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的鄉(xiāng)村”與走入人群的寫作 ——李約熱近年創(chuàng)作轉型論
內容摘要:“深扎”鄉(xiāng)土參與精準扶貧工作、“走入人群”的經歷深刻影響了李約熱的小說創(chuàng)作。在其新近的寫作中,一個“有聲的鄉(xiāng)村”開始浮現(xiàn)。通過對傳統(tǒng)“說書”技藝的借用,對通俗文學技巧的學習,以及對民間話語的詩性表達,他從鄉(xiāng)土觀察者轉化成體驗者,成為了一名“鄉(xiāng)土說書人”。李約熱近年的創(chuàng)作中有一以貫之的風格,也有汲取民間資源后的轉變。
關鍵詞:李約熱 《人間消息》 《李作家和他的鄉(xiāng)村朋友》 鄉(xiāng)土文學 脫貧攻堅
李約熱在《李作家和他的鄉(xiāng)村朋友》(2021,以下簡稱《鄉(xiāng)村朋友》)一書的“后記”中說2018年對于他而言是行走的一年。這一年的3月19日,李約熱被派往廣西崇左大新縣五山鄉(xiāng)三合村,參與當地的精準扶貧工作。這次“深扎”鄉(xiāng)土的經歷讓李約熱有機會“走入人群”,昔日狂奔的“野馬”暫時收束起了野性?!敖酉聛淼钠甙俣鄠€夜晚,大部分時間我將一個人,獨自在這里。我算是真正進入人群。這兩年時間,我在鄉(xiāng)下最大的收獲,莫過于記住很多張面孔和面孔后面的故事,而一個村莊的氣質,也慢慢在我心中沉淀?!盵1]2018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李約熱自己這樣總結到。在文學層面,2018年也是李約熱創(chuàng)作的轉折點,本文便是以此為時間節(jié)點,以《人間消息》(2019)、《鄉(xiāng)村朋友》兩本小說集為中心,考察其近年的小說創(chuàng)作轉型。
一 聽覺敘事與聽覺空間建構
人物的聲音始終是李約熱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涂滿油漆的村莊》《巡邏記》到《我是惡人》《儂城逸事》,李約熱往往通過人物的獨白、對話來塑造人物、推動情節(jié)。近年的《人間消息》《鄉(xiāng)村朋友》等小說創(chuàng)作中,李約熱的聽覺敘事以及對于聽覺空間的建構愈發(fā)爐火純青。梅爾巴·卡迪-基恩認為:“聲音始終在文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一般說來要采用敘事化的形式(就像標題音樂一樣,轉換成一種活動的場景描寫),或主題化的形式(用以再現(xiàn)或‘代表’一個非聽覺的意義或經驗),或精神化的形式(被看作是接近超驗的超感覺世界的途徑)?!盵2]在敘事層面,李約熱通過人物喋喋不休的表述展開野馬鎮(zhèn)或八度屯的故事;在主題層面,通過對聽覺空間的建構,語言與聲音成為作品中的一種審美形式,“有聲的鄉(xiāng)村”本身便是作品思想的一部分;在精神層面,聲音是作家與小說中人物共情、在文學中重建鄉(xiāng)村共同體的一種嘗試。
李約熱筆下的鄉(xiāng)土,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的過程,體現(xiàn)了他隨著鄉(xiāng)土體驗的增加,創(chuàng)作理念發(fā)生的轉變?!洞迩f、紹永和我》是李約熱為開啟“八度屯”系列創(chuàng)作“試水”的作品,此時李約熱是這樣描寫這個村莊的: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村莊呢?
