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凌子風與《死水微瀾》
今年是李劼人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死水微瀾》創(chuàng)作完成90周年。李劼人是中國近現(xiàn)代最好的作家之一,1935年至1937年,他的“大河三部曲”(《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相繼問世,但是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中,他的作品傳播不暢。1992年4月,導(dǎo)演凌子風根據(jù)李劼人小說《死水微瀾》改編的影片《狂》在第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上作為開幕影片首映,李劼人才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們“發(fā)現(xiàn)”。
1935年6月14日,李劼人在致舒新城的信中說:
自本月七日起,繼續(xù)補作,計在走時,可得四萬字,決計在回家之后,專心為之,期在十日內(nèi)寫出四萬字,再以二十日之修飾剪裁抄錄,則是在七月底可得一部十萬余言之完整小說。此部小說暫名《微瀾》,是我計畫聯(lián)絡(luò)小說集之第一部。背景為成都,時代為光緒庚子年之前后,內(nèi)容系描寫當時之社會生活,洋貨勢力逐漸侵入,教會之侵掠,人民對西人之盲目,官紳之昏庸腐敗,禮教之無聊,哥老之橫行,官與民之隔膜,以及民國偉人之出身,咸以側(cè)筆出之,絕不譏諷,亦絕不將現(xiàn)代思想強古人有之,尤其注重事實之結(jié)構(gòu)。
1935年7月29日,李劼人為《死水微瀾》這部小說畫上最后一個句號。1936年7月,《死水微瀾》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1935年至1937年是李劼人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接連完成了長篇小說《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三部曲。
曹聚仁在他的《文壇五十年》里認為,李劼人的小說“無論取材、組織及描寫,都非茅盾的《子夜》所能企及;比之巴金的作品,那更高得多”。客觀說來,李劼人和茅盾、巴金同處在一個急遽變化的時代,但受到時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他的感受與茅盾、巴金有別,對文學的理解和追求也大有不同。茅盾、巴金是從政治經(jīng)濟角度觀察社會,直截了當?shù)赝诰蛑诵灾械呢撁妫顒氯说淖髌冯m有濃厚的時代色彩,有對人性的批判,但他的批判是溫和的,即便批判,也寄予了更多的同情。
人物非主流,自然主義色彩重,是李劼人在文學史上被長期遮蔽的主要原因。1956年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史初稿》(劉綬松著)和1961年出版的《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夏志清著),都沒有寫到李劼人。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中,李劼人的作品一直遭受冷遇。直到1991年,導(dǎo)演凌子風據(jù)此改編的影片《狂》,讓李劼人再次回歸人們的視線。
影片《狂》是凌子風在新時期創(chuàng)作的壓卷之作,此前,他已拍攝了根據(jù)老舍原著改編的《駱駝祥子》(1982年)、根據(jù)沈從文小說改編的《邊城》(1984年)、根據(jù)許地山小說改編的《春桃》(1986年),均改編自新文學作家的作品。關(guān)于改編的理念,凌子風說:“改編就是原著加我,別人怎么看跟我無關(guān)。”1991年的《狂》在最大程度上表現(xiàn)了凌子風的創(chuàng)作個性。
《狂》是一部難度較大的改編作品,其難處在于李劼人對人性細致刻畫的深度。小說女主角鄧幺姑天生就是個“不大像鄉(xiāng)壩里的婆娘”,一心向往都市生活,經(jīng)人說媒,嫁到成都近郊的天回鎮(zhèn),當上了興順號雜貨鋪的老板娘,人稱蔡大嫂。老板蔡興順生性老實,又愚鈍笨拙,但有個做袍哥舵把子大管事的表兄羅德生護著,沒人敢欺負。冬去春來,蔡大嫂與羅德生的感情與日俱增,癲狂相愛。另一士紳陸茂林也喜歡蔡大嫂,因為爭風吃醋被羅德生趕出天回鎮(zhèn),懷恨在心,和信了洋教的鄉(xiāng)紳顧天成聯(lián)手向官府告發(fā)羅德生,羅德生聞訊逃離,官兵追過來,砸了興順號,把蔡興順夫婦打到半死,蔡興順也因此入獄。小說結(jié)尾,顧天成來到鄉(xiāng)壩打探羅德生行蹤,卻被落難的蔡大嫂吸引,執(zhí)意要娶她。為了救出獄中的丈夫,為了兒子,為了情人,蔡大嫂答應(yīng)了。小說寫道:
她(蔡大嫂)父母才有了時候,問她為什么答應(yīng)嫁給顧天成?
