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風:秋走桃花山
顯然不是時候,但你還是來了。
途中想入非非,假如乘趙武靈王“大駕”,最好像張果老騎驢,該是多么酷啊。你倒騎著驢,“越桑干河,翻石銘陘,經(jīng)溫泉宮”,從“靈丘古道”而來,覽塞上山川之勝,于千年日下一顛一晃。行影似醉,蹄聲如叩缽盂,呱噠入化,與天地合為一體。
你從“非非”中回來,一路奔馳取代幻想的悠哉,乘的是紅色大巴,行的是高速路,還有九曲十八彎的山道。田野從車窗掠過,連綿的玉米已稔,零星的高粱半紅了臉,難得一見的谷子彎了腰,偶爾展現(xiàn)的稻田一片金黃。盤繞的山道上,樹色黃綠交錯,一片濃蔭一片涼,從窗外不斷透進來。
在中秋無邊的光景中,你走進“燕云扼要”的靈丘,走進山環(huán)水曲的紅石塄鄉(xiāng),走進誘人的桃花山。
01
靈丘是因一個人“安葬于此得名”,那就是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被梁啟超譽為“黃帝之后第一偉人”。桃花山之稱,則是大自然的加持,是灼灼桃花所贈。從那個遙遠的春天起,每年山桃花爛漫了,滿山遍野地簇擁著桃花山,就像花枝招展的佳人,簇擁著趙武靈王一樣。
但你來得不是時候,未能一睹桃花山帝王般的艷福:“三千佳麗于一身”,迎接你的是桃花谷的溪水。起初只聞其聲,谷口的崖下一潭深綠,水聲像從那深綠中發(fā)出,又在峭壁上得到回響。那回響仿佛帶著風,撲到你臉上絲絲的,透著秋的陰涼,透著山的陰涼,透著水的陰涼,掛在耳垂上線頭一樣。
午后的太陽翻山越嶺,已至桃花山的那頭,在桃花谷谷口,扯起大片的陰影。陽光照在對面的山頂上,滿樹亮閃閃的,樹葉像光滑的寂靜制成。綠的老綠,準備泛黃,黃的金黃,準備歸根。或?qū)⒒鹨粯蛹t了,在燃燒中作別。
踏進桃花谷,溪水迫不及待地現(xiàn)身,在亂石間雪一樣奔涌,就像齊白石《十里蛙聲出山泉》中的急流。石上苔衣斑駁,大都黑蒼蒼,有的綠茵茵,摸上去膩滑了,剛生出似的。溪水平緩處清澈見底,你蹲下撩一把,水從指間流走,留下滿手滲進掌紋的清涼。
也留下你一問,若重新返回盛夏,會不會蝌蚪游戲,蛙聲十里?
02
如入桃花源,和武陵人一樣,“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山谷中風悄悄的,不見沾花惹草,不知它去了何方。你逆水而上,溪水波追浪逐,眼看著要撲上來,尤其遇石躍起的時候,像要撲到你懷中,又嘩然而過。飛濺的濕霧似的,毛茸茸地敷于面,沾到衣服上。
小路與山溪相伴,一會兒伴于左,一會兒伴于右,不離溪之左右。路面也不斷變化著,有的路段鋪著不規(guī)則的片石,細草鑲嵌石縫,遠看像巨蟒身上的花斑。有的路段鋪著一盤盤磨石,像石化了的荷葉,磨石上一道道齒痕,像一條條葉脈。讓你浮想聯(lián)翩,桃花山的前世或許是一個大湖,荷花碧葉連天,某天突然天翻地覆,湖中碧葉變成了化石。大湖也變成一道山溪,化石的碧葉仍不離不棄,守護在溪旁。
或呼隆隆回到往昔,在簡陋的旱磨坊內(nèi),在窗口透進的如柱的陽光中,或壁上掛著的馬燈的燈光里,驢戴著黑暗的眼罩,圍繞磨房中間的石磨,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把日子繩一樣纏繞起來。磨上面堆著的糧食,玉米呀高粱呀小麥呀,從磨眼流入磨中,變成面粉從磨縫里流出來,流到石磨安置的大石盤上。
或水在磨房下面奔騰,石磨在上面旋轉(zhuǎn),與旱磨坊內(nèi)一樣,白蒙蒙的。屋頂?shù)膲m是白的,看磨人是白的,他的一言一笑也是白的,像在面里滾過。桃花谷的溪水是否如你想象,曾流經(jīng)古老的水磨坊,曾有過類似的歌唱:
石磨磨著歲月
細細地淌
像故事慢慢
講到天亮
木輪轉(zhuǎn)著年輪
一圈一圈
……
03
