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文學現場,“新荷”青年評論家秋季研學活動結業
日前,浙江“新荷”青年評論家秋季研學活動在杭州舉辦。十余位浙江青年評論家參加活動。

本次研學活動認真貫徹省委關于高水平文化強省建設的決策部署,聚焦文學現場與評論實踐的互動,綜合運用專家授課、學術交流、實地研學等方式,從“地方性寫作與文學共性表達”“文學作品的時代指向”等議題出發,引導青年評論家深度參與文學現場。
活動期間,在浙江文學館舉辦了“文學浙江與百年中國文學”學術沙龍,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王侃主持活動。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獎勵計劃特聘教授陳曉明受邀到場交流。會上,大家回顧了浙江文學與百年中國文學發展歷程,呼吁與會青年評論家深度參與文學現場,立足新時代,延續浙江文脈,形成突破與發展。沙龍現場,青年評論家們分別結合各自研究領域、研究實踐發言,追索文學語言變革的內外互動,表達文學創作的“真實”與“現實”之辯,探討文學經典成因。
活動期間,在臨安美術館舉辦了文學講座《試談幾部外國小說的寫法及其文學指向》。現場,陳曉明對《我的名字叫紅》等三部外國小說的創作手法進行分析,漫述小說敘述策略的重要性,點明小說家筆下明暗二重結構的敘事魅力,探析形成文學性的“最小值”,為在座“新荷”青年評論家帶來生動一課。
“新荷”青年評論家還走進設立于臨安的首個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感受臨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領略青山湖畔的科創“密碼”,暢談文學創作與科技融合的發展前景。
以此次“新荷”秋季研學活動為契機,浙江省作家協會也將持續深化青年評論人才培養工程,以更有力的舉措建強評論陣地、壯大評論隊伍、提升評論影響力,推動文學評論與文學創作同頻共振、雙向賦能,共同推動浙江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