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動物的溫良眼眸照見對生命的追問
當蘇州作家李云在《鐘山》2025年第4期上,將《動物世界》的文字鋪展開來時,讀者便被她拽進了一個看似尋常卻暗流涌動的江南村落。作者筆下濃墨重彩的是兔子灰灰、小狗仔仔和流浪狗小黑的命運,我們在其中看到了人性褶皺里的某些不安。作者沒有將萌寵的動物性視為溫情脈脈的精神慰藉,而是將其安放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以生離死別、替代更迭,宣示著她關于生命價值與生命倫理的深度追問。這或許就是我特別佩服作者的地方。
空巢的日子像被抽走了棉絮的被褥,小水與老金的濃情蜜意在女兒出國定居后戛然而止,空氣中仿佛有了層若有似無的秋涼。直到兔子灰灰闖入,家里才有了一些暖意。老金搭起的遮陽棚是笨拙的溫柔,小水每日割草清籠的忙碌是踏實的寄托,小兔子灰灰的存在讓夫妻倆感覺到生活重新有了奔頭。老金姐姐家小孫女手里那塊出于好心的水果糖,成了灰灰生命的終點。李云寫到這場死亡時,筆調冷靜而克制,沒有呼天搶地的悲慟,沒有撕心裂肺的渲染,就這么平鋪直敘地講完了一只兔子的猝然離世以及對它的送別。可正是這份克制,令哀悼的重量沉悶得讓人喘不過氣,更壓得人眼眶發潮。小水哭喊著要把灰灰葬在菜地的構樹下,用那個小小的墳堆,構筑夫妻倆能給這只兔子的最后體面,當然,這也代表著小水對生命的敬重。
小水的“儀式感”很快就被無稽的現實碾得粉碎。嬸嬸順手拎走兔子尸體時的輕描淡寫,與后來將兔肉端上餐桌時的習以為常,像一把鈍刀,慢悠悠地切割著小水心里那點殘存的哀悼,灰灰從“家庭成員”到淪為別家盤中餐的落差,讓小水從此心如死灰。李云在這里用這些細碎的筆觸,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真相:生命的價值,往往被消費邏輯牢牢捆綁。一些人自以為是的所謂“尊重生命”,有時難免淪為自欺欺人的幻夢。丈夫老金花重金網購得小狗仔仔,它漸漸成了填補灰灰空缺的“替代品”。很快,它就被夫妻倆寵得像個嬌貴的孩子,仔仔的昂貴和灰灰的廉價、仔仔的名正言順和灰灰的凄苦命運,構成了一組刺眼的對照。然而,小水心里非常清楚,仔仔不是灰灰,就像后來出現的流浪狗小黑,怎么也成不了仔仔的影子。這是一場不斷替代的循環,內里深藏的卻是人類在面對死亡時的心靈怯懦。
我特別欣賞李云刻畫動物時的細膩筆觸,狗與狗之間的純凈,反襯出人心的復雜;動物間的坦蕩,映照出人類的狹隘。隨著情節的持續推進,當流浪狗小黑出現之時,這份對照更是被推向了極致。小黑不如仔仔出身名貴,也沒有固定的居所,只能在村巷里撿拾殘羹冷炙,可它眼里的警惕與堅韌,卻比仔仔的嬌憨多了幾分令人心疼的感覺。小黑是偶然闖入小水生活的,在這里,它也能短暫地獲得了一絲溫暖。李云沒有在作品里一一給動物們安排童話般的結局,因為她心里非常清楚:動物的世界從來都不是獨立于人類社會之外的“烏托邦”,它們的命運始終被人類的選擇和人性的善惡所左右。
《動物世界》這部中篇小說,全篇讀來既沒有情節上的驚心動魄和跌宕起伏,也沒有那種看似宏大偉岸的敘事維度,作家傾情悉心講述的僅僅只有幾只小動物和一對空巢夫妻的尋常生活。正是這些煙火氣十足的日常描寫,才讓我們感受到最真實的人性深廣度和最深刻的命運話題。李云用細膩的筆觸,將動物的命運與人類的命運緊緊纏繞,通過動物們的溫良眼眸,照見了人性褶皺處的暗沉與光輝。生命的尊嚴,從來都不能也不應以昂貴或廉價為標尺,而在于我們是否愿意用真誠去對待每一個與我們共享這個世界的生命。我個人覺得,這便是中篇小說《動物世界》留給讀者最為彌足珍貴的個性化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