主任說,除非死了人,要不然吃多大的苦都不會說出來,幾平家家戶戶都如此。
主任跟我介紹,在村里,有時候是白天,有時候是晚上,辦喪事的鞭炮聲突然就響起來,那是誰家“有事”了,在這之前,這個家庭發(fā)生什么事情,知道的人并不多。平日里,各家各戶萬事不求人,不到最后一刻,決不輕易人前示弱。
從主任的介紹中我得出這樣的印象:
這個村莊的生老病死過于波瀾不驚。
這個村莊,有點深沉,也有點麻木。[3]
沉寂與孤獨是作者來到這個村莊后的第一印象。值得一提的是,李約熱沒有提到村莊的具體名字,而是通篇以“這個村莊”指代。小說題目中將“村莊”“紹永”和“我”進行并列,這時的村莊是“虛”的,“我”和村莊屬于對立狀態(tài),并未融入其中。對于初來乍到的李約熱來說,這個陌生的村莊是“無聲”的。
而在李約熱后續(xù)的創(chuàng)作中,一個“有聲”的村莊開始浮現(xiàn)。《八度屯》中,礦井被封之后,忠深當起了“道公”(超度亡靈的人),在鄉(xiāng)野間賣力地哭喪。李作家按上級的規(guī)定,遍訪自己負責的每一家每一戶。起初來到村子時,屯里人故意用土語和李作家說話,因為他們對李作家沒有任何指望,覺得他可有可無。隨著李作家做了一些切實的好事,村民們逐漸接受了他,為了照顧他,開始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和他交流。起初是建民對他敞開心扉,后來村中的“幾百個建民”都開始對他滔滔不絕。李作家感覺腦子里人潮涌動,不禁感嘆道:好大的動靜?!毒岸恕犯且徊俊靶[”的作品。景端、勞七、景端的爸爸,三個沉默的可憐人,居然突發(fā)奇想要建立一個“仙龍王國”,確定了“國土”、冊封了“大臣”之后,幾個人真的熱火朝天地忙碌了起來。這些底層的邊緣小人物們試圖發(fā)出“宏大”的聲音,然而這種狂想注定只有悲劇的結尾。
聽覺敘事逐漸成為李約熱近年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其一,《鄉(xiāng)村朋友》中的每一個故事,其情節(jié)發(fā)展幾乎都是由聲音推動?!耙粋€人進村,確實不方便,語言不通,狗又多?!盵4]這是全書的第一句話,《八度屯》的故事就這樣在狗叫中開始,一個原生態(tài)的、野蠻的鄉(xiāng)村撲面而來;《獻給建民的詩》中,李約熱將十幾頁的篇幅留給了趙建民第一人稱的講述;“從來沒說一句狠話/被人欺負/只會回家喝酒/沒有扛不住的事/死在坡上/埋在坡上”[5],《家事》中出現(xiàn)的這首野馬鎮(zhèn)山歌,既是全篇的基調也是讖語;《喜悅》中提到凡是聲音,皆有魔法,聽覺、味覺、觸覺、視覺、嗅覺共同構成了楊永失眠時腦子里被“放大”的種種場景;《捕蜂人小記》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寫畫眉鳥的叫聲,這叫聲勾了趙洪民先和妻子離婚、再娶老板女兒的“攀高枝”的想法;《三個人的童話》中最感人的部分是離群索居的老太婆終于敞開心扉,對鐘強講起了她的故事———“接下來她就說話了。她講花、鳥、小獸,還講那些男人,誰對她好,誰對她不好,講了整整一個晚上,像面對離家多年的親人,一肚子的話,全部說出來了?!盵6]
其二,人物的自白與對話成為小說的主體。深入農村之后的李約熱,對鄉(xiāng)間的語言顯然愈發(fā)熟悉,在文本中的運用也愈發(fā)純熟、自然。《家事》的故事幾乎都是由對話構成,美珠、趙拉浪、趙拉浪的女朋友,在三個人的抱團取暖與爭吵拉扯間,一件件雞毛蒜皮又“人命關天”的“家事”一一呈現(xiàn)。《鄉(xiāng)村朋友》一書中收錄的作品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其中大量的對話是沒有用引號的,這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小說的流暢性的考慮,因為對話占據了大多數的篇幅;另一方面,人物的絮絮叨叨、千言萬語,其本身便是小說主題的一部分。