小路與溪水相伴,也在林中游走,越往上走林越密。初入桃花谷多是白楊樹,與沿途山谷中的白楊樹一樣,一棵比一棵挺拔,竟相長向天空,像要高過兩邊的山崖,去眺望山外的世界,眺望溪水流出桃花山的遠方。
它們有的已赤條條,有的還未脫光葉子,稀稀落落的葉子,或不甘朽地老綠著,或快要黃枯了。落到地下的,踩上去嚓嚓響,在腳下碎了它的殘生,碎了它的夢。帶著碎了的夢,在寒暑易節(jié)中化為泥土,覆蓋在往年落葉的泥土上,一層又一層。
等到明春歸來,葉魂又在枝頭復(fù)生,為桃花山添一樹新綠,為桃花谷添一片新聲。也會成為一道美味,出現(xiàn)在餐桌上,像它在樹上那么清爽,讓來者大飽口福,在給桃花山的贊嘆中,再增加一聲贊嘆,其中或許就有你的。
沒有了葉的紛擾,楊樹上的“眼睛”,一只只明顯起來,既美麗又神圣,有的像彌勒佛的肚臍,有的像青銅鑄就,“一千年一萬年”了。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你,注視著你這個不熟之客。注視著慈祥了,向你表示問候,“遠道而來的辛苦了。”一棵棵白楊樹“濃眉大眼”,雖比不上夏天嘩啦啦的瀟灑,但也不影響它的帥氣,桃花谷的山桃樹若找老公的話,首選的一定是白楊樹。
你不禁眼羨起來,就像作家三毛向往的,“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一半在塵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那安詳?shù)膲m土便是桃花山,做桃花山一棵白楊樹,“在風里飛揚”給山桃樹,年年歲歲長相守,該是何等的風流!
04
離開傍溪的小路,丟下喧騰的溪水,踏上攀山的步道,各種各樣的樹多起來,山杏榆樹槐樹松樹五爪槭,更多的是你不認識的樹,大都還未脫下盛裝,比白楊樹要綠。
最蒼翠的是松樹,渾然不覺秋之至,大片的風經(jīng)過時,被松針沙沙地篦成線,像神女的秀發(fā)一樣飄揚。或織成天籟的“五線譜”,風中的落葉便是演奏的音符。除了松樹,其余的皆現(xiàn)秋色,或深或淺,再過不久層林盡染,樹樹渾身解數(shù),把桃花山五彩繽紛了。
也不管你認識與否,都向你表示友好,在盤繞的步道兩側(cè),或伸出枝柯與你握手,或架起來讓你鉆過去。友好著親近了,與你便不拘小節(jié),撫摸一下你的頭,彈一下你的背,扯一下你的衣襟。最出其不意的是,在某個拐彎處,枝柯猛不丁攬你入懷,給你一個熊抱,給你一個強吻,吻在額頭或臉上,吻得你心花怒放。
唯有山桃樹小心翼翼,甚至說怯生生的,沒了春天“灼灼其華”的潑辣,滿山遍野的山桃樹被別的樹隱蔽了,在沒有其他樹的地方,躲在山的陰影里,細致辨別才看得出來。你看出來的時候,它也在觀望著你,像受過傷害的村姑,不肯從別的樹后面走出來,不肯從山的陰影里走出來。目光深幽幽的,把你當作莽夫,或登徒子一個。
天可作證,與春天簡直判若“兩人”,春天一樹一樹桃花爛漫了,遠望如天降彩云,白的紅的粉紅的,浮現(xiàn)在桃花山上,像桃花山在牧云。只有你走近了,才一朵朵地分明起來,蜂與蝶忙碌著。風起時落英繽紛,把山溪變成桃花水,若溪畔升起一縷炊煙,去推開那虛掩的柴扉,迎接你的一定是個桃花仙子。
霎然間人面桃花相映紅,仿佛誤入唐伯虎的桃花塢:
桃花塢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
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fù)日,
花落花開年復(fù)年。
……
05
林下的花草幾乎都凋零了,如同那些樹一樣,很多是你不認識的,至少有山丹石竹玉簪十樣錦,至少有萱草扁竹草娥冠草。認識它們需要慧眼,你卻長著一雙俗目。
凋零的花草,與樹的落葉待在一起,冬天蓋上雪被后一同去夢游,一同等待桃花盛開時新生。最可敬的是兩種小黃花,簡直無視秋天的存在。同行的朋友說,一種是小雛菊,一種當?shù)厝私小靶∶ā保锾烊嗣r它才開。兩種花區(qū)別不大,一對小姐妹似的。“小忙花”特別頑強,即使在惡劣的亂石中,在張牙舞爪的荊棘中,也開得蓬蓬勃勃。
