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歌:乘務記事
故事發生在東北至南端城市普通旅客列車上,主人公有列車車長黃潔,乘警李興偉和補票員吳娜,這是乘務工作中遭到的幾件難忘經歷。
夜 半 歌 聲
“各位旅客,請您把車票準備好,我們開始檢票了,請您配合我們的工作。”
晚上檢票工作開始,黃潔與李興偉分在兩面進行查票,吳娜在前面負責堵截,辦理補票業務。當吳娜路過一對父子的座位時,靠過道的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突然站起,去撕扯著吳娜的胸牌,吳娜驚叫起來,差點被拉倒,吳娜大罵了一聲流氓,把男孩推到了座位上。她很委屈,對走過來的乘警李興偉說:“我要報警,遇到流氓,他抓我胸了。”
吳娜一指那男孩子。父親看到乘警過來,馬上道歉說:“我兒子孩子是一個精神病患者,我是帶他去治病。”
“什么精神病,分明是流氓,作為父親怎么教育孩子做這樣事。”吳娜不依不饒。
坐在對面的一個婦女看到這個場面,打起了抱不平,斥責吳娜說:“你怎么這樣對待旅客,這么大一個孩子懂什么流氓不流氓,還患有精神病。”婦女說她可以證明這孩子精神有問題,其他旅客也證實這孩子不正常。
吳娜指責父親,“既然有病,就不應該讓他在過道邊座上坐。”
父親怯懦地解釋說:“他不干,非要坐在這邊,我也沒辦法。”
車長黃潔走過來,關切地問道:“你對你兒子應該有了解,他什么情況下容易穩定情緒?”
父親想了想,說:“我們在家里,遇到這男孩發病的時候,放些音樂他的情緒或能穩定下來。”
吳娜不耐煩地對黃潔,“不行就把這個男孩弄到餐車上去吧,那的人少些,影響面小,在那里如果鬧事,他父親要是應付不了,咱們的人也好控制些。”
黃潔反對,說:“大家想辦法盡力讓他的情緒安定下來。”
看到男孩情緒波動很大,大吵大鬧,有些旅客也對他產生了不滿,黃潔一邊解圍說明情況,一邊用對講機通知廣播室,除了報站名以外,廣播里都放歌曲。
這時,廣播里傳來了優美的音樂,男孩聽到了廣播里的歌聲,情緒漸漸地平靜下來。
安頓好這一突發情況后,他們繼續驗票。結束后,黃潔與吳娜回到餐車,此時過了飯時,已無旅客就餐,兩人分別坐在一個餐桌上。吳娜打開包將散亂的錢放在餐桌上整理票款,見李興偉進來,她故意大聲約李興偉坐在一起。
李興偉說還有事與黃潔商量,看到黃潔選擇的空座坐下后,坐在了黃潔身旁,兩人已確定關系,這讓一直在追求李興偉的吳娜十分嫉妒,心里大為光火。還未等吳娜開始整理票款,黃潔的對講機響了,是負責男孩的那節乘務員,向黃潔報告說因廣播按規定要機修停止了播送歌曲,那男孩又開始大鬧,自己無法應付。
黃潔焦急,站起來就走。李興偉一邊安撫黃潔,一邊緊跟了出來。
“不聽我的建議,怎么樣,又鬧上了吧?”吳娜不滿地嘟噥著,開始收拾散放在桌面上了補票的錢款。
黃潔與李興偉來到那節車廂,旅客們亂哄哄地圍在男孩周圍。男孩的父親盡力地把男孩頂在挨窗的車座席里,可男孩掄胳臂腿大喊大叫。
黃潔讓圍繞的旅客回到自己座席,李興偉去幫助父親控制一下有病發作的男孩。那些圍觀的旅客非但沒動,紛紛置疑廣播為啥不放歌了,黃潔解釋現在機休時間,卻不為旅客理解,說可以破例。黃潔說那樣會影響到其他車廂旅客的休息。
黃潔看到旅客和不滿情緒,突然靈機一動,哼唱起了一首歌,正在狂躁的男孩驚奇地安靜下來。周圍的旅客一看這方法奏效,也跟著黃潔輕輕哼起了歌聲。
趕過來的吳娜也看到了黃潔的舉動,心中歉疚,接上黃潔結束的歌曲,唱起了另一首歌,放客配合著伴聲哼唱。男孩在歌聲中進入夢鄉,大家長長出了口氣,這時有旅客過來,交給父親MP4機,說一會兒可以給孩子放歌聽。父親對幫助他的人千恩萬謝。
