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夜精靈
前些日子,一天傍晚,和家人在朝內南小街散步,這條總長近兩公里、雙向四車道的寬敞馬路,由南到北連通朝內大街和建內大街。迎面吹來一陣微風,不僅給人行道上的行人送來清涼,也吹動了街邊的那幾株高大的垂柳。抬起頭望見隨風搖曳的柳枝,自然而然地升起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仿佛時光的長河流經此處那一刻,其中有幾顆頑皮的水滴飛濺而出,在這些垂柳枝頭凝固,讓它們看上去似乎與幾年前沒多少分別,也讓人恍惚間不禁回憶起南小街多年以前的面貌。
20世紀末,還沒升級改造的南小街與今天模樣大不相同,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小街”,不僅窄,而且“亂”。彼時,街面的寬度不足現在的一半,道路中央沒有隔離帶,行人、汽車、自行車常常擠在一處,舉步維艱,足見其“窄”;這個“亂”字并非全是貶義,在大門臉、小鋪面“遠近高低各不同”,沿街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雜亂無章表象之下,透出的是一份老北京特有的煙火氣,以及被煙火氣包裹著的人情味兒。
南小街東西兩側的胡同縱橫交錯,西側的禮士胡同、演樂胡同、干面胡同、史家胡同等赫赫有名的大胡同,要比東側的大多數名不見經傳的小胡同更敞亮、更體面,想來多半是由于這些大胡同更靠近紫禁城,在歷史上曾有更多達官顯貴居住在此的緣故。今天,南小街東側部分區域經過改造,剩下的小胡同、老平房已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居住條件得到大幅提升、改善的中高層樓房民居。原來的居民搬進新居,以前小胡同里的一些情景似乎已經是明日黃花、不可再現了。
如今回想那時的小胡同,總覺得它們有一種魅力,甚至可以說是“魔力”:無論南小街有多么嘈雜,只要你移步進入主街旁邊的一條小胡同,三繞兩拐,就會感覺仿佛來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切都安靜下來。這份難得的鬧中取靜,大概得益于胡同里那些“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式分布的高大樹木,其中不乏數百年高齡的受保護古樹。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有了它們的存在,胡同里的生態系統就有了和諧的基礎。每逢夏日夜晚,或是春秋黃昏,微風輕搖樹木枝丫,把安詳的律動散播到每一個角落。
記得那時候的路燈遠不如現在的明亮。入夜之后,胡同里難免顯得幽暗,也因為這種幽暗而透出幾分神秘來。神秘的氛圍最適合某些“神秘的主角”,在太陽落山的時間段內粉墨登場,在屬于它們的舞臺上展現才華。胡同里的小伙伴,給這些神秘的主角起了個很中聽的綽號——夜精靈。
夜精靈被劃分為三大類:蟲族、獸族、飛行族。
蟲族的頭把交椅,非“土鱉君”莫屬。這主要因為它是一種在胡同區域活躍的昆蟲,而不像蒼蠅、蚊子,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土鱉的學名是地鱉,據說和蟑螂是近親,一些科學文獻上介紹了它的諸多價值,說它入藥之后,具有舒筋補骨、破血散瘀、止痛消腫的功效,還可以作為毒蝎、蛤蚧等藥用動物和珍禽的保健餌料,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昆蟲。不過,在小朋友的眼里,土鱉的根本屬性,來自它的外貌:灰不拉幾、黑不溜秋的扁圓形蓋子下面露出六條細腿,頭頂兩根觸須在黑暗中探路,身體緩慢前移,爬行的樣子憨憨的、傻傻的,處處透出土氣,怪不得會贏得土鱉的名號。對男生中的淘氣包們而言,這種行動緩慢、容易捕捉、土里土氣的蟲族精靈,最適合加入他們的惡作劇計劃,扮演引發女生們尖叫的“狠角色”。
獸族的體型大過蟲族,戰斗力自然更強一些,其中,最為吸睛的當數“一虎一狼”。“虎”指的是壁虎,北京話管它叫“蝎勒虎子”,老實講,它和蝎子的相似度要遠高于老虎。壁虎最讓人欽佩的本領既不是它的捉蟲術,也不是它的“游墻功”,而是它的尾巴尖端在脫離身體之后,仍然能不停扭動迷惑敵人,真是匪夷所思。“狼”指的是黃鼠狼,都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可見這個物種的名聲不佳。但仔細一想,上述這則歇后語多半出自鄉村,那些丟失家禽的農民自然免不了要罵上幾句,壞它的名聲。胡同里養雞的住戶不多,也沒聽過有哪一家的雞被黃鼠狼叼走,實際上,大家對黃鼠狼的愛多于憎,原因顯而易見——黃鼠狼多的地方,就不怎么鬧耗子,可以睡安穩覺。
飛行族的代表成員也是兩位,一位是蝙蝠,一位是貓頭鷹。蝙蝠,被北京人稱作“燕么虎”,“虎”字要加上兒化音,聽起來多了可愛,少了威嚴。在京郊一些地區,流行著蝙蝠另外一種很不雅的稱謂——“圓屁股”,這大概源于仔細觀察后得出的直白陳述。不管是學名還是俗稱,都改變不了蝙蝠是捉蟲高手的事實。那時候天一黑,就能看到它們上下翻飛的身影,蝙蝠頻繁出沒的區域,蚊子的密度往往不大。貓頭鷹喜歡捉老鼠,照理說應該廣受歡迎才對,可那句“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流傳很廣;更有傳說,夜貓子一叫,就是在數人的眉毛,數清楚了,那個人就要倒霉。這當然是帶有迷信色彩的無稽之談,源于何時何地八成已不可考,我們小時候對此將信將疑,但也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一旦聽見夜貓子的哀號,就趕緊用唾沫把眉毛粘在一起,讓它數不清楚。飛行族的兩類成員已不多見,可能是因為大都市太過嘈雜,從而影響到它們憑借聽力做出判斷的精準度和效率吧。
與多年前相比,夜幕下的南小街更加寬闊、更加明亮、更加整潔、更加美觀,剛剛建成的幾處街邊休閑場所,有涼棚遮風避雨,有長椅供人休息,再加上些錯落有致的綠植點綴其間,著實令人賞心悅目。不過,那條簡陋狹窄、人聲嘈雜的小街,街面上那些充滿煙火氣息的一幕一幕,將永遠保留在這一帶老街坊們的記憶深處。在漫天星斗的夜色中,如果您走進南小街西側的居民區,或許會在高樓之間的小徑上,偶爾看到有纖細的黃色身影一閃而過,不用驚慌,那是歷經風云變幻、依然堅守于此的夜精靈當中的獸族一員在和您打招呼呢。
(作者:周敏,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