正如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中所表達的,普通人說話往往是千頭萬緒,一句話后面經常是頂著更多的話,真正說出來的不到萬分之一。按照《龜齡老人邱一聲》中的話來說,“野馬鎮(zhèn)的婦女,不論哪一個都有一肚子苦水,找個沒人的地方哭一哭,也不算什么丟人的事情”[7]。人人渴望被理解,然而話語的紛亂正如同八度屯的“一地雞毛”,說不盡,理不清。這可能也是李約熱在親身經歷扶貧工作的復雜后,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投射。
其三,對于聽覺空間的建構。一個“有聲的鄉(xiāng)村”還依賴于李約熱對于聽覺空間的有意打造。脫貧攻堅是重要的政治任務,具體到鄉(xiāng)間的扶貧工作與政治生活,不得不提的場景便是“開會”。開會是讓普通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方式,開會也成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頻繁出現(xiàn)的場景。如張文諾所言:“從解放區(qū)文學開始,會議開始大量進入到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世界之中,開會在解放區(qū)小說中占據了很大篇幅,并成為中國主流文學突出的書寫現(xiàn)象,形成了中國主流文學中的會議文化?!盵8]深入鄉(xiāng)間負責精準扶貧工作的李約熱自然也避免不了開會,于是一個饒有趣味的聽覺空間便在他的作品中出現(xiàn)了。當然,其中少不了李約熱骨子里的戲謔與叛逆?!栋硕韧汀分?,為了解決劉松柏家用舊磚頭堵路的問題,李作家只身來到劉家,試圖溝通解決問題。但是劉松柏由于情緒激動說的都是土話,李作家只能錄下來,回去找人翻譯的同時和村里的居民們一起聽。有意思的是,劉松柏的話里有大量罵人的言語,且都是針對在座的村民,坐在一個屋子里的忠濤、忠亮、忠奎、建敏、建堂、建剛,也包括正在做翻譯的建民,聽到罵自己的話便立馬用言語反擊。于是會議現(xiàn)場變成了“云吵架”的現(xiàn)場,這一令人忍俊不禁的場景中,“聲音”無疑是這個空間里的主角。李約熱善于打造這種屋內的聽覺空間?!都沂隆分?,在狹小的出租屋內,各懷心事的三個人之間,每次矛盾的出現(xiàn)與激化都伴隨著高腳杯碎裂的聲音。抱怨、吵架、捉奸,每一出無奈的“家事”中都有被摔爛的高腳杯,三個人就在一地的碎玻璃中講述各自的心事。破碎的生活伴隨小人物命運的掙扎,連同碎裂的聲音一起傳遞給讀者。
卡爾維諾晚年的作品《國王在聽》[9]是一部關于“聽覺”的小說,小說使用第二人稱,“你”是端坐在王座之上手拿權杖的國王,為了保住權力,“你”聚精會神地聽著周圍的一切聲音?!澳恪笔紫汝P注的是安全、政變和潛在的威脅,這些攪擾得“你”心神不寧;接著“你”開始關注意義,不同的聲音代表著不同的意義。最后,“你”開始關注聲音本身,在那個唯一的、無法復制的聲音中,“你”離開王座抬起頭,看到了清晨被照亮的天空,迎面吹來的是拂動樹葉的風。在卡爾維諾筆下,聲音本身被賦予了獨一無二的意義。小說從來都不是無聲的,人物的聲音建立起文字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讓一個個生命躍然紙上。聲音無處不在,只有傾聽人物的聲音,才能真正理解文本,一如我們去嘗試理解今日的鄉(xiāng)村。
二 從人間觀察到鄉(xiāng)土說書人