黃潔放下心來,回到車廂乘務室時,看到李興偉的手背上的幾道抓痕,她讓吳娜去列車辦公席取醫藥箱,吳娜反駁說:“我帶李興偉去包扎一下,不就行了唄,何必還拿過來呢。”
吳娜過來拉李興偉衣袖,李興偉說什么也不走,滿不在乎地說:“沒事的,這點小傷不算什么。”
黃潔看著兩個人的舉動,窺探出李興偉的想法,她別有意味笑了。
除 夕 夜
旅客特別多,誰都沒有注意到一個穿著土氣瘸著一條腿的老人,帶著一個七八歲瘦瘦的小女孩,用站臺票混上了車,在車廂連接處席地而坐。
某報社記者,為做“親歷春運”的報道也上了這趟列車。按報社的要求,他不能暴露記者身份,必須作為普通旅客走完全程。
開始查票時,逃票的老人躲進廁所,卻意外地在廁所里揀到一張車票,他便放心大膽地走了出來。黃潔和李興偉查到記者那里,記者的車票不見了,他四下尋找,卻杳無蹤影,吳娜讓他補票,記者無奈又補了張車票。
該車廂的乘務員看到車廂連接處的老人和小女孩,把他們帶到記者對座的空位置上。記者出于職業敏感,開始對老人和小女孩產生了興趣,但是老人拒絕和任何人交談。
小女孩突然腹痛難忍,車廂乘務員用對講機報告黃潔,黃潔讓播音員播出尋找大夫的求助廣播,讓剛剛結束查驗車票的吳娜先過去。
一名醫生聽到廣播后立即趕來就治,說是吃了變質的東西引起的。老人緊張地守在旁邊,吳娜一邊細心照顧小女孩,向老人詢問孩子家里的情況,老人說得支支吾吾,她懷疑孩子是被拐來的,偷偷地跑到車廂處用對講機報告給了李興偉。李興偉迅速地跑過來查問這個老人,并讓老人拿出車票,李興偉翻開查票記錄,正是找不到車票記者的座位號,李興偉嚴厲要求老人說明情況。
老人跪下請求不要把他們趕下車,小女孩也求他們不要抓爺爺,一老一小講述了他們令人心酸的故事。
原來,老人家在農村,妻子早亡,兒女不孝,他離家出走流落到南方,以拾廢品、吹笛子賣藝為生,因身體日漸衰落,又不想埋骨異鄉,逃票上了火車。小女孩是老人同鄉,被人拐出來賣花,后逃了出來,遇到了老人,她一心想回家上學,跟著老人混上火車。
記者說自己補了車票,老人可以用他的票回家,乘務員們也把自己買的糖果點心分給小女孩。
到了晚上,列車上的旅客越來越少。這個時間,人們正在收看春節晚會,也在準備聽到跨年的鐘聲響起。
為了讓大家在車上渡過一個熱鬧而難忘的除夕夜,黃潔決定把剩余的旅客集中到一個車廂,副班休息的乘務員去餐車幫助包了餃子,同時緊張籌備聯歡會的節目。
列車上,在即將進入新的一年倒計時的時間里,旅客們吃到了熱氣騰騰的餃子,看著乘務員們自編自演的節目。一個憂郁的女青年主動站出來,告訴大家,自己是一名歌手,本來要參加一個省的春節晚會,沒想到最后關口節目被撤下,只能返回家里過年,今天正好獻歌給這場特殊的列車春晚。
大家紛紛鼓勵她不要氣餒,堅持下去,總有一天她的歌會紅遍大江南北。
她含淚唱了一首又一首,乘客掌聲熱烈。小女孩高興得又蹦又跳,在她的堅持下,老人拿出一枝笛子吹了起來,大家共同打著拍子唱起那支老歌《友誼地久天長》。
在零點的時間到來之前,黃潔在54321倒計時報數和大家的歡呼聲中,列車在車外的此起彼伏的爆竹聲和美麗的焰火在夜空中綻放伴隨下,駛入新的一年。
一 枝 玫 瑰
列車到達南端的終點站,李興偉跟同乘的乘警打過招呼,便出站去了街里。第二天就是情人節了,一路上見許多人在賣鮮花,情人節的氛圍無所不在。這種西方的節日,李興偉并不喜歡,只是在這特殊的節日里,可作為一種試探,買件禮物送給黃潔,想借此向黃潔表明心跡。
第二天一早,返程的列車出發前,李興偉在月臺上看到軟席車廂門口站立,正在迎接旅客進站的黃潔,他鼓起了勇氣走過去,把一個用報紙包裹的長方盒遞給黃潔,紅著臉告訴黃潔到車上再打開。
這是他頭一晚上去街里精心購買的禮物。
黃潔看到李興偉的表情,在這特殊的日子里,心里已經猜出幾分,便笑了,明知故問:“什么東西啊,干嘛這么神秘?”
