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古龍逝世四十周年系列活動激活武俠文學遺產 江湖未遠 俠影猶在

古龍,1938年出生于中國香港,1985年病逝于中國臺灣,在其筆下誕生了《絕代雙驕》《楚留香傳奇》《陸小鳳傳奇》等近70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一大批鮮活的武俠人物被讀者熟知。
江湖未遠,俠影猶在,今年是武俠文學巨擘古龍先生逝世40周年,11月13日,“飛龍在天——紀念古龍逝世四十周年系列活動”在浙江杭州啟幕。研究中心落地、古龍IP落戶、各界人士座談、學術研討、新書發布、高校講座,密集的活動、多樣的形式,全方位呈現古龍文學的當代價值與深遠魅力,古龍留下的武俠文學遺產得到盛大而莊重的厚待。
●古龍長子捐獻絕版藏書
在浙江省文學館,11月13日上午舉辦紀念古龍逝世四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古龍長子鄭小龍向浙江省文學館捐贈了一套極為珍貴的古龍全集及評論系列叢書。這套絕版藏書原為古龍生前摯友陳曉林先生珍藏,具有極高的文獻與收藏價值。鄭小龍還與嘉賓共同見證了“古龍武俠IP永久落戶杭州”的簽約儀式。
啟動儀式上,中國作協副主席邱華棟說:“從李尋歡的孤高到楚留香的智謀,古龍小說中的浪子形象早已超越了江湖敘事。”浙江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葉彤表示:“古龍武俠IP落戶杭州,并非簡單的文化嫁接,這標志著古龍先生所創造的龐大武俠文學遺產,將在浙江這片熱土上被重新激活、演繹與傳承。”
在武俠IP永久落戶杭州的簽約儀式上,中國武俠文學學會會長劉國輝表示,“古龍文化研究進校園”走進浙江高校之旅、“浪子的詩與劍——古龍逝世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龍之江湖(我所認識的古龍)——紀念古龍逝世四十周年各界人士座談會”、古龍研究中心落戶杭州,皆獨具特色與重要意義,精彩紛呈,不一而足。
●古龍研究中心落戶杭州
當天下午,古龍研究中心揭幕儀式在杭州上城區筧橋幸福橫塘里舉行。“古龍研究中心落戶杭州是一種特別的緣分。”鄭小龍說,雖然父親沒來過杭州,但他的作品里多次寫到西湖。
此次古龍研究中心作為傳統經典IP領域的重磅項目落戶杭州,不僅是武俠文化版圖的重要布局,更是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相關人士介紹,古龍研究中心將聚焦古龍文學的文本內外,以搭建學術平臺、系統整理文獻、舉辦講座展覽等方式,推動古龍文化深度研究,同時著力古龍IP的全維度開發,推動經典IP的文化傳承與現代轉譯,打造一片具有凝聚力的武俠文化高地與精神家園。
下午隨后舉辦的“龍之江湖”各界人士座談會上,古龍作品出版人、影視導演、編劇、親朋故舊與青年學者濟濟一堂、各抒己見,共話“我所認識的古龍”。而“浪子的詩與劍——古龍逝世四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也于昨天持續開展,葉洪生、林保淳、邱健恩等港臺學者,阿列克謝·庫茲明、劉倩、崔宰溶等國際專家,與湯哲聲、羅立群、陳墨、覃賢茂、馬衛梅、程維鈞等大陸學者展開跨文化對話,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以更開闊的學術視野重新評估古龍小說在文學史、類型小說演進以及大眾文化中的經典地位。
●《中國武俠小說通史》首發
11月13日下午,《中國武俠小說通史》新書發布會在古龍研究中心舉行,這部國內第一部研究從先秦至21世紀中國武俠小說史的多卷本專著剛剛新鮮出爐。
《中國武俠小說通史》按時間發展順序及地域的劃分闡述了中國武俠小說的文學史,系統梳理中國武俠小說發展的歷程,闡述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武俠小說的發展演變概況,采用歷史還原、點面結合的方式進行梳理總結,揭示了中國武俠小說發展的歷史規律,是中國武俠文學史研究的重要學術積累成果。
此外,“古龍文化研究進校園”活動陸續在浙江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杭州師范大學、嘉興大學相繼展開,中國武俠文學學會會長劉國輝、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副會長湯哲聲、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副會長陳墨、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社科研究工作室首席專家李匯川分別講解古龍的江湖智慧與精神世界。
據悉,紀念古龍逝世四十周年系列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指導,中國作協社聯部、中國武俠文學學會主辦,浙江省作家協會協辦,古龍著作管理發展委員會、嘉興大學承辦。
主辦方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