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琦君散文獎在溫州甌海揭曉
原標題:第七屆琦君散文獎在溫州甌海揭曉,阿來、馮杰、李曉君、李振南獲獎

11月3日,“文心共赴 寓見甌海”——第七屆琦君散文獎頒獎典禮在溫州市甌海區舉行。作家阿來、馮杰、李曉君分別憑借《西高地行記》《鯉魚拐彎兒》《鄱陽帖》榮獲第七屆琦君散文獎·作品獎,溫籍作家李振南的作品《海鮮生猛:東海海錯筆記》榮獲第七屆琦君散文獎·特別獎。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彩蓮,甌海區委書記劉云峰,《十月》主編季亞婭等有關領導和嘉賓出席了頒獎活動。
作為本屆琦君散文獎評委會主任,閻晶明在頒獎典禮上表示:“散文是社會影響力非常廣泛的文體,同時也是一個難以言說的文體,這個看上去比較寬泛的文體,對每一位創作者都是一種考驗。《十月》雜志歷來倡導并發表文質兼美的散文,是對散文創作的倡導和堅持的鑒定,本屆獲獎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對散文敘事的抒情之美和藝術之美的期待。”

各位獲獎作家隨后分別發言。作家阿來通過視頻表達了他的獲獎感受:“感謝溫州對文學事業的支持,更要感謝我的‘老東家’十月文學品牌——多年來,我在《十月》雜志社發表、在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書,我們始終互相信任、彼此扶持。”作家李曉君表示:“今日的故鄉已不是田園牧歌式的故鄉,生產出的新經驗和新景觀是需要當代作家們去進一步努力書寫的,以此來表達我們心中的山河。”
作家馮杰在獲獎感言中說:“我寫黃河正如琦君先生描寫甌江,都是表達對故鄉的依戀。但無論黃河還是甌江,最后都會千流歸海,回到歌頌中華文化的大海之中。”榮獲特別獎的溫籍作家李振南說:“愿自己像琦君先生一樣以溫柔的目光凝視人間,用真誠的文字傳遞溫度。文學的光或許微弱,但總能照亮記憶的角落,也能溫暖陌生的心靈。”
為繁榮當下文藝創作,獎掖優秀散文作家,助力鄉村振興,弘揚新時代甌海鄉愁文化,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政府攜手《十月》雜志社,自2016年起,連續舉辦七屆“琦君散文獎”。本屆評獎由全國政協文史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擔任評委會主任,中宣部文藝局原局長、學習強國原總編輯劉漢俊,北京大學文學講習所教授、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李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梁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慶祥擔任評委。本屆評獎共收到參評作品集142部,單篇作品416篇,國內各主要文學期刊推薦作品36篇。這些作品時代特色鮮明、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基本反映了近年來散文創作的基本面貌和所取得的最新成就。經《十月》雜志社認真初評,遴選出入圍“作品獎”作品15部(篇),“溫籍作家特別獎”入圍作品5部;交由著名作家和文學批評家組成的評委會認真討論并投票,最后評出“作品獎”3部(篇),“溫籍作家特別獎”1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