還沒等李興偉回答,吳娜從軟席車門走下來,正巧看見了剛才的一幕。李興偉本要表白的話只好咽了下去,轉身匆匆地離去了。
“這是什么呀?”吳娜追問道。
黃潔若無其事地掂了掂,撒謊說:“這是鄰居求我捎的東西,我讓李興偉幫忙去街里買的。”
旅客已經進站,從地下通道蜂擁而上,然后奔向各自的車廂。
黃潔看到一對老年夫婦,老爺爺攙扶著老奶奶艱難地向她們這邊走過來。黃潔連忙走過去問詢他們乘坐的臥鋪車廂號,吳娜接過老爺爺手中的拉桿箱,一同向臥鋪方向走去。剛把老人送到臥鋪車廂門口,一對中年男女急匆匆地跑到老人面前,“爸,你怎么不打個招呼,就把我媽帶走啊?”
“我們有行動自由吧,你們管不著。”老爺爺大發脾氣。
“你們都多大歲數了,這么旅行也不安全啊,我不是說了嗎,等我請下假來,陪你們二老一起回去。”兒子焦急地說。
兒媳在一旁跟黃潔說明老人偷偷出來乘車的理由。
兒子兒媳多年前把兩位老人接過來照顧,可是老奶奶近年患有失憶癥,卻總是憶起在過去城市的生活情景。老爺爺一直想帶著老伴乘坐這趟列車,準備回到以前生活過的城市故地重游,從而喚醒老伴的記憶。兒子因為他們的年歲大不安全,反對他們出行,可今天一早起床,發現老人不在了,而且找不到出門常帶著的那個拉桿箱,兩人猜想兩個老人肯定出走了,便匆忙趕到了車站,找車站同志幫忙上了月臺。
不管兒子如何勸說,老爺爺執拗地堅持乘車出行。
黃潔覺得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問道:“老人那面是不是有接待人啊?”
“有過去的老同志一直邀請他們。”
黃潔勸說道:“那好,你們回去給他們打電話,讓他們去接站,在車上我們會竭力照顧老人的,請你們放心。”
兒子兒媳無可奈何,只好接受了黃潔的建議,千恩萬謝地說著感激話。他們和臥鋪乘務員將兩個老人扶上車,兒子對黃潔她們偷偷地說:“我爸爸脾氣不太好,但對我媽卻百依百順,他不允許別人說我媽是個失憶的病人。”
黃潔看到安頓好的老人,黃潔帶著吳娜離開了臥鋪車廂,處理其它工作。
列車啟動過了兩站后,老年夫婦那組鋪位來了一個抱著一捧玫瑰的漂亮女孩。女孩一出現,老奶奶一直盯著她看,女孩渾然不覺,抱著鮮花坐在老奶奶旁邊打手機。
女孩的玫瑰是在另一個城市一個有婦之夫送給她的,跟他提前度過情人節,答應她離婚后立即與她結婚。可沒想到對方的態度在她離開上車后,便含糊其詞,便讓她很失望,她在電話里吵了起來,老爺爺怕老伴頭痛發作,幾次提醒女孩,但是沒有效果。
老爺爺去求助于乘務員,希望能換個鋪位。乘務員說換鋪位還會引發其它麻煩,過來幫助調解,但是沒有起作用,反而讓女孩對老人產生了反感,故意找老爺爺的茬,老爺爺便沖女孩大發脾氣,女孩也不甘示弱,吵了起來。
負責老人的臥鋪車廂的乘務員只好有對講向車長求援。
這時的黃潔在車長辦公席打開了李興偉送給她的包裹,里面是一個精美的包裝盒,盒里是一枝系著蝴蝶結的玫瑰花,又驚又喜,她明白這是李興偉用玫瑰花向她示愛,說真的,她還沒有想好如何接受李興偉的這份愛意。正當她不知道該往哪里放,聽到臥鋪車乘務員求援,她又將報紙把盒子再次包好,本想放在辦公席,又怕吳娜打開,猶豫再三,只好拿在手中,趕到硬臥車廂。
黃潔看到吳娜先趕到了這節臥鋪車,便一起勸慰老爺爺。事情不大,雙方都消了火,女孩放下花束,躲開老人這個隔斷的臥鋪,去邊座坐著。
老爺爺對黃潔和吳娜說:“其實我發現老伴對女孩的鮮花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一直盯著她的花看,吵架的起因就是那捧鮮花的緣故。”
吳娜開玩笑說:“奶奶也知道外國的情人節呀,她需要爺爺的浪漫,爺爺你就送奶奶一束玫瑰唄!”
