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王干亮相深圳 解碼“影視文學改編的創作密鑰”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作家梁曉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作家兼學者王干,2日下午亮相深圳大學“荔園金聲講堂”暨第3屆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電影周“碰撞場:電影大師校園行”活動,圍繞“影視文學改編的創作密鑰”展開深度對話。
梁曉聲以《人世間》等作品奠定文學地位,并有24年影視行業經驗,親歷中國電影從復蘇到市場沖擊的完整歷程,其影視創作貫穿數十年,形成“創作長跑”。王干長期從事文學評論與編輯工作,擅長從經典案例中剖析文學與影視改編中“守正與創新”的平衡。
分享中,王干以《繁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為切入點,闡釋影視改編的多元路徑。他表示,改編不應陷入“尊重原著”與“迎合市場”的二元對立,關鍵是找到平衡點,保留作品內核,結合影視特性與受眾需求創新,讓作品兼具文學底蘊與傳播力。
在梁曉聲看來,改編的關鍵在于“取舍”——需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時,善用影視藝術特性。他以“蒙太奇”為例,指出鏡頭語言能通過組合無生命物象傳遞情感,這種感染力是文字難以替代的,有時一個空鏡、一次靜默,就能勝過千言萬語?!昂玫母木帒層耙暸c文學相互成就,而非彼此束縛”。他坦然接受他人對自己作品的再創作:“如果觀眾接受說影視改編得好,那一定是編劇改得好;如果觀眾覺得影視改編后不夠好,那就是我原著的問題?!?/p>
“作為土生土長的深圳人,如何像《人世間》那樣聚焦平凡人,在文學創作中捕捉城市煙火氣?”深圳大學人文學院2025級國學班本科生吳宜軒向梁曉聲求教。
梁曉聲說,深圳作為改革開放標桿城市,40余年創造發展奇跡,城市發展速度遠超文學反應速度,文化形態仍在動態生長,因此不必急于追求宏大敘事。他建議青年創作“從100個深圳人的人生開始”。
“深圳本身就是創作富礦。青年創作者的優勢在于身處其中,能直觀感受城市動態,不妨從身邊的平凡人入手,用報告文學、詩歌、人物特寫、微短劇等形式,去反映深圳的生活,以真實感打動受眾?!绷簳月曊f,“你可以大膽設想大目標,也可以從具體的小事上做起。現在的原生態記錄,未來就是珍貴的城市記憶。”
對于蛇口育才集團育才三中教師宋祎蕾提出的“教育如何平衡個人成功與家庭維系”問題。梁曉聲認為,家庭責任是個人成功的基礎,若一個人漠視父母辛勞,很難指望他承擔社會責任。教育不僅要培養成功者,更要培養有溫度、有責任感的人。
王干表示,個人發展與家庭團聚并非不可調和,適度妥協與主動規劃很重要。
當天,深圳大學正式聘任梁曉聲、王干為深圳大學客座教授,深圳大學黨委副書記吳報水為兩位頒授聘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