提到將聲音植入小說,不得不提到趙樹理?!摆w樹理發(fā)現(xiàn)了書寫和說話的語文不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寫到書上就說不到口上,‘說的是一回事,寫的又是一回事’,進而也發(fā)現(xiàn)了鄉(xiāng)村文藝和新文藝的差別,他把鄉(xiāng)村用嘴說的‘語藝’和寫在紙張上的新‘文藝’區(qū)別了開來?!盵10]趙樹理重視舊文藝形式的現(xiàn)代轉化,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可說”性,因此趙樹理也被稱為“革命的說書人”。李約熱的小說同樣具有很強的“說書”特質,“講”與“聽”構成的敘事方式貫穿其小說創(chuàng)作歷程?!恫饦枪の姆濉肥且徊俊榜搿钡男≌f,文峰初登場便開始了這樣一段直播:
家人們,趙忠緊是勤勞勇敢的趙忠緊,看,這就是他,雖然文化不高,小學都沒讀完,但是講義氣。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叔生病住院,我那時在北海拆樓,趕工,回不來,他天天去照顧。他酒量大啊,別人越喝臉越紅,他越喝臉越青,他的口號是,哪個來哪個跌。[11]
一個急于表達、渴望融入城市的農民工形象躍然紙上。既然是直播中的說詞,文峰的話便不止是說給劇中人聽,而是說給所有人聽的,這個所有人當然也包括讀者。類似說書的橋段在《鄉(xiāng)村朋友》中屢屢出現(xiàn),這在一定程度上將讀者轉化為了聽眾。筆者之所以將李約熱形容為“鄉(xiāng)土說書人”,是因為其小說有這樣三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對于傳統(tǒng)“說書”技藝的借用,作者有時以暫時跳出情節(jié)的方式,達到與讀者“共情”的效果。李約熱的小說大多由“講述”構成,在其近年的作品中這個特點更為突出?!多l(xiāng)村朋友》中的故事,李作家既是劇中人,有時又游離于劇情之外,有著全知視角,其中的敘事或是由“鄉(xiāng)村朋友們”對“李作家”講述,大量運用第二人稱;或是直接以“鄉(xiāng)村朋友”的身份進行第一人稱的講述。這種講述因為“李作家”是在場的,所以往往還穿插著作者即時的交流,或是與小說中的人物交談,或是跳出故事情節(jié)直接抒發(fā)自己的生命感悟,似有一句“列位看官有所不知”呼之欲出,而這正是傳統(tǒng)的說書技藝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和現(xiàn)場觀眾共情?!断矏偂分?,最初的沖突是趙勝男和楊永結婚,想要辦一場體面的婚禮,但趙勝男的爸爸趙忠原不同意,原因是那個時期豬肉很貴,辦婚宴不劃算;結婚之后的沖突轉變?yōu)橥鈦淼呐鰲钣馈八敛环?,總是失眠。故事的發(fā)展是在三人間的對話中進行,而李作家穿插其中,起到的作用類似說書人一樣,用略顯夸張的敘述串聯(lián)情節(jié)、插科打諢、營造懸念,讓整個故事更加曲折?!东I給建民的詩》由八度屯村民趙建民的講述構成,作者特意給這些講述的內容用了不同的字體,以增加讀者的代入感。李作家在其中扮演類似相聲中“捧哏”的角色,間或以括號中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對答或補充說明。這種形式也類似于說書,主體是由一個人講述,但偶爾突然扮演成其他角色插入一兩句話,起到活躍氣氛和吸引觀眾、讀者注意力的作用。
第二,李約熱善于汲取通俗小說尤其是偵探小說的要素,經常在作品中采用“誤導敘事”,引導讀者進入自己的敘事陷阱,且善于制造懸念,故事往往有一個意料之外的結局。這類似于評書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洱旪g老人邱一聲》的故事中最扣人心弦的疑團是阿牛之死。本來大家都認為智力殘障的阿牛是意外落入水中身亡,但在“我”照顧阿牛的爸爸、長壽老人邱一聲的時候,邱一聲親口說是自己把親生兒子踢下河。直到故事結尾,作為讀者的我們才知道,阿牛原來是為了不拖累父親而自殺的,而邱一聲一直在等待兒子回家?!