吳娜這么一說,老爺爺急切地懇求她們幫忙,“請幫我想辦法買玫瑰花,哪怕一朵也行啊!”
“這是西方人的節日,在車上哪能有賣玫瑰花的?”黃潔有意地回避。
“不行,跟女孩說說,讓她勻給老人一只唄。”吳娜嘴上那么說,眼睛卻盯著黃潔手中的那盒東西。
吳娜其實從報紙包的形狀上看,早就懷疑李興偉送給黃潔的是玫瑰花,她在商場上見過這種的玫瑰花及包裝,所以她很想知道李興偉送了什么給黃潔,為破解這個答案,才故意將老人引向買玫瑰的主題。
“那怎么可能,我們的矛盾就出于此,還是不找她說為好。”老爺爺有所畏懼。
此時的黃潔內心十分的矛盾,一直在猶豫不決,最后還是決定把玫瑰花送給這對夫婦。
“這是我的一個朋友托我幫他買的送給他女朋友的玫瑰。”黃潔說著拔開報紙,打開精美的包裝盒,摘下花上的蝴蝶結,將玫瑰送了過去。
老爺爺興奮得直搓手,還有些顧慮,說:“那怎么好意思,該怎么向你的那個朋友交待。”
黃潔看著吳娜異樣的表情,坦然地說:“我會跟他解釋清楚的。”
吳娜的猜測得到了證實,她又氣又妒,離開臥鋪,找到巡查車廂李興偉,她把李興偉拉到車廂連結處,拿玫瑰花的事對他旁敲側擊,“你送黃潔的玫瑰花好漂亮啊。”
“你怎么知道我送給黃潔的玫瑰。”
吳娜把嘴一撇,說:“我怎么能不知道,早晨看你那紙包紙裹的東西了,剛才黃潔打開送給別人。”
“這怎么可能,她把玫瑰送給別人,你看到了?”李興偉半信半疑。
“當然看到了,好多人都到,不信你去問啊。”吳娜便把黃潔把玫瑰送給老人的事說出來。
李興偉感到失落和難堪,以為黃潔并不在意他,用這種辦法有意地拒絕他。
吃午飯的時間到了,老年夫婦和漂亮女孩都去了餐車吃飯。其他乘客從這節車廂經過時,一小男孩發現了下鋪床上的那枝玫瑰,便去拿過去玩耍,被趕上來的爸爸批評,他以為這是從女孩的那捧玫瑰拔下來的呢,隨手把這枝玫瑰誤插到漂亮女孩的那捧花束里。
黃潔進入餐車時,看到李興偉正在吃飯,便徑直過去,通知李興偉說一會兒一起去查票。
“一會兒,你跟黃車長一起去吧,我還有其它事要處理。”李興偉站起來,對一旁吃飯的乘警說著話,摘下衣帽鉤上的警帽戴正,端起還未吃完的餐盤去了餐車后廚。
黃潔注意到李興偉反常的情緒,知道這一定是吳娜把自己送花給旅客的事告訴他,但她卻沒有機會,也沒法解釋清楚。
老年夫婦從餐車回來,發現放在臥鋪上的玫瑰不見了,到處翻找,卻沒有注意到混在女孩鮮花里的玫瑰,看到老奶奶的急切,車到一個大站,老爺爺決定下車買點土特產轉移老伴的注意力。
