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經典文學活動”—— 李洱:寫在古老的《一千零一夜》里的永恒命題

活動現場
11月5日,“名家講經典——李洱:從《一千零一夜》說起”文學活動在北京工業大學舉辦。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北京大學教授、北京作協主席李洱,為現場師生及線上讀者講述《一千零一夜》這部經典著作中的故事是如何被后世作家改動、重寫,賦予不同的意義和價值的。作為“‘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書香行”系列活動以及第十屆北京十月文學月重要活動之一,本場活動由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共同承辦。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家喻戶曉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相傳有一位名叫山魯亞爾的國王痛恨王后與人有私,將其殺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天亮時便將其殺害。為挽救天下女子,聰明的山魯佐德毅然前往王宮,她每晚講一個故事,卻在天亮時在關鍵處戛然而止,迫使國王將她的處決推遲。她就這樣講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最終國王被感化。這些故事集結起來,就是《一千零一夜》。
李洱認為,這個傳奇故事的背后指向的是文學的作用,“文學作品可以通過進入公共空間的方式改變現實,文學可以救人,它拯救了全部國民,拯救了一個種族、一個國家?!蓖瑫r,它也在告訴我們故事中懸念的作用,它意味著生命的延宕,意味著永生?!盀槭裁词恰磺Я阋灰埂俊磺А碇K結,而‘一千零一夜’意味著重新開始,所以它是終結,也是開端?!兑磺Я阋灰埂愤@個書名就在告訴我們,它是一個關于人類文化循環的永恒的故事?!?/p>
在《一千零一夜》中的第三百五十一夜,山魯佐德為國王講述了一個《一夢成富翁》的故事。相傳古時候,一個住在巴格達的人夢見遙遠的米斯爾有巨大的財富,于是千里迢迢去尋找,卻被當地人當作盜賊毆打。在聽到他因夢尋寶的來意之后,省督嘲笑說自己也曾夢見巴格達某棵樹下有珍寶,但誰會把夢當真?最后,主角返回巴格達后根據省督的夢的指引竟然真的挖到珍寶?!澳悴恢滥愕淖孑?、父輩和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你必須到另外一個地方,你才能認識到自己經歷的意義?!崩疃J為,這個古老的故事直到今天仍是不過時的,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僅憑自己是沒辦法認識自己的,主體性不是封閉的,自我必須和他人發生關系,才會有所獲得。
后來,博爾赫斯對這個故事進行了改編,寫出了他的著名作品《雙夢記》。“博爾赫斯不光強調一個人做夢的意義,還強調第二個人做夢的意義?!崩疃J為,這樣雙夢的并置,意味著自我和他人是對等的,兩者缺一不可。同時,這一次,博爾赫斯把故事從巴格達移到了開羅。為什么要更改故事地點?李洱引用博爾赫斯的另一部作品《阿萊夫》進行解釋。在那部作品中,開羅的清真寺被形容為“宇宙的中心”。博爾赫斯認為人類的所有文化都在這里升起,這里是所有人類知識、經驗、祭祀、宗教的集中地。由此,新地點的設計為這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厚的意蘊,它將一個陰差陽錯的尋寶故事上升成一個人類全體的寓言。
李洱繼而提出,《雙夢記》為后來一部新的長篇小說的誕生提供了靈感,那就是保羅·科埃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部在全球發行量巨大的作品。這個古老的故事直到今天還在被擴寫,因為它的內核是“人如何認識自己”,這個經典的母題永遠會被不同時代的不同作家賦予新的創造。
李洱認為,保羅·科埃略改編的精彩之處是對主人公的年齡的設置?!赌裂蛏倌昶婊弥谩穼⒅鹘窃O定為十四五歲的少年圣地亞哥?!耙粋€十四五歲的孩子,他是站在門檻上的人,他往前走一步就是成人,往后退一步就是少年?!边@一次,小說將尋寶之旅設置為從西班牙教堂到金字塔,《雙夢記》里寥寥幾筆對于沙漠、洪水、妖怪的描寫化作曲折的情節,路程的艱辛被放大到極致,同時將小說的主題指向愛情、欺騙與反欺騙、信任與背叛以及面臨各種艱難險阻需要的勇氣。就這樣,它成為一部成長小說。
而恰恰是這種“成長小說”的內核,讓這個故事擁有了席卷全球的力量。同樣,在中國文學的巔峰《紅樓夢》中,我們也能感到這種強大的共鳴。李洱認為,《紅樓夢》本質上就是關于賈寶玉成長的故事。這樣的成長經歷不僅吸引著青少年,也引發父母乃至祖輩的共鳴,因為在快速變化的現代文明中,所有人都面臨著“再成長”的課題——如何在復雜環境中克服迷茫、找到自我,并將個人經歷轉化為精神財富。
李洱指出,將“成長”確立為文學的核心主題,對中國而言尤其具有現代性意義。從梁啟超提出“少年中國”與“中華民族”的概念,到新文化運動將“青春”塑造為人生的重要階段,中國思想界逐步從“向后看”的傳統思維轉向“向前看”的進化視角。這一轉型要求文學與閱讀承擔起推動民族現代化與個體覺醒的責任。“中國文學的使命,便是將寫作納入這個民族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去;而我們也應在閱讀中不斷接受他者文化對自我的沖擊,發現自己如何與世界相處,逐步成長為新的自我?!?自我與他者,出走與成長,這個來自《一千零一夜》的古老故事,就這樣幾經更迭,成為永恒的人類寓言,人人都可以在其中看見自己,這就是經典的意義。
互動環節,李洱就寫作、青春、成長、如何讀經典等話題與現場讀者展開了互動交流。從《一千零一夜》開始,博爾赫斯從 “夢與寶藏” 的母題中提煉哲思,將民間故事升華為探討“夢即現實”的寓言;保羅?科埃略則以細膩的旅程描寫,將尋夢敘事轉化為風靡全球的精神成長史詩。李洱總結道:“只有認識到我們自己真實的處境,并且不斷地接受一種新的文化,接受他者文化對‘我’的沖擊,我們才有可能成為新的自我,這是一個寫在古老的《一千零一夜》里,也寫在今天的永恒命題。當我們帶著這樣的感受去看《一千零一夜》,去看過往的古典文學,去看20世紀的經典文學作品,我們會得到一些新的啟示。這些經典作品一定會讓我們成為一個真實的人、一個勇敢的人、一個可以戰勝自己的怯懦的人,一個新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