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2025年第5期 | 巴旦木仁:看日落(組詩)
羅大佑5.27線上演唱會
花蓮?;ㄉ徶?/p>
想起一首詩《花蓮之夜》
以及詩最后的“嘎嘣一聲”
音樂準時響起——
就像遙遠的童年
就像遙遠的你的樣子
遙遠的那個暑假后
雜草叢生的校園
胸脯微微起伏的女同學
總在眼前,和雜草一起晃啊晃
已經晦暗下來的日光
漸漸抹去了眼前陽臺上
綠蘿垂下的紛亂葉子
蟹爪蘭盛開的妖艷花朵
羅大佑開始唱光陰的故事
在線的幾千萬人一起唱
唱歌的人老了
聽歌的人也老了
只有那些歌還年輕
遙遠的花蓮
遙遠的花蓮之夜
除了越來越遙遠的年輕的歌
隱約的“嘎嘣一聲”總是在耳邊
演唱會就這樣在幾千萬人合唱的
高潮中結束了(不知到底有多少人唱了)
據說羅大佑后來
又返場唱了一首《明天會更好》
(不知道又有多少人錯過了)
試論完整性
你懷疑這件事是他干的
打算當面問問他
別人都勸你,說就算真是他干的
也死活不會承認的——
你當然知道,但堅持要問
他果然矢口否認
你無所謂信也無所謂不信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所了解的這件事就完整了
蘇尼特左旗
那么藍的天,那么白的云
跟假造的一樣
風繼續吹
草在牛羊肚子里
牛羊在涮肉的餐桌上
同是蘇尼特羊,左旗的比右旗的貴
羊知道嗎?同意嗎?
即便結果都一樣
草原上牛羊比人多
被人吃掉的牛羊更多
這里的羊沒膻味
來這里的人有膻味
這里的人都去大城市了
連蚊子都少了
太安靜了
靜得睡不著
在沒有牛羊的草原上
我想唱一支牧歌
雪山
從烏魯木齊飛往伊寧
飛越一座座雪山
雪山低矮,有些骯臟
完全不是我曾抬頭遠望的印象
真是這樣嗎?待返程時
我要再好好看一看。然而
由于空域原因(也許是空氣原因)
下午的飛機深夜才起飛
窗外早已一片漆黑
除了機翼上閃耀的一點光
什么也看不見了
雪山出現在夢中
比去時看到的還要逼真
黑暗中閃著煞白的光
寒氣逼人
一月,此刻
表面平靜的海
海灘綿延成沙漠
天上沒有一絲云
地上看不見一點綠
另一個海在地底涌動
當然,有些事是想象
新年的第一個月
你站在利雅得某賓館門前
吸煙、回望或前瞻
既沒看到海也沒看到沙漠
異國景象就在眼前
已近凌晨三點
仍有一襲黑袍的阿拉伯女子
蒙面從椰棗樹下自由走過
那遙遠的海還很遙遠
涌動的黑暗與刺眼的燈光拉鋸
偶有一小塊敗退的夜色
落在一只流浪的波斯貓上
所有夜色遮不住的躁動
天亮后都會漸漸平息下來
遙遠的海還很遙遠
距離
豹脫牢籠,象往何處
——本來驚心動魄之事
因為遙不可及,反倒覺得有趣
其實有趣的是距離
距離產生美,產生安全感
獅虎豹被距離馴化
猛虎撲食般的動作
距離足夠也覺可愛
這是人類對動物的優越感
——困居各自的牢籠
俯視著電視上的野生動物
緊挨著的兩扇防盜門
較電視里外的世界更遙遠——
門外稍有異動
恍如虎豹近在眼前
看日落
與在別的地方有不同嗎?
你在別的地方看過日落嗎?
看過忘了或者沒有看過有不同嗎?
現在我每天在隔離間看日落
時間已不那么重要
不用再精確到分秒了
日落了就是又一天結束了
如果是周末就是又一周結束了
如果是月底就是又一個月結束了
如果是12月31日就是又一年結束了
對日落而言有什么不同嗎?
我熬過了多少個日落
卻從沒有好好看日落
此刻我在看不到日出的隔離間看日落
心無旁騖地看著它緩緩落下
緩緩落下……
何處南山
有些記憶是身體的傷疤
每天都可以看見
從觸目驚心到視若無睹
有一天,它真就沒了
你又看見了什么
哦,世界都變得美好了
還有什么可后悔呢
你在南山,無論坐在哪里
紛揚的頭屑都落滿了后背和雙肩
【作者簡介:巴旦木仁,本名譚德峰,1968年8月生,浙江紹興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居北京。詩作在《詩刊》《人民文學》《北京文學》《當代詩歌》《中國校園文學》等刊發表,入選多種選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