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照耀日照
作為古建筑攝影愛好者,我經常背著相機去各地拍古塔、寺廟、古城、古墓……尤其愛拍古塔。偶然在浙江舟山的一次活動中,去過一家不大的燈塔博物館,才發現拍燈塔比拍古塔更帶勁,因為燈塔多在海邊或島上,更有種憑海臨風的壯美。
此次來到日照,是為了尋訪3座燈塔,它們按照建成年代排列,依次是:石臼燈塔、日照燈塔和海龍灣燈塔。
首先想要尋訪的,是始建于1932年的石臼燈塔,它也是日照最古老的燈塔。石臼燈塔最先矗立于海邊的巖石平臺上,那里曾三面環海,1982年修建煤炭碼頭時,石臼燈塔被劃入港區。
石臼是個“所”,明代衛所制的“所”。“衛”就是天津衛、威海衛的“衛”,“所”是“衛”的下一級,衛所中的將士平時耕種屯田,戰時出征,足以自養,形成世襲制的職業軍戶。石臼所至今尚存一條十字老街,十字街東邊是石臼的老房子,里面早已不住人了。石臼所內看不到石臼燈塔,但可看到與燈塔相關的遺跡——在石臼街道的社區之間,尚存有12間黑瓦磚墻的平房,原先是一片很大的四合院,是賀仁庵輪船公司的倉庫,曾用來存放他運入運出的貨物。
這座燈塔的建立,也與賀仁庵這個人有關。賀仁庵(1887—1976)是石臼本地人,20世紀30年代,他經商發家后創辦長記輪船行,自己買了貨船,在青島、大連和上海等地跑海運,在最鼎盛時有20多艘貨船,十幾處分公司,號稱“華北船王”。
1932年秋,石臼遭受土匪襲擊,此時的賀仁庵身為日照商會會長和石臼所商會會長,聯系了東北海軍副司令兼青島市特別市市長沈鴻烈,請求派軍艦來平定土匪,并親自集資建造燈塔。燈塔用花崗巖建造,當時共5層,一層白一層黑,里有旋轉樓梯可以登上塔頂,緊挨著燈塔蓋了5間黑瓦石墻的房子,供值守的人居住。從燈塔的命名,還可以看出賀仁庵的精明之處:他沒有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燈塔,而是用了沈鴻烈的字——成章,將此塔命名為“成章燈塔”。
沈鴻烈曾留學日本,參加同盟會;主政青島乃至全山東,頗有政績。而賀仁庵作為實業家和日照的一方名士,捐資增建了石臼所小學,在抗戰中為阻截日寇,將自家的7艘輪船沉入江中。那些風云往事的見證者,如今只剩下石臼燈塔和街區中為數不多的老房子了。
直至1992年,石臼燈塔才停止使用,不再發光了。
日照位于青島和連云港之間。日照之名始于宋代,1982年日照港開工建設,直至1985年日照才改為縣級市,就在這一年,還建成了一座36.2米高的新燈塔。
從石臼老街出來后直接去海邊,就能看到燈塔景區的這座新燈塔。它在剛建成時仍命名為石臼燈塔。在民眾的口語中,以新、老燈塔作為區分,它們相距約1.8公里。直至1992年,新燈塔更名為日照燈塔。
日照燈塔通體潔白,背景是藍天、綠地,遠處是海浪與沙灘。從燈塔到沙灘,是一片緩坡,如今已建成一大片綠地。時值旅游的旺季,景區內游玩的人很多,環繞著燈塔左右排開的,是賣小吃的小商鋪,到處都是出海旅行、海釣、捕魚、體驗漁民生活的廣告。燈塔下還有一家海景餐廳,邊喝咖啡邊透過落地窗看無垠的大海,著實有一番味道。
環繞著日照燈塔走上幾圈,透過燈塔第一層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也有個小型的燈塔知識展覽,再走遠了回頭望望,感覺日照燈塔像一位駐守海邊、飽經歲月滄桑的老人,平靜地注視著玩水、玩沙子、曬日光浴的人們。
走出日照燈塔景區,穿過景區停車場往東南方向走,遠遠還能看到另一座燈塔。沿著海邊的道路打車到離它最近的停車場,才發現面前有一座彎彎的、大約不到1公里的棧橋,燈塔就在棧橋的末端。這里原先也是港口區,是停泊航船和堆放散貨的地方,沿途那幾公里的金色沙灘曾是碼頭的堆煤場,后來退港還海,這里改名叫海龍灣,那座燈塔就叫海龍灣燈塔,建成于2019年。
連接燈塔的棧橋彎彎地延伸進大海深處。那里人不多,無法打車直接到燈塔下。看來,我要在烈日下徒步1公里了。
來到海龍灣燈塔前,圍著燈塔拍了幾圈,數了數這座燈塔共5層,外面包著青磚,第5層是燈室。查查簡介,得知這座燈塔是按照1:1.5的比例仿石臼燈塔建造,看來日照人民沒有忘記石臼的老燈塔,把最新的燈塔建造成最古老的樣式。
圍觀的游人中有一對中年夫婦,帶著一對長相、穿著都一模一樣的雙胞胎男孩,父親在為他們講燈塔的故事,母親在招呼他們拍照。他們熱情地與我攀談起來,對我講這里從燈塔到棧橋晚上都亮燈,還能變換顏色。海龍灣景區連帶著燈塔景區,能看到附近大型的海上作業,更能看到火箭發射。
2025年8月9日、9月9日、9月24日,日照近海海域都進行了火箭發射。很可惜我沒能趕上觀禮的現場,但從網絡視頻和相關報道上看,海龍灣的沙灘上搭滿了帳篷,海邊更是人潮涌動,在臨近發射時,人們都舉著手機踮著腳拍視頻,人群中不自覺地回響著倒數讀秒的聲音:“五、四、三、二、一!”在歡呼聲中,火箭拖著火焰升起點亮夜空。
未來,在日照發射火箭將成為常態,而日照3座新老交替的燈塔,都在靜靜地注視著這一切。
下次再來日照,我不僅要看燈塔,更要看火箭了。
1932年,為了保障石臼所的航運,日照修建了石臼老燈塔;1985年建設日照港口時,修建了石臼新燈塔,1992年它更名為日照燈塔,同年12月日照市成立了東港區;2019年退港還海時,又修建了海龍灣燈塔。這3座燈塔的修建、亮燈與熄燈,不僅見證著港口建設與航運的發展,更標志著日照發展史上的3個重要的節點。
燈塔照耀日照。如今有了各種高科技導航系統,燈塔不再是唯一的航標,但燈塔的身形與往事,仍然是無可替代的地理與人文坐標。從石臼燈塔、日照燈塔,再到海龍灣燈塔,日照的燈塔始終在接力著照明,它們的發展構成了日照的歷史,而日照,始終是一座燈塔照耀下的城市。
(作者:侯 磊,系青年作家、《北京文學》雜志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