睹廊孙L暴———給我親愛的朋友》中,開篇就拋出了一個吸睛的情節(jié):一個正在偷拍女性的男人,他的相機里有女性的裸照,而且被發(fā)現(xiàn)后男人宣稱照片中的人是自己的老婆。在作者的有意引導下,觀眾也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這個男人有問題。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慢慢揭曉原來男人深愛著自己的老婆,但她是同性戀,有自己的女性伴侶。他們之間的婚姻也就是俗稱的“形婚”。相機里的裸照是男人老婆真正的伴侶拍的。《南山寺香客》的故事看似平淡,實則也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摸骨師口中能讓人“柳暗花明,花開富貴”的李師究竟是何許人也?主角李大為前往南山寺尋找李師的過程,很像《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的片段,先是去寺廟路上碰上高深莫測的司機,又遇到遠離俗世、有些仙風道骨的一男一女,二人還是李師的忠實信徒。做足了烘托之后,李師才真正登場。緊接著又是一個個懸念,李師究竟有何神通?那一男一女又為何在此安家,背后有何隱情?懸念的設置、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使得李約熱的小說引人入勝。把故事講得有趣,是一個“鄉(xiāng)土說書人”最基本的素質。
第三,民間話語的詩性表達,實現(xiàn)了樸實與詩性的統(tǒng)一。這一語言特點是李約熱將骨子里的“野性”、戈達爾式的先鋒詩意,加上深入鄉(xiāng)村對鄉(xiāng)間語言的感悟,三者融合之后的產物。曾攀注意到,李約熱近年的創(chuàng)作中小人物的死亡增多了?!袄罴s熱以前也寫過很多小人物,但他普遍很仁慈,他把他們寫瘋、寫傻,然而往往不愿也不忍把他們寫死?!盵12]這并非是作者變得殘忍,恰恰相反,《鄉(xiāng)村朋友》中的每一個悲情故事偏偏都有浪漫主義的結尾:《八度屯》的最后,李作家見識到了鄉(xiāng)間工作的錯綜復雜,但他仍然相信這一個個剛剛認識的面孔,在心中默念:接下來的日子里我跟你們混;《家事》的結尾,拉浪最終沒能留住他的女人,與女兒、母親一起困守在城市,但在與拉浪的通話中,李作家的手機里傳來了鳥鳴;《喜悅》以新生命所帶來的喜悅收束;《捕蜂人小記》故事的最后,李作家在望遠鏡中看到了遠方的蜂群;《三個人的童話》以“童話”為名,講述了一個關于愛的故事;《獻給建民的詩》既是小說名,也是詩的名字,李約熱直接將這首長詩作為結尾。
感謝你開口說話。我是個作家,出身卑微。請讓我寫
寫你的女婿勞修道
我想對他說
長相端正的男人命苦
想賭你就賭吧
要愛你的女人
祝你天天好手氣[13]
“想賭你就賭”自然是荒誕且錯誤的,這讓人想起《巡邏記》中的那位派出所所長,他允許本地人在本地賭博,因為這樣錢還是在村子內部流轉,外地人如果參與進來就狠狠地罰。這種想法當然是荒唐的,但這背后遵循的是樸素的民間邏輯,有時反而令人感動。巧的是,《巡邏記》中的“我”也熱衷于寫詩。
類似的詩在《鄉(xiāng)村朋友》中屢屢出現(xiàn),又如《八度屯》中的這一段:
領導,我們相信你
領導,你要幫我們說話
領導,他們說我們睡在金子上面
說我們是野馬鎮(zhèn)最富裕的屯
什么政策都不給
真是冤枉死人了
領導,我們八度157戶,沒有一個人開礦
沒有一個人因為鉛鋅礦發(fā)財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
建民幫老板搭支架
建敏熬酒
建堂開拖拉機拉料
建剛開小賣部
跟地底下的礦一點關系都沒有
說沒有也不對
坐在這里的忠亮和忠奎,他們去挖礦,是拿命去搏
八度很多人幫老板下井挖礦
都是拿命去搏[14]
這段話來自村民忠濤的講述,按照李作家的話來說,把村民的話用詩歌的體例來分行,再譜上野馬鎮(zhèn)山歌的調,就是一首受傷的歌。上述這首“詩”也許并非是村民的原話,而是進行了一定的文學改編,將口語與書面語相交融,形成一種頗具特色的“說書體”,這也成為了李約熱文學語言的一大特色。