這時漂亮女孩從餐車回來的途中,又接到男方的電話,知道對方與妻子在過情人節,并且明確地告訴她,為了孩子今后著想,他選擇現在的家庭。為此,女孩決定馬上下車返回與其理論,她擦著眼淚回到座位上,抱起花束便走,
“我的花,我的花。”老奶奶突然看見女孩懷里的花束中的那枝玫瑰,跌跌撞撞地追隨著女孩下了車。
老爺爺買東西回來發現老伴不見了,著急上火,一陣眩暈倒在座位上。其他旅客趕緊通知列車員急救,聽說老太太是個病人,旅客們自發地在車上幫助尋找。
漂亮女孩聽到了老奶奶在身后的呼喚,看到了花束中的那枝獨特的玫瑰,明白老奶奶是奔她的玫瑰而來,她想到這捧玫瑰對她已經失去了價值和意義,便將整捧的玫瑰送給了老奶奶,含著眼淚說:“祝你們情人節快樂。”
黃潔聽到對講中尋找老奶奶訊息,便在站臺上脧巡,一眼看到老奶奶懷抱著大捧的玫瑰花,馬上跑了過去,攙扶著老人回到了臥鋪車廂。本節乘務員正在為找不到老奶奶焦急,見黃潔扶著老奶奶上車,說:“爺爺都急得病倒了。”
黃潔批評道:“你怎么看護的車門和重點旅客,你就沒注意到奶奶下車嗎?奶奶若是走失,你要負全責,車組也要遭殃。”
李興偉接到對講機的訊息,從車前一路尋來,到這節臥鋪車,看到黃潔和旅客圍坐在老人夫婦身邊,正聽著老爺爺流著眼淚講述了他們夫妻的往事,他才放下心來。
看到李興偉,黃潔送去怨艾的一瞥,站起來,拉著李興偉來到車廂連結處,從衣兜里掏出來一樣東西,動情地說:“謝謝你送我的禮物。”
李興偉不知所措,懵懂間,他看到黃潔張開手,亮出掌心——鮮艷的蝴蝶結。
丟 失 的 公 文 包
一個提著編織袋大約七、八歲的男孩,緊緊跟在一對中年人的身后上了火車,找了個座位坐下來。
列車徐徐開動,車廂里旅客們都已經安頓好,夜行車這個區段硬席旅客并不多,有的在三三兩兩地打撲克,有的在吃東西,有的在閑聊。男孩的眼睛四處查看著,并不時翻看著自己藏在椅子下的編織袋。在他里面坐著一個民工,喝著白酒,吃著瓜子,瓜子殼吐了一地。男孩的對面,一名知識分子模樣的男人從包里拿出一瓶飲料給自己的女兒喝。他呆呆地望著小女孩子喝飲料的樣子,充滿了渴望與期待。
男孩的神情令小女孩感到害怕,她抱著飲料直往爸爸的懷里躲。男人很生氣,質問男孩:“你有沒有車票啊?”
男孩膽怯地躲開了男人嚴厲的視線。
男人覺得猜測準確,更加理直氣壯,說:“一看你的穿著就是農村孩子,這么不愛干凈不講衛生不學好,這是公共場所,農村人也要有公德。”
這話里明顯有挑釁那個民工的味道,那個農民工哪能聽不出來?吐出嘴里的瓜子皮,反駁說:“農村人怎么了,沒農村人你們城里人吃什么?難道你們吃大糞嗎?”