小菊花還有白的淡藍的,但最多最亮的是黃色的,像春天的迎春花連翹花那么嫩黃。它們天生結(jié)伴,無“一枝獨秀”,都是一叢一簇的,不離不棄。相互欣賞著,“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綻放”,一起把美獻給大地,獻給桃花山,獻給前來的人。
從山下到山上,海拔相當高了它們還綻放著,熱情地迎接著你,讓爬得雙腳沉重,有些望而卻步的你,得到一種莫大的鼓勵。一絲花香淡淡的,仿佛與你細語,告訴你愛而不“憐”,因為它們不需要憐憫。它們似在為圣人之言作證,“柔弱勝剛強”。
于是,你像那個叫尼采的也曾在爬山途中打退堂鼓的人,自問“我該如何順利地到達山頂”,接著得到某種鼓勵后想的一樣,“放棄思考,專注攀登”。
06
“專注攀登”的你,乍然聽到幾聲鳥叫,一只喜鵲飛過空曠的山谷,留下一道閃耀的劃痕。這時你才發(fā)現(xiàn),自打進入桃花山,之前還不曾聽到一聲鳥鳴,仿佛都跟著夏天走了。
在桃花山,還該有雉雞的叫聲,還該有斑雞的叫聲,還該有巖鴿的叫聲,該有的鳥叫聲太多了,但是此刻一聲也沒有。路過早聞大名的蝙蝠洞(據(jù)說“數(shù)以千萬計的蝙蝠一層又一層的相互勾掛倒吊在洞壁洞頂,晝出夜伏”),你鉆進洞中豎起耳朵想聽到它們的叫聲,但是一聲也沒有。
蝙蝠洞位于桃花山的半山腰,洞門黑洞洞敞開著,你起初有點膽怯,未入洞就感到陰颼颼的,像洞中不住地往出哈氣,那氣像洞內(nèi)蝙蝠聚集起來的呼息。可看到門洞上面,看到一側(cè)的巖壁上,居然長著黃色的小雛菊時,你又受到鼓勵,膽子一下壯了。
進去閉閉眼適應(yīng)后,你借著洞內(nèi)的燈光左顧右盼,高闊的洞壁洞頂上,一只夜的精靈都不見,更聽不到它們的叫聲。只覺得洞天福地,像鉆進了桃花山腹中,假如你從此不走,“含英咀華”,與桃花仙子相約,會不會也成為一只蝙蝠?順著一邊的臺階爬去,一束光從洞口照射進來,就像耶穌光一樣。
你迎著那光爬出去,重新回到步道上想,不是洞中無蝙蝠,也不是蝙蝠不見你,顯然是你來得不是時候,它們沒有秋天和冬天。白日夢似的,恍惚間一只蝙蝠降臨,怕你錯怪了它們,給你留下幾段詩句,其中也有你童年的身影,只是地點不同而已。
詩來自一個叫西川的人,他曾經(jīng)非常厭惡蝙蝠,卻在一個黃昏改變了:
它們的鐵石心腸從未使我動心
直到有一個夏季黃昏
我路過舊居時看到一群玩耍的孩子
看到更多的蝙蝠在他們頭頂翻飛
夕陽在胡同里布下了陰影
也為那些蝙蝠鍍上了金衣
它們翻飛在那油漆剝落的街門外
對于命運卻沉默不語
在古老的事物中,一只蝙蝠
正是一種懷念。它們閑暇的姿態(tài)
挽留了我,使我久久停留
在那片城區(qū),在我長大的胡同里
07
到達山頂“好漢亭”的一刻,你直覺得“山高我為峰”,做了桃花山的“好漢”,汗水濕透衣服后背的疲憊,與難免的遺憾產(chǎn)生的糾結(jié)皆去。胸中浩浩蕩蕩,“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周圍山川盡收眼底:
爬上來的一側(cè),陽光照耀著遠處的山垴,暮色在水一樣上漲,緊逼著山垴上的陽光,山垴被逼得“如火如涂”。另一側(cè)陽光普照,暮色還躲在山川背陰里,整個山川雨后一樣明媚,望得見山腳下你落腳的云朵驛棧,望得見昨晚你去看星星的龍渠溝。
昨晚,你與朋友們順著龍渠溝越走越深,夜越走越沉,在黑魆魆的山上空,天漸漸幽亮了,星星三顆五顆出來,接著一群一伙的,夜航的飛機閃爍著,流星一樣經(jīng)過星空。你邊仰望邊想,那滿天的星星究竟像什么?此刻站在“好漢亭”下,你明白了它們像什么,一顆星星就是一朵山桃花,把浩瀚的天河變成了桃花河。
萬山波濤起伏,“無限好”的夕陽催你下山,你卻自得起來:
莫要急,莫要急,
太陽走了有月光,
月亮去后有朝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