李約熱之所以能成為一名鄉(xiāng)土說書人,是因為他真正走入了人群之中。在《創(chuàng)作手記》中李約熱這樣寫道:
通過這次寫作,我想我重新獲得了某種啟發(fā):很多前輩作家為時代所感召,投入時代洪流,到民間去,到生活中去,接受時代和生活的洗禮,這樣的“法寶”,我覺得依然很靈。說實話,如果沒有這次經歷,我對前輩作家屢試不爽的經驗不會有太多的感覺,會覺得那是一種博物館館藏般的存在?!盵15]
在《人間消息》和更早的作品中,李約熱更多是作為一名人間觀察者;而“到民間去,到生活中去”之后,李約熱從觀察者轉化成體驗者。《喜悅》中,李約熱寫道:“近距離觀察人們的生活,李作家沒有感到一絲的輕松。城鄉(xiāng)差別體現(xiàn)到人的表情上面:麻木中有期盼,高興中有悲涼狂怒中隱含自卑,他們沒有一個人感到自在?!盵16]這種細致入微的情感描摹是深入體驗生活之后才能寫出的。當然,深入人群之后的李約熱改變的不只是小說的語言和形式,還有作品的思想與主題。
三 復數的“鄉(xiāng)土”:鄉(xiāng)村共同體的文學重構
在近年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李約熱反復引用《午夜之子》作者魯西迪的這句話:“要理解一條生命,你就必須吞下整個世界?!盵17]這在相當程度上是李約熱近年的寫作感悟。李約熱在采訪中談道:
我當初是怎么去的三合村?并在那里“扎”下來?現(xiàn)在想起來仿佛就像是昨天,自己五十多年的人生,這么密集地把心血、情感、力氣耗費在一個地方,同時吸收到很多寫作的“養(yǎng)分”,這在之前是沒有的??梢赃@樣說,我慶幸能在創(chuàng)作最迷惘的時候,有這樣一個機會進入鄉(xiāng)村,進入人群。[18]
如其所言,三合村的經歷是李約熱創(chuàng)作轉型的一個契機。在《我曾穿過“百家衣”———〈李作家和他的鄉(xiāng)村朋友〉創(chuàng)作手記》一文中,李約熱提到曾有學者指出他把村莊寫“虛”了,而有了幾年的鄉(xiāng)間經歷之后,《鄉(xiāng)村朋友》中的作品是對自己鄉(xiāng)土寫作的一次“野蠻”的糾正。在此前的《我是惡人》《涂滿油漆的村莊》《火里的影子》《戈達爾活在我們中間》《李壯回家》《青?!返茸髌分?,李約熱著眼于人性善惡、世間美丑、野馬鎮(zhèn)的熱烈與慈悲、小人物的苦難與尊嚴,其中的觀察與憐憫,終究有一層審視者的視角。
扎根鄉(xiāng)村之后,李約熱最大的轉變是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復數”的鄉(xiāng)村。學者皮埃爾·諾拉提出“復數的法蘭西”的概念,在日益撕裂的社會中,他試圖打撈正在消失的關于共同體的記憶。他寄希望于建構法蘭西新的、整體性的民族認同,成為“復數的法蘭西”,即建立在復數的個體之上,但卻同樣完整的法蘭西。[19]新時期以來,尤其是城鎮(zhèn)化的進程加快之后,越來越多的寫作者離開鄉(xiāng)土,文學與鄉(xiāng)村、農民之間存在隔閡的問題愈發(fā)凸顯?!爸袊l(xiāng)土文學始終存在一個痼疾,即與鄉(xiāng)村的距離、與農民的隔膜。盡管鄉(xiāng)土文學書寫的對象是鄉(xiāng)村與農民,但是很少得到農民的關注與閱讀,鄉(xiāng)土文學幾乎不在鄉(xiāng)村傳播與被接受……書寫鄉(xiāng)土的主導精神是知識分子文化。他們看取‘鄉(xiāng)土’的視野多是外在的、有距離的俯視、審察與改造,由是導致對鄉(xiāng)土的書寫,要么是選擇性失真,缺乏對鄉(xiāng)村生活肌理的細膩展現(xiàn),要么是‘高高在上’式精英立場的預設營構,農民普遍感覺‘事不關己’,難以接受與認同?!盵20]前文提到,《村莊、紹永和我》是李約熱“八度屯”系列寫作的雛形。在那篇初入村莊的創(chuàng)作中,作者和村莊還是“對立”的狀態(tài)。之后《鄉(xiāng)村朋友》系列寫作開啟,紹永的故事被鑲嵌進《八度屯》一文中,成為鄉(xiāng)村群像中的一員。不同的是,作者修改了紹永故事的結尾。原本的故事在孩子發(fā)生意外、紹永的驚吼中戛然而止,《八度屯》補充了后續(xù),孩子的手保住了,冷漠的紹永也有所松動,第一次和李作家說了話。一個小小的改動,將故事由苦上加苦的絕望轉變?yōu)槠茣院蟮囊豢|陽光。
