從歷史學角度指出,他的新作大量引用西方外交官、記者和學者的記載,這些“他者”的外部視角,不僅能補全本土史料中常被忽略的生活細節,也提供了寶貴的跨文化參照;陳曉卿則從影像敘事出發,指出無論是內部與外部視角的交替,還是文字與影像等不同媒介的融合,其目的都是為了還原一個生動而立體的歷史場景。兩人都認為,歷史是由無數普通人的生命經驗構成的,真實的歷史永遠扎根于具體的人和地方,這些地方性并非視野的局限,反而成為通往普遍性的橋梁。
作為國家圖書館精心打造的閱讀推廣品牌,“文津閱新”自2024年4月推出以來,依托優質新書,創新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