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需要真心貼心之作
當前中國藝術界專為低齡段兒童創作并受到他們喜愛的作品還不算多。據統計,我國0到14歲少年兒童人口目前有2億多。這個數量龐大群體的健康成長,需要能夠同他們的成長過程形成準確對應的眾多藝術作品的親密陪伴。筆者對歌劇、特別是兒童歌劇較為陌生,但在看過國家大劇院的原創兒童歌劇《阿凡提之真假阿凡提》后,直覺感到,這樣令人感動的兒童歌劇還是太少了。
首先,該劇注重以新疆地域特色的音樂旋律和舞臺奇觀感染觀眾,能讓他們沉浸式地投入欣賞。其中,手鼓和熱瓦甫等新疆地區民族樂器的演奏可謂點睛之筆。作曲家通過民族風情的旋律和多樣的音樂手法,成功塑造了真假阿凡提、小國王、小女孩帕麗達和好驢、壞驢等眾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實現了小觀眾們僅憑音樂就能識別真假阿凡提的藝術效果。舞臺呈現上,角色的服裝造型夸張又可愛,真假阿凡提的服裝搭配固定且易于識別,小國王的服裝、體態和夸張表演讓其一舉一動都令觀眾忍俊不禁。整個舞臺布景色彩鮮麗動人、民族特色濃郁,營造出一個夢幻般的童話國度。
其次,該劇對歷史悠久的阿凡提傳奇故事做了有趣的創新改編。劇作著重講述阿凡提來到太陽城后,發現有人假冒自己行騙百姓,于是設巧計引誘假阿凡提當眾出錯出丑的故事。假阿凡提的罪行敗露也促使太陽城的小國王認識到,只有善待百姓才是好國王。劇中,阿凡提機智地帶領百姓團結起來識破假阿凡提的騙局、抵抗和打擊其借國王名義而仗勢欺人的行動,以及他教育國王糾正財稅政策錯誤、努力做仁厚愛民的君王等內容,蘊含積極的思想價值,對今天的兒童可以產生啟迪心智的作用。作品通過精心提煉的唱詞,塑造出智慧仁義、“愛管天下不平事,總把窮人放心里”,勇毅神奇、“看盡人間不平事,伸張正義寫傳奇”的阿凡提形象。
再次,該劇選擇了一種喜悲融正且符合中國觀眾審美取向的美學風格。作品通過真假阿凡提之間有趣的正邪較量渲染喜劇感,讓小觀眾們樂在其中,也讓孩子們在目睹假阿凡提以國王的名義猖獗地壓榨百姓時,不由地與劇中百姓一道,痛感“壞國策”給大家帶來的巨大危害。最后,當阿凡提帶領大家依靠智慧和團結戰勝假阿凡提并喚醒小國王后,作品引人向上的正劇效果顯現出來。王宏偉等主演的風趣表演,加強了這種幽默效果,而這種喜悲交融感最終把小觀眾們引向了人類共通的“正義戰勝邪惡”“公正擊敗偏私”的正劇性思想內涵上。
最后,該劇始終注意同小觀眾的真情互動。全劇開始前,形體編導與兩位手鼓和熱瓦甫演員,用有趣的樂器演奏和識別環節,調動小觀眾們的興趣和參與感;演出中,主創又陸續設置了能引發觀眾參與興趣的劇情環節,演員們從形體到表演都著意展現夸張效果,一些角色還走下舞臺與觀眾席中的小觀眾們交流,讓孩子們有效地參與到劇情中,強化了整體的戲劇性效果。劇中還設計了小國王同樂隊指揮之間的戲謔化交流環節,為劇情增添了童趣色彩,也展現出音樂作為藝術橋梁,可以起到化解人際矛盾、引領人物成長等精神輔助作用。
綜觀該劇,它啟示我們,面向兒童的藝術作品首先要適合于兒童觀眾,創作者不能忘掉兒童的審美特點,強行讓他們提前欣賞相對艱澀的成人化作品。在此方面,歌劇《阿凡提之真假阿凡提》提供了一個范例:劇情簡易、有趣,便于兒童觀眾接受、記憶,并能較快沉浸于故事中。劇情設計上,盡管假阿凡提的騙局被揭穿、小國王愿意做好國王等設計,在成人觀眾看來有些過于簡單,但對兒童觀眾而言,難度或許剛好合適。在喜悲融正風格打造方面,該劇讓喜劇性、悲劇性和正劇性三種美學風格元素相互交融,滿足了觀眾的審美期待。這些創新經驗可以為今后更多兒童舞臺藝術作品所吸取。如果再將這些創作經驗歸結為一點,那就是,面對兒童觀眾不僅要做到真心而且還要貼心。真心,是說創作者真誠地為兒童觀眾創作,務求作品適合于他們的年幼心靈;貼心,是指創作者要同兒童觀眾心貼著心,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貼近兒童觀眾的審美需求,讓作品呈現出同兒童觀眾心貼心的美學效果,滿足他們心靈深處的渴望。真心加貼心,才能讓兒童藝術創作喚起兒童觀眾心靈深處的深切共情。
(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中國評協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