表現(xiàn)“復數”的鄉(xiāng)土,在貧苦的生活中尋覓熱情與詩意,在生命的幽暗中尋找人性的微光,在被迫沉默的大多數中尋找鄉(xiāng)村的聲音,在冷與暖之間,李約熱于文學中重構鄉(xiāng)村共同體。于是,我們看到了《八度屯》中發(fā)生集體中毒事件后,從五湖四海歸來、爭相獻血的二十位村民,也沒有人將他們當成英雄,獻完血后他們就回到了各自打工的城市;也看到了《捕蜂人小記》中,那對把結婚、離婚、再結婚的奇事當作笑談的夫妻;還看到了《三個人的童話》里自愿分配到貧苦的野馬鎮(zhèn)的鐘強,以及那一幕幕溫暖人心的故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沖突和掙扎。不能以自己的個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fā)現(xiàn)和美的創(chuàng)造?!盵21]書寫脫貧攻堅進程中的鄉(xiāng)土中國,以文學表現(xiàn)新時代的鄉(xiāng)村共同體,這是李約熱深入鄉(xiāng)土之后找到的可能性。
“野性”是李約熱小說的底色,但這種“桀驁不馴”與“橫沖直撞”并不是為了打破,而是在現(xiàn)代性侵蝕下,在鄉(xiāng)土中國一路的“破碎”中體驗與觀察,足跡中蘊含著的是對于重構秩序的渴望。恰如論者所言:“李約熱以小說之虛設、之實指,照見心性,審度善惡,再造倫理,從而形成一種阿甘本意義上的‘同時代性’:回望傳統(tǒng),凝視邊緣,與正史和權力保持距離,卻又潛在地與生活現(xiàn)場相勾連,立于傳統(tǒng)而審察當下,求諸‘野’而重建‘禮’?!盵22]
四 余 論
提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柳青和趙樹理是當代作家中的代表。在寫作風格方面,駐村之后的李約熱更接近后者:尖銳而幽默,熟練運用鄉(xiāng)土語言,遵循民間的邏輯與審美情趣,將質樸的鄉(xiāng)間話語、家庭瑣事轉化為活生生的文學題材。李約熱近年的創(chuàng)作中,有其一以貫之的風格,也有汲取民間資源后的轉變?!段沂菒喝恕防雉~肉鄉(xiāng)里的黃少烈、《火里的影子》中缺少色彩的鄉(xiāng)間與看病難的問題、《李壯回家》里一直受欺壓而始終沉默著的李壯、《青?!分惺冀K活在他人的描述里未發(fā)一言的“主角”藍月嬌……在早先的作品中,李約熱筆下的鄉(xiāng)村是邊緣的、沉默的?!白呷肴巳骸敝蟮睦罴s熱,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中勾勒出了一個“有聲的鄉(xiāng)村”。趙樹理曾說自己不想上“文壇”,只想上“文攤”。有了許多鄉(xiāng)村朋友的李作家也愈發(fā)接近一個“文攤”作家。沿著這個脈絡寫下去,李約熱可以成為一名新時代的“鄉(xiāng)土說書人”。
本文系2024年度河北大學校長基金項目“新時代少數民族文學的鄉(xiāng)村振興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構研究”(項目編號:521201125022)階段性成果。
(聶章軍,河北大學國際交流與教育學院)
注釋
[1] 李約熱:《代后記:人臉上的晨昏最是驚心動魄》,《李作家和他的鄉(xiāng)村朋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第257頁。
