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思緒跟隨微小的生命向上洄游,追尋生命的本源與意義
二〇〇三年末,我到黑龍江最北端的漠河還要更北邊的洛古河村,采訪一對堅守在那里的移民警察夫婦。
那是一個只有五十多人的小村子,村子的一邊是莽莽的群山,另一邊是白龍一般冰封的黑龍江,而江的那邊就是廣袤的俄羅斯。村子的民居沿著公路而建,很多房子已經空了,少數煙囪還冒煙的,證明屋里還有人的呼吸。
在那樣極端條件下,生存成為第一性原理。有天清晨,溫度已經降到零下四十多度,我在屋里待不住,就徒步在村里穿行,越走就越感到呼吸不過來,心臟也在收縮,像一個冰冷的、跳動的石頭。
后來,我來到黑龍江冰面上,看到村民從鑿出的冰洞里釣起一條金色的小魚。小魚在冰面上只蹦跶了十幾秒,就被死亡的白霜覆蓋,整個身體僵硬起來。
我想,在那樣極端的條件下,人一方面會感到生命的脆弱,另一方面,又會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存在。為了對抗死亡的威脅,人會將自己變得像石頭一樣堅硬,包裹著同樣堅硬的生命的力量。
《洄游》的主題是母愛的偉大。我愛寫具有力量感的故事,而世界上最具力量感的兩大元素,一個是自然,一個是人心。而繁衍,既包含自然的法則,又蘊含人心的選擇;既是一場宏大敘事,又是一部個體的史詩。正如鮭魚每年都要沿著漫長的龍江向上洄游,筋疲力盡、滿身傷痕,只為尋找溫暖的、適合繁衍的棲息地,我的思緒也在不自覺間,跟隨這些微小的生命,向上洄游,追尋生命的本源與意義。
而這也正是我創作《洄游》這部小說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