兩人正要吵起來,只見黃潔吳娜李興偉他們走進來,“請旅客出示車票,開始查票了。”
男人得意地看著男孩。男孩慌忙起身,拿著一個空編織袋往車廂的另一頭跑。
黃潔查到這里時,男人指著男孩跑去的方向說:“剛才有個孩子跑過去了,肯定沒買票。”
黃潔謝過男人,對在另一側檢票的李興偉說,要注意查一個逃票的孩子。李興偉回應時,還不忘提醒旅客注意自己的行李安全,提防小偷。
黃潔走后,民工狠狠地將酒瓶墩在桌子上。男人有些不安,拿起行李,抱著女兒坐到了另一側的座椅上。民工并不理睬躲到另一邊去的男人,翻了翻困倦的眼,把腿挪上座席伸直,一個人背靠廂體在椅子上睡起覺來。
男孩在另外的車廂里不時向旅客們索要空酒瓶和易拉罐,他手里的塑料袋已經裝滿了。遠遠地見黃潔查票過來,立即爬到椅子下躲了起來。等他們過去后,男孩連忙爬出來又一路索要瓶子返了回來。
男孩膽怯地看了看坐到另一面去的男人和女孩。男人翻看著一份報紙,只有女孩睜大眼睛好奇地看著他。男孩很快從民工坐的位子下熟練地拖出編織袋,將收來的易拉罐倒騰進去,這時,女孩將手中的飲料瓶遞到男孩面前,男孩感激地接過來,放進編織袋,便又到別的車廂揀瓶子。
火車到站了,男人背著行李旅行袋牽著女兒的手下了車。
一批新客人上來了,列車開動。男孩提著編織袋剛到另一節車廂,看見檢票結束后返回來的黃潔和李興偉,他連忙將編織袋塞到椅子下,自己也鉆了進去。
李興偉已經注意到了他,走到椅子前蹲下,喊男孩出來,讓他拿出車票。
拿不出車票的男孩哭了,只好告訴李興偉自己家里窮,沒有錢交學費,所以上車來收空瓶子賣。李興偉和黃潔聽后,也沒有太為難男孩。
“我來給你補張車票吧。”黃潔說著。
男孩感謝地直作揖,李興偉拍拍他的頭,說:“湊夠學費錢,就回去好好學習,不要再上車揀瓶了。”
男孩努力地點了點頭。
已經坐在出租車上男人,突然發現自己的公文包不在身邊,不由大驚失色,讓司機立即返回火車站。他抱著女兒上氣不接下氣地奔進車站派出所,“快!公文包!里面有絕密的圖紙!”
值班警察馬上用通信工具聯系列車乘警李興偉。
李興偉接到車站派出所轉來的電話后,立即到男人乘坐的車廂來查找,乘客們大都在睡覺,沒有睡的人都說沒看見。李興偉立即通過對講機向黃潔匯報,還找來這節車廂乘務員詢問車廂里的情況,乘務員說曾有個坐在這里的民工不見了。
在一邊看熱鬧的男孩告訴李興偉說,“那個人我去揀瓶子時見到了,他去了前面的車廂,”
李興偉按照男孩的指引找到了那個民工,李興偉對他進行盤查,民工說自己要到終點站,因為原來的那個位置靠著廁所有味,所以才挪到這節車廂。民工說自己隨身只帶了一個挎包,根本就藏不下什么公文包,他還主動翻開黃挎包給李興偉看。
李興偉走后,民工對男孩說:“城里人丟了東西,那是活該!”
李興偉分析,公文包到底去了哪里呢?可能是有人順手牽羊,或是已經被人帶下了車。他只能將車上查找的結果進行了匯報。
在車站派出所里,男人聽到消息后頓時面如土色,差點暈倒,“那是非常重要的圖紙。”
李興偉雖然結果上報了,但聽到派出所傳來男人說明圖紙的重要性,令他憂心忡忡。與黃潔和吳娜等人商議如何再尋找的方案時,幾人也一籌莫展。
這時,列車到站,李興偉剛下到站臺,突然男孩從車廂門里跑出來喊聲,沖著他喊道:“警察叔叔,有人偷了我的東西!”
李興偉問是男孩,“是那個編織袋嗎?”
李興偉覺得那個編織袋可能存在問題,一般的旅客不會偷廢品。李興偉迅速地跑向檢票口,一個扛著編織袋的人剛走出檢票口就被李興偉一把拉了回來,編織袋重重掉落在地,這時李興偉看到面前的這個人正是那個農民工。
李興偉喝問道:“你不是到終點站嗎?怎么在這個站就下車了。”
男人的臉不自然地抽搐著,說不出話來。
李興偉打開編織袋口,用手在編織袋里一扒拉,便看到藏在易拉罐中間的公文包。民工撒腿想跑,早被識破意圖的李興偉一個掃堂腿撂倒在地。
李興偉押著男人返回到列車上,民工不斷為自己辯解,“我沒有偷,警官,這是我揀來的!”
“在列車上,揀到別人的物品應該交給列車工作人員處理,你的行為屬于非法占用他人物品。”在李興偉嚴厲地指責下,民工不得不低下頭。
李興偉把民工交給其他乘警看守,拎著編織袋去男孩的在車廂。黃潔正與男孩交流,看見李興偉過來,審問民工的情況:“那個民工他認了嗎?”
