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沙漏與文學的回響
那一刻,參觀者跟隨講解員緩慢行進。由定海小沙廟橋陳氏祖屋改造而成的三毛紀念館,一塊塊展板以高度凝練的方式回顧她的一生,不同尋常的生活經歷、精神特質,以及她用筆創(chuàng)造的真率、飽滿、奇麗的文字世界。自然地,故鄉(xiāng)會以最深情的方式紀念她心愛的兒女,三毛唯一一次回到故鄉(xiāng)——定海小沙村的影像資料,錄下了她情不自禁的眼淚、真誠的話語,她動情的擁抱和臨別帶走的那一抔泥土……這些時刻,都被故鄉(xiāng)人仔細地珍藏。思念的情愫,也被定海人放進一枚“思念成沙”的沙漏中,在將沙漏倒置輪回間,可以反復地回溯她的一生,聆聽來自歲月深處的“回聲”。
那一刻,我游離于人流之外,走進了一處安靜的空間。
這里,并非我一人。一張臨窗的桌前,一位戴著帽子的老人伏案寫著什么。我靜靜地瀏覽展板,直到兩位記者進來,將鏡頭對準老人,與他聊起來,我才知老人是作家三毛的弟弟陳杰先生。
待他們離開,我走到桌前,陳杰先生在留言冊上的文字,數(shù)行繁體字,個個端坐如儀:
三毛家人陳田心、陳杰、陳素珍、黃齊云再次造訪爺爺故宅。承定海領導改造為三毛祖居,家人心存感激并對家鄉(xiāng)之懷念尤為深刻,特此留字于此。
10年前,一個以三毛命名的獎項在定海誕生,將三毛的家人與這片土地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他們一次次到來,目睹小島的變化,目睹一撥又一撥作家、文學愛好者、游客來到這里,表達對三毛的懷念——恍如“風吹來的沙”,匯聚成那枚“時間沙漏”中金色的沙粒。
我在留言冊上寫下一行文字。自初三那年去北京,表姐將三毛的《我的寶貝》遞到我手上,此后的學生生涯,我買過、借過、讀過10多本她的書,她給我單調、封閉、拘謹?shù)膶W生時代,帶來如夢境一般熱烈、多彩、自由、奇異的“遠方”,讓我看到世間還有這樣一種灑脫、自在如風的生活情態(tài),遙不可及,卻令年少的我傾心向往。
曾經,我在大學寢室里,垂下布簾,戴上耳機,反復聽那盒磁帶,由她作詞的《回聲——三毛作品15號》。齊豫、潘越云空靈又充滿個性表達的聲線,在耳邊縈繞,如飄飛的絲線連向遠方,如一枚“時間沙漏”被反復倒置。《遠方》《夢田》《七點鐘》《飛》《曉夢蝴蝶》《沙漠》《說給自己聽》……在浮漾的樂聲之后,是她的形象、她的身影,她的情感、她的故事,陪伴我走過了那些羞怯、孤寂的時刻,給予我內心篤定的力量。還有《橄欖樹》,那句“不要問我從哪里來”,莫名地打動我,成為我最喜歡的歌曲之一。
30多年間,積累了多少想對她言說的話語,都濃縮在這一行文字中。最后一筆落定,人流涌入,我起身離開,看到有人翻開新的一頁,寫下屬于他的留言。
留言無盡,匯成與時間并行的長河。這是匯聚向她的無盡“回聲”。
去年盛夏,到重慶,特地拜訪了位于黃桷埡的三毛故居。她在那里出生,度過了最初的7年生命時光,之后隨父母去了臺灣,再之后成為行走天涯、以筆墨書寫傳奇一生的“三毛”,她的文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在那座與定海隔著1700多公里的老屋中,她坐在一把椅子上,右腿前伸,左腿橫搭,抬起的手指間夾一支煙,赤腳、長發(fā),堅定又不羈,仿佛在說,“我在這里,你們隨意”。
二樓有一面留言板,密密麻麻的便箋紙上寫滿了給她的話語。我用相機拍下,放大來,一張寫著“有夢 有愛 做自己”,另一張寫著“和三毛一樣勇敢地去追尋,走過海角天涯”。我最喜歡的一張,寫著: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影/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 非常驕傲
懂她的人,很多。四散如沙,終將匯聚而來。
定海人有心有情有義,讓海島一隅的小沙村,三毛的祖籍地,化作思念的渦心,以一個獎項為無聲的召喚,讓無數(shù)念她懂她的沙粒匯聚而來。我是其中之一。當年讀三毛的作品時,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將一棵橄欖樹種進小沙的泥土中,樹身懸掛的木牌上,寫著她和我的名字。
奇妙的緣分不止于此,大學時代也讀了王鼎鈞先生的不少散文作品,書架上還擺著多年前購買的他的散文集,其中《腳印》一文,說到一個傳說:“人死了,他的鬼魂要將生前留下的腳印一個一個都撿起來。為了做這件事,他的鬼魂要把生平經過的路再走一遍……”這篇文章和撿腳印的傳說,讀后再不能忘。
若選擇了“信”,自文字中抽離起身的讀者,看待人生的目光和心態(tài),會否發(fā)生微妙的改變?撿腳印,意味著我們所經歷的生活,還會被重新回顧、審視,那在經歷的一刻,我們會不會變得更審慎,或者更勇敢?
文字如透明的絲線,將遠隔時空的作者、讀者牽系在一起。更奇妙的緣分到來:2025年春天,我的作品和王鼎鈞先生的作品并列于“三毛散文獎”的獲獎名單中。我獨力行走多年的文學之路,在這一刻,與我曾經心儀、敬佩的兩位作家,還有許多師友,發(fā)生了交集。
這一刻,仿佛自歲月深處傳來的“回聲”,關乎文學對我的啟蒙,關乎我對文學的摯愛……在“時間沙漏”的倒置輪回中,什么奇跡不會發(fā)生?
自定海攜回那枚“思念成沙”的小小沙漏,貼在冰箱一側。時不時地,我將它取下,倒置過來,看金沙流瀉向下……這一刻,靜默中,有生命的“回聲”在無聲地鳴響,熱烈,喧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