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文學院揭牌儀式暨首屆西湖文學周活動在杭州舉辦
西湖文脈,千年流轉。11月9日上午,西湖文學院揭牌儀式在杭州舉行,同步開啟首屆西湖文學周活動序幕。西湖文學院于2025年10月正式成立,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浙江出版聯合集團主辦,浙江省作家協會支持,浙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浙江文藝出版社執行運營。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俞慧敏,浙江出版聯合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程為民,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海峰,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總經理、總編輯、黨委副書記芮宏,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麥家,浙江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葉彤,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艾偉,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副總編輯、黨委委員葉國斌,浙江出版聯合集團黨委委員、浙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江,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黨工委委員、副主任何蕾,浙江農林大學教授王旭烽,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人民文學》主編徐則臣,靈伴科技創始人、CEO祝銘明,以及梁鴻、魯敏、哲貴、張楚、葛亮、寶樹、張莉、翟業軍等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評論家參加儀式。揭牌儀式由芮宏主持。
莫言、阿來、施戰軍、柳建偉、李洱、孫甘露、喬葉、白燁、潘凱雄、程永新、葉舟、蔣勝男、賀紹俊、陳東捷、海飛等作家、評論家錄制視頻或親筆題詞,表達熱烈祝賀與殷切期待。

西湖文學院揭牌儀式暨首屆西湖文學周活動在杭州舉行

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俞慧敏致辭
俞慧敏指出,在新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強勁動力,西湖文學院整合各方資源,將成為文學創作者、評論者、愛好者、出版者的家園,為共筑新時代浙江文學高地作出更大貢獻。

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程為民致辭
程為民在致辭中表示,文學出版始終是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戰略發展的重要方向。文學與出版從來都是彼此成就的共同體。西湖文學院將打造成為“作家之家”,構建出版通道,營造文學氛圍,與全國的作家、讀者,繪就新時代文學的斑斕圖景。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致辭
麥家在致辭中談到,科學技術的革新很多早已在文學藝術中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呈現過,也許可以說人工智能的胚胎就在人文藝術里。他希望西湖文學院能夠為人文藝術在狂飆的人工智能時代中突破重圍提供力量。
西湖文學院致力于打造集文學創作、展示、交流、傳播于一體的重要平臺,誠聘在文壇富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作家、評論家擔當領軍人物。活動現場,程為民為李敬澤頒發西湖文學院召集人聘書,芮宏為王旭烽頒發西湖文學院院長聘書。浙江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王曉樂擔任西湖文學院執行院長,主持日常建設、運營管理工作。
李敬澤發表感言,認為西湖文學院承續西湖精神,在這個時代建筑新的精神上的居所和殿堂。西湖文學院坐落于智果禪寺山門舊址之側,禪寺因蘇東坡與詩僧道潛的交游而聲名遠播,它是東坡夢境之地,目前正在重修。李敬澤把作家們比作蓋房子的人,而作為召集人,他將自己比作重修工程中將磚瓦運上山的“牛馬”,感到特別高興且光榮。
王旭烽表示,西湖是一座書院,我們是西湖的學子,在這里走讀西湖。西湖對于真正認識它的人來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庫。作為院長,她愿與大家一起欣賞西湖,創造西湖,審美西湖。

浙江出版聯合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程為民為李敬澤頒發西湖文學院召集人聘書

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總經理、總編輯、黨委副書記芮宏為王旭烽頒發西湖文學院院長聘書
西湖文學院植根杭州,立足浙江,面向全國,助力涵養文學生態,匯聚創作力量,力邀在文壇卓有建樹的作家和評論家簽約。活動現場,梁鴻、魯敏、哲貴、張楚、葛亮、寶樹被授予首屆“西湖作家”稱號,張莉、翟業軍被授予首屆“西湖評論家”稱號。
作家、評論家們表示“西湖作家”“西湖評論家”稱號是對自己的激勵。梁鴻說她將用西湖的方式思辨生命的歷程;魯敏堅信作家發出的呼喊一定能獲得文學彼岸的回應;哲貴坦言他將從西湖出發,尋找和創造獨屬于自己的文學世界;張楚將以湖水為墨,山巒為筆,書寫美麗新世界;葛亮談到與浩淼的西湖結緣是一份殊榮,他將在文學中保留一方心靈的凈土;寶樹講起自己對科幻的興趣源于西湖之濱,那個文化的、藝術的西湖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張莉認為文學評論有獨特的意義,她將努力發現更多青年作家的光亮,發現人的創造性;翟業軍提出,文學是取景器,它創造出看世界的框架,文學是顯微鏡,它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幽微。

首屆西湖作家、西湖評論家
西湖文學院召集人、院長和首屆西湖作家、西湖評論家陣容隆重公布后,李敬澤、程為民共同為西湖文學院揭牌。

李敬澤、程為民共同為西湖文學院揭牌
揭牌儀式后,李敬澤、祝銘明、徐則臣圍繞“未來的敘事:文學和科技的對話與交響”這一主題發表演講,暢談文學和科技的邊界重構、價值共生與未來可能,為首屆西湖文學周活動拉開精彩序幕。
李敬澤提出,我們正觸及時代巨大的變化,尤其是科技的變化,它對我們生活的底層邏輯造成沖擊。我們如何回應不僅關乎文學,也關乎現在的人和未來的人,文學應該負起自己的一份責任。
作為科技界人士,祝銘明在演講中探討了文學與技術的關系,他認為,文學是對生活的“蒸餾”。AI時代非常強大,也映射、放大人性的懶惰、貪婪、霸道。但在文學里,這種“放大”卻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徐則臣認為,文學表達的是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對自我的探究,只要人還活著,對自己感興趣,對世界抱有好奇,還想到更廣大的世界去看一看,那么文學就在,并不會被人工智能技術取代。
當日下午至晚間,西湖文學院內思想熱潮持續升溫,四場主題沙龍接連舉辦,首屆西湖作家、西湖評論家圍坐對談,為讀者呈現一場場兼具深度與溫度的文學盛宴。
筆墨與山水共生,文字與時代同頻。西湖文學院將肩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承續西湖千年文脈,推動文學在傳統與創新中融合發展,共繪文學新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