“不認也不行,證據擺在那里,他也不知道里面裝的是圖紙,看到丟下公文包,想順手牽羊。”李興偉邊說著話,邊將裝著易拉罐的編織袋遞還給男孩,男孩高興得直說謝謝。
“學費還差多少?”黃潔問男孩。
男孩掐手算了一會,說:“還差十六元。”
李興偉看到男孩認真的表情,笑著說:“這錢我給你。”
“不用啊,叔叔,我再跟著車走兩個站,錢就湊足了。”男孩表現出一種天真。
李興偉嚴肅地說:“這是你幫助我們找到那個公文包的獎勵。”
男孩半信半疑地望著李興偉,黃潔趁機配合李興偉,對男孩說:“列車上有規定的,是可以獎勵那些幫助列車工作人員行為的。”
男孩接過李興偉遞給他的錢,顯得十分開心。
李興偉在電話里聯系下一站派出所做好移交準備,以便將公文包完璧歸趙。
到了下一站,李興偉將公文包交給了特意來接站的警察,并辦理相應的手續,讓他們幫助快速地轉送給予失主。
男孩也跟著下了車。黃潔親自把他交待給了車站值班員,并為男孩拿出了返程的路費,讓值班員關照他在候車室,待到天亮再讓他搭車回家。
男孩小小的身子跟在值班員身后,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向黃潔揮手告別。
車 上 的 祭 奠
一對母子坐在大娘和孫女對面的鋪位。母親滿頭大汗整理行李,兒子在一邊拿著手機戴著耳麥玩游戲,無視母親的忙碌。孫女把奶奶安頓好,又來幫助那個母親。
黃潔路過車廂,看到一個麻包塞在床下,打開發現是一包泥土。經詢問才知道,泥土的主人是大娘。大娘說:“我家那個老東西想家里的黃土,我是給他帶的。”
黃潔核對了幾個人的車票,大娘和孫女的沒有問題,卻發現母子倆人只有一張臥鋪票,便勸那母子中的一人離開車廂,“按一鋪一票的規定,沒有票的人不能在臥鋪車廂停留。”
沒想到遭母親激烈反對,“我是送兒子上在大學的,只買到一張臥鋪,我兒子需要照顧,我不能離開。”
黃潔動員說:“你兒子都上大學,已經是成年人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我兒子從小到大沒出過門,什么也不會。”母親不依。
“他上大學可怎么辦呀?”
“我要在大學旁邊租房,能幫到他。”
無論大家怎么爭論,兒子卻在一邊無動于衷地繼續玩他的手機游戲。
大娘看大家爭吵不休,主動說把自己的鋪位讓出來,自己到硬座去。
“奶奶,憑什么你要上硬席啊,要去也輪不到咱們過去,你看那么大的小伙子了,他媽還對他百般溺愛。上大學怎么了,不靠他本人自立,以后怎么從事工作?難道還讓他媽來替他嗎?”孫女十分生氣。
“哎呀,看著他們因為一個鋪鬧意見,何苦的。”奶奶說
黃潔看問題一時無法解決,同意母親暫時可以再待一段時間,她說看看有無多余臥鋪,幫助解決一下。黃潔去了列車辦公席,看到吳娜正在忙著給旅客補票,便問道:“還有沒有多余的臥鋪?”
“哪還有哇,你沒看到這里有這么多人排著號嗎。”吳娜擦了一把臉上的汗。
黃潔乘務前聽同事說,吳娜的父親住院了,看到吳娜收拾完票款后,關心地問:“你爸住院,家里的事安排好沒有?”
