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的敘事:英語語境下的中國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英國召開 趙霞:要在兒童面前保持一種深刻的真誠
10月3日至4日,由英國利茲大學當代華語文學研究中心主辦的“挑戰的敘事:英語語境下的中國兒童文學”研討會在利茲大學舉行。來自英國、中國、美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等國家的近三十位中國兒童文學研究者、翻譯家、作家、插畫家、教學工作者、出版人圍繞中國兒童文學在英語世界的創作、插圖、研究、翻譯、出版、推廣等話題,探討英語世界有關中國兒童文學的各項議題:如何界定中國兒童文學,如何在中文文學、東亞文學、世界文學之間定位中國兒童文學?中國兒童文學“全球化”程度如何?中國兒童文學走向世界帶來了什么,是否也存在隱憂?英美受眾對譯介中國兒童文學的接受度如何?哪些主題、作者、文類最易或最難跨越文化邊界?是否存在完全無法逾越的題材壁壘,這種境況隨著時間推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英語語境下,中國兒童文學的出版人、教師、譯者面臨哪些特殊挑戰?未來應如何提升英語世界對中國兒童文學的參與度?
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趙霞應邀為研討會做主旨報告,她以《文學真誠與當代中國兒童小說童年倫理的再想象》為題,探討了文學真誠作為一個兒童小說童年倫理范疇在當代中國兒童小說作品中的體現、困境及其反思。趙霞指出,當前中國兒童小說寫作面臨的許多問題,既是審美的,也是倫理的,但在更為根本的層面上,它是倫理的。不深入思考和努力解決這一倫理層面的表現困境,兒童小說很難完成新的藝術突破,也很難打開朝向當代童年新現實的有效藝術路徑。
趙霞在報告中首先討論、界定了兒童小說的童年倫理、作為童年倫理的文學真誠等基本概念。她指出,作為近年來在童年研究領域興起的跨學科概念,童年倫理(childhood ethics)指向一切涉及童年事業的倫理考慮,但該詞本身迄今尚無權威界定。實際上,在不同的學科領域,童年倫理的所指往往也有所不同。基于學者約翰·杜威和詹姆斯·塔夫茨在《倫理學》一書中就“倫理”一詞提出的經典界定,結合當代童年倫理研究發現,趙霞將兒童小說中的童年倫理界定為“兒童小說中傳遞出的關于一切行為之于兒童之善惡、對錯的判斷集合”。在此基礎上,她進一步指出,在兒童小說的整個童年倫理體系中,朝向童年的文學真誠構成了重要的倫理基底。她援引特里林關于文學真誠主要是指文學作品中“言語表達和真實感受的一致性”的界定,指出在兒童小說朝向童年的講述中,難以實現的恰恰是這種語言表達和真實感受的一致性。人們覺察不到的或許是,長久以來,兒童小說在不知不覺中有意維持著兩者之間的不一致性,個中原因意味深長。
趙霞以近年出版的中國兒童小說作品為例,結合具體的文本解讀,提出了由于文學真誠問題導致的童年倫理困境在兒童小說敘事中的三種典型體現。一是規訓敘事,意指兒童小說在朝向兒童講述時帶有鮮明的規訓語氣,這種語氣既可能屬于成人講述者,也可能被兒童講述者認同,進而成為他們自己的聲音。相比之下,這類兒童小說敘事中的文學真誠問題辨識度最高。二是講演敘事,意指兒童小說中的人物行動和語言均帶有可見的講演感,與之相伴隨的往往是一種語言運用的外溢或夸張。這是兒童小說的常用敘事。三是慣性敘事,意指兒童小說往往更傾向于遵循自身文類的許多語言和表達慣例,而較少去尋求如何用準確、獨特的兒童文學語言傳遞其中成人和兒童角色的內在真實感受。某種程度上,規訓敘事和講演敘事也可被歸入廣義的慣性敘事,但在兒童小說中,存在著更多難以覺察和判斷的慣性敘事現象——比如兒童小說用于表達哭泣、安慰、憤怒、沉重等行為、感受的慣性語言,在大量作品中不斷復現、強化,進而導致文學表達真誠度的減弱。有意思的是,當成人文學作家跨界轉向兒童文學的寫作時,也易陷入兒童小說的這種敘事慣性,這一現象引人深思。
為什么兒童小說的敘事很容易在朝向童年的文學真誠方面產生缺陷?趙霞認為,一部分原因在于成人對兒童理解現實復雜性的能力不夠信任,自覺或不自覺地認為有必要通過一定的簡化或夸張,以幫助兒童領會這些現實的內涵。另一部分原因則在于,朝向兒童的文學真誠本身是一個十分復雜、深刻的文學議題。趙霞充分肯定了當代兒童小說作家寫作出發點的真誠,但她指出,兒童小說的真誠倫理遠不僅僅是指作家照著所想而寫,而是指向一個此刻講述著的孩子在自我完整實現的基礎上得以保持所述與感受的一致,指向一個此刻講述著的個體在自我完整實現的基礎上關于童年的講述與感受的一致。她指出,對作家而言,要在兒童面前保持一種深刻的真誠,并在理解和講述童年時堅持這種真誠,需要才華、智慧和巨大的努力。同樣以近年出版的兒童小說文本為例,趙霞指出了這些作品如何得以在文學的講述中保持言說內容與真實感受的一致,進而抵達一種深刻的文學真實。
與會者圍繞趙霞主旨報告中提出的“文學真誠”議題進行了進一步的對話交流,并在隨后的研討中,就中國兒童文學研究前沿、中國兒童文學雙語閱讀與寫作、童書插圖、中國兒童文學翻譯、海外圖書館與學校教學相關工作、中國兒童文學國際傳播等話題,展開了一系列豐富、深入的探討。大家也對中國兒童文學提出懇切的期望,例如希望中國兒童文學的對外翻譯和傳播更文學,更踏實,更加理解、重視自身的插圖藝術傳統,大家也希望讀到更多反映中國當下城市兒童生活的好作品。
趙霞表示,與會者對中國兒童文學和漢語的熱情鼓舞著她,“這也是我第一次強烈地感到,在英語世界的一隅,對中國兒童文學的關切已漸漸集成為一張涵蓋翻譯、創作、研究、教學、閱讀、出版、推廣等全維度的網絡。我曾在文章中寫到,也與我的同行朋友們一再說起,在海外,有這樣一小群邊緣的人們,他們熱愛漢語和中國兒童文學,默默地關注它,宣揚它,為它發聲、鼓勁。與此同時,也是這些人們,對中國兒童文學懷著最真誠的期望,希望它在清醒的自我認識和思考中,不斷走向更遠大的境界。”
據悉,基于此次研討會成果,利茲大學當代華語文學研究中心電子學術期刊《中文寫作:當代華文文學期刊》(Writing Chinese: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Sinophone Literature)將組織出版中國兒童文學專刊,在國際范圍征集相關成果,集中呈現中國兒童文學在英語世界的研究、翻譯、創作、教學、推廣等各個方面的豐富樣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