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 合
巧合的事,生活中常有。巧合得多了,聽的人也就將信將疑了。故而在嚴謹的文學創作中,作家會有意識地回避巧合,也有點怕評論家們在評頭論足時說一句“有刻意為之的雕鑿之嫌”。
在寫作中,我卻時常研究巧合與人物事件之間的關系。因為愛情關系中有巧合,懸疑小說中有巧合,甚至驚天動地的戰爭題材作品中也有巧合。如果創作得合情合理,這些偶然性極大的巧合真能起到緊緊抓住讀者的作用。可生活中還有一種罕見的巧合,怎么分析、評判、推理都解釋不了,那就是真正的巧合了。
那一年,兒子從中緬邊境出外景回家,在帶回家的一箱子未洗的臟衣服中間,包裹著一塊很重的山石。打開一看,這是一塊云貴高原大山里時常能見到的黃褐色的普通石頭,石頭的正面是一幅天然形成的湖岸蘆葦圖,畫面一般。我不由問他:這么重一塊石頭,你裝箱子里從那么遠的地方帶回來,不嫌累嗎?
不料兒子說:你再看一眼啊!
我凝神又看一眼,驚訝地幾乎叫出聲來,在黑色的蘆葦叢空隙處,赫然顯露出兩個漢字:葉辛。
嗨,這不是我的名字嗎?
我以為是兒子為讓我高興,特意請劇組的美工有意識涂抹上去的。當即伸手去撫摸,兒子卻說:是天然的。那天在中緬趕場的那條街上,一個同事先看到,叫住了我。我一看,當即把它買了下來。帶回劇組,所有人都說是真石頭。
我知道,一個劇組五六十號人呢,這么多人認定是真的,那就不會假。我問他:花了多少錢?
300元。
我心里高興,說:你從那么遠的地方背回來,遠不止300元了,你說說我該獎勵你多少錢?多少我都給。
兒子搖頭說不要,只講了一句:我就是覺得這事兒太巧了。要知道我對石頭不感興趣,都走過那堆石頭了。同事看見大聲喊住了我,這不是有點意思嗎?
更有意思的事情還在后面呢。從此這塊石頭就放在我家的客廳里,有老同學、老朋友到家里來,看見這塊石頭,都會嘖嘖稱奇,伸手撫摸幾下,掏出手機把石頭拍下來。他們還提出疑問,自從《孽債》播出以后,你在西雙版納知名度也比較大,會不會是有人特地把石頭粉碎了做過的。我笑了,說為了300塊錢,還不至于興師動眾做一塊假石頭吧。
不過,事后,我也問了兒子,不料他說:不可能,賣石頭的是個緬甸農民。
石頭放在客廳里,總是要引出和石頭有關的話題,于是,老伴把石頭搬進了我的書房。
坐在寫字臺前,每當看到這塊石頭,我就會想到巧合與創作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