[2] 詹姆斯·費倫、彼得·J.拉比諾維茨主編:《當代敘事理論指南》,申丹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442頁。
[3] 李約熱:《村莊、紹永和我》,《人間消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11頁。
[4] 李約熱:《八度屯》,《李作家和他的鄉(xiāng)村朋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第2頁。
[5] 李約熱:《家事》,《李作家和他的鄉(xiāng)村朋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第109頁。
[6] 李約熱:《三個人的童話》,《李作家和他的鄉(xiāng)村朋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第248-249頁。
[7] 李約熱:《龜齡老人邱一聲》,《人間消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42頁。
[8] 張文諾:《論十七年文學中的會議書寫》,《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6期。
[9] 伊塔洛·卡爾維諾:《國王在聽》,《美洲豹陽光下》,魏怡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5年。
[10] 孫曉忠:《有聲的鄉(xiāng)村——論趙樹理的鄉(xiāng)村文化實踐》,《文學評論》2011年第6期。
[11] 李約熱:《拆樓工文峰》,《上海文學》2023年第2期。
[12] 曾攀:《鄉(xiāng)村狂想曲——李約熱新近小說<景端>讀扎》,2021年11月9日,https://mp.weixin.qq.com/s/NRqBKxS8FFVZRUkq0EYP_w,2024年4月3日。
[13] 李約熱:《獻給建民的詩》,《李作家和他的鄉(xiāng)村朋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第104頁。
[14] 李約熱:《八度屯》,《李作家和他的鄉(xiāng)村朋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第15頁。
[15] 李約熱:《我曾穿過“百家衣”——<李作家和他的鄉(xiāng)村朋友>創(chuàng)作手記》,《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叢刊》2022年第4期。
[16] 李約熱:《喜悅》,《李作家和他的鄉(xiāng)村朋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第164頁。
[17] 同上書,第173頁。
[18] 李約熱:《鄉(xiāng)村“石頭記”》,《農民日報》2024年1月3日。
[19] 參見皮埃爾·諾拉《如何書寫法蘭西歷史》,安康譯,曹丹紅校,皮埃爾·諾拉主編《記憶之場:法國國民意識的文化社會史》,黃艷紅等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第77頁。
[20] 雷鳴:《鄉(xiāng)土小說更新的雙重邏輯與路徑》,《河北學刊》2024年第2期。
[21]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5年10月15日。
[22] 曾攀:《小說的野性:李約熱論》,《上海文化》2020年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