她笑道:“你兩位老人家真老胡涂了!難道你們愿意眼睜睜的看著蔡傻子著官刑拷打死嗎?難道愿意你們的女兒受窮受困,拖衣落薄嗎?難道愿意你們的外孫兒一輩子當放牛娃兒,當長年嗎?放著一個大糧戶,又是吃教的,有錢有勢的人,為啥子不嫁?”……
“就不怕旁的人議論嗎?”
“哈哈!只要我顧三奶奶有錢!……怕哪個?”
“一肥遮百丑”,蔡大嫂最后嫁給顧天成,有為了救獄中的丈夫、為了兒子的前程和全家的生計、為了情人羅德生不再被追殺的考慮,但也是以堂而皇之的理由,實現(xiàn)早已預(yù)設(shè)的人生目標。從鄧幺姑到蔡大嫂,再到顧三奶奶,她完成了從一個鄉(xiāng)村姑娘向地主婆的蛻變。李劼人曾說:“蔡幺嫂這樣的典型我看得很多,很親切。她們的生活、思想、內(nèi)心、境遇,我都熟悉。我是從很多蔡幺嫂身上取出一些東西,加一點灰面,這樣捏成一個面人,而不是甲蔡幺嫂加乙蔡幺嫂加丙蔡幺嫂等于書中的蔡幺嫂。”(李劼人《談創(chuàng)作經(jīng)驗》)
導(dǎo)演凌子風將小說改編為電影時,一個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對主人公蔡大嫂形象的美化。影片結(jié)尾,蔡大嫂在縣衙門前高喊:“我要見你們的縣太爺,告訴縣太爺馬上放他爹。”這個戲劇化的結(jié)尾,出現(xiàn)在凌子風導(dǎo)演的作品中是很自然的,因為他關(guān)心的是女性的形象。
《死水微瀾》的主線是袍哥文化跟洋教勢力的此消彼長。小說以蔡大嫂與羅德生以及蔡興順、顧天成這些人物之間人性、人情、人欲的復(fù)雜糾葛為核心情節(jié),反映城鄉(xiāng)大時代變遷。庚子年前后四川社會的那一潭死水,并不是被蔡大嫂那光閃閃的一雙大眼點活的,蔡大嫂和羅德生的艷情故事也沒有起太大漣漪。此時,義和團運動已進入如火如荼的階段,當八國聯(lián)軍入北京的消息涌到成都,洋人在四川也有權(quán)了時,水面才起了微瀾,女主人公蔡大嫂跟了一個靠洋人得勢的顧天成。故事結(jié)尾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翻轉(zhuǎn)。
凌子風的夫人、著名編劇韓蘭芳在改編《死水微瀾》時,創(chuàng)作的電影文學劇本總體上忠實于原著,通過幾個人物反映當時時代的社會矛盾和政治風云。而凌子風寫的分鏡頭劇本,已不再是原來作家的作品。凌子風的《狂》,既把兩性角逐的成分作為中心,又兼顧重大的歷史事件,筆墨有些分散,使得影片在這兩者之間有點搖擺不定。
凌子風拍《狂》,強調(diào)演員要具備川味和土味,演員下到川北合江縣熟悉當?shù)厝说恼Z言、生活習慣。許晴(飾演蔡大嫂)、尤勇(飾演羅德生)、趙軍(飾演顧天成)和程希(飾演劉三金)的表演都不錯,得益于李劼人原作提供的文學基礎(chǔ),也得益于凌子風獨特的改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