“這一出乘,家里的事哪還顧得上了,媽媽年齡也大了,也病病歪歪的,只能讓我媽勉強照顧唄。”
“這事你也不提出來,可以請個假,替個班的。”
“現在正是旅游季節,咱們乘務員,又是一個蘿卜頂一個坑,請假你能給嗎?就是你給了,段人事也難批準啊,算了,自己克服困難吧。”吳娜心生怨氣。
黃潔真誠地說:“都怪我對你缺乏關心,家里有這么多的困難也不知道。”
吳娜卻輕松地一笑,說:“沒事,我回去后雇個人幫忙照顧一下。”
“有啥困難一定要跟我說啊,只要我能幫上的。”
“啥困難你都能幫上忙嗎?”吳娜頑皮地說。
黃潔開始疑惑,很快恍然大悟,明白吳娜所指的是什么,“你這家伙,這困難我能幫,可以再給你介紹個更好的。”
“還有更好的嗎?”吳娜看到黃潔無法作答的窘態,莞爾一笑,說:“逗你玩呢,真心說,我與李興偉不般配,你們倆人才是最合適的。但你要抓緊李興偉別放手啊,不然,我可要趁虛而入了。”
“你放心吧,我不會給你空子鉆。”黃潔說著話,離開辦公席,返回臥鋪車廂,看到那個母親沒有走,說:“我剛才問過了,沒有空余臥鋪了,沒辦法了,你和你兒子,只能有一人離開臥鋪車到硬席了。”
“我才不離開呢。”母親耍潑。
“如果那樣的話,按照規定,我們有權找乘警讓你強行離開。如果產生惡劣后果,還可以依法采取其它措施。”
黃潔強硬態度,讓一直漠然置之的兒子感到沒有了面子,一氣之下站起來,自己要去硬席,母親慌忙制止,哄著兒子不讓他生氣,嘟嘟囔囔拎著個包離開了臥鋪車。
黃潔看到棘手的麻煩處理結束后,去往軟席車。
懂事的孫女開始為大娘按摩,大娘講起孫女爺爺的故事。爺爺是鐵道兵,在修隧道的時候犧牲了,他的墓就落在經由的山隧道口,大娘一人拉扯三個孩子,現在又有了兩個孫子一個孫女,每年大娘都來祭奠老伴。
大娘講的故事吸引了對面的那個兒子,還吸引了周圍的旅客。那個母親悄悄回來,也聽到了大娘講的故事。乘務員主動去熱水處為正在講故事的大娘接水,她看到那個母親又回來了,忙質問,母親解釋說回來取點東西,那個母親驚慌地碰到了乘務員,乘務員手上杯里的開水不小心灑在她兒子的腳面上,燙得他喊叫了一聲。
乘務員忙為兒子擦拭,卻還被那個母親辱罵,“你沒長眼睛啊,要是把他腳燙壞了,我讓你們鐵路包賠。“
大娘指責那個母親說:“多大一點事啊,你不該這樣對待人家乘務員。”
還未等她張口還擊,那個剛才受了教育的兒子對母親說:“媽,你別說了,這水根本就不燙啊。”
母親這才消停下來,坐在一旁生悶氣。
列車進入一個隧道,大娘打開了車窗。黃潔和吳娜過來看到了這一幕,吳娜剛要去制止,黃潔攔住了她。
大娘帶著孫女站在車窗邊,開始向窗外拋撒黃土,大娘對著窗外說著家里兒孫們的樁樁件件的發生的故事。最后,大娘拉著孫女的手,說:“這是你老三鐵軍的女兒,她考上鐵路的大學了,學的是工程專業,聽說現在的隧道不再像你們那時候了,都是機械化的,不用開山放炮了。”
過了隧道,一座有高高墓碑的墳墓映入了大家的眼簾,孫女對著窗外鞠躬,大娘又抓起一把黃土拋灑出去。接著好幾個旅客都走到窗邊,抓起黃土向外揚去。那個被感動的兒子也來到了窗邊,對著外面大喊了一聲,“你好!謝謝你們!”
黃潔和吳娜看到這一幕淚眼模糊,心潮澎湃。
當車廂復歸平靜時,母親看到站在一邊黃潔,自知理虧,說:“我回來取點東西,我現在就回硬座車廂去。”
兒子上前拽住母親,說:“媽,還是你在這里休息吧,我年輕,我去硬席。再有,你把我送到學校就回家吧。你放心,我會學著照顧自己的。”
母親的淚水從眼睛里流了出來,說:“我的兒子真的長大了。”
【作者簡介:力歌,本名張力。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錦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教授。1988年開始發表作品,已在《人民文學》《當代》《中國作家》《十月》等報刊上發表中短篇小說400萬字,部分作品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作品與爭鳴》等報刊轉載,多次入選年度文學選本,著有長篇小說《世紀大提速》《官殤》5本、小說集《兩個人的車站》《家在遠方》等8本,出版其他文學集6本,獲遼寧文學獎及國內各種文學獎30余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