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與火的夏天》贏得2025年康迪爾歷史獎
69歲的澳大利亞歷史學家和英國牛津大學欽定歷史學教授琳德爾·羅珀(Lyndal Roper)10月30日以所著《血與火的夏天:德意志農民戰爭》(Summer of Fire and Blood: The German Peasants' War)獲得了麥吉爾大學主辦的2025年康迪爾歷史獎。
頒獎晚會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的麥大校園舉行。
《血與火的夏天》厚550頁。中華讀書報今年2月曾刊文詳細介紹此書。
“羅珀的歷史研究以農民為中心。”康迪爾獎評委會主席、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教授埃達·費雷爾說,“她追溯了這場起義的興起、發展與最終瓦解,生動而引人入勝地描繪了農民的世界。通過這一視角,她呈現了一部自下而上的宗教改革史——普通民眾如何經歷與理解這場運動,而他們對宗教改革信息的解讀往往比其設計者所預想的更為激進。她的分析既精彩又多元,將文化史、思想史、社會史、經濟史與宗教史完美交織,成就了一幅豐富而迷人的歷史畫卷。”
德國農民戰爭是法國大革命之前西歐最大規模的人民起義。羅珀教授說:“一切始于蝸牛?!?/p>
1524年秋收時分,在黑森林南部的施蒂林根,盧普芬伯爵夫人下令農民為宮廷女眷收集蝸牛殼,用做紡線的線軸。1200多名不堪忍受苛捐雜稅的農民揭竿而起。戰爭以驚人的速度席卷整個德國,十余萬人拿起武器,要求建立平等的新秩序。
歐洲此前發生過無數次農民起義,但這一次之所以與眾不同,羅珀解釋說,是因為宗教改革初期的沖擊讓農民大受鼓舞。當他們相信上帝也站在自己一邊時,便放膽燒毀和掠奪阻擋他們前進的修道院和城堡,進而控制了德意志南部和中部的廣大地區。
托馬斯·閔采爾是神學家和馬丁·路德的學生,但與路德不同,他堅信暴力革命,自稱“帶著大錘的托馬斯·閔采爾”(出自《耶利米書》:“我的話豈不像火,又像能打碎磐石的大錘嗎?”),因此成為革命的布道者和起義軍的領袖。
羅珀也是馬丁·路德傳記的作者。起義爆發后,路德見風使舵,與閔采爾為敵,將屠殺農民當成神圣的工作。他公開呼吁:“凡是力所能及的人,都應當用秘密的或者公開的方式,去戳碎他們,扼死他們,刺死他們,就像必須打死瘋狗一樣!”1525年底,起義被鎮壓下去了。大約十萬農民軍被殺。閔采爾裝成病人,仍然被俘,從容就義。羅珀指出,農民的失敗“將宗教改革從挑戰社會秩序的運動轉變成了支持現有權威的運動”。
康迪爾獎創辦于2008年,以麥大校友彼得·康迪爾命名,意在表彰世界任何國家出版的“最佳英文史著”,因獎金高達7.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3.3萬元),而號稱世界上獎金最高的歷史圖書獎。
去年的康迪爾歷史獎頒給了美國歷史學家、查珀爾希爾北卡羅來納大學歷史學教授凱瑟琳·杜瓦爾(Kathleen Du?Val)的《土著民族:北美洲一千年》(Native Nations: A Mil?lenniumin North America)。
楊瀾潔漢譯羅珀著《獵殺女巫:德國巴洛克時期的驚懼與幻想》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于20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