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公子南:以“歷史觀測實驗”的方式寫小說
“現代人穿越回古代冒充貴公子”的故事,在我心中醞釀了很久。我一直有6個想寫的故事,上一部小說里“莊子一劍擊三千甲士”是其一,“冒充貴公子”便是第二個,如今終于在《冒姓瑯琊》里落地。
創作《冒姓瑯琊》的念頭,也源于我寫上部小說時抱有的“遺憾”。那部小說寫了一個以莊子為主角的玄幻武俠故事。莊子相關的可信史料極少,但他所處的戰國時代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在描繪當時的器物、飲食等背景時,我始終抱著嚴肅的態度打磨細節,可玄幻武俠的核心設定——類似墨家機關術神乎其神,儒家一掌打得風生水起——本就是虛構。一邊執著于歷史細節的真實,一邊又要構建奇幻的武俠故事,那種矛盾感就像在宋代宅院里擺古希臘雕像,每一處都覺得別扭。最后只能妥協,一方面在歷史背景、食物、用具描寫上保留嚴謹,另一方面又在奇幻情節上搞“放松”,結果很多想表達的內容沒能傳遞出來,寫得不盡興。也是在那時,我下定決心:下一部小說,一定要寫純粹的歷史題材。
在歷史題材中,選擇寫南北朝這個“小眾時代”,并非我的一時興起。在很多人印象里,南北朝遠不如漢唐、三國知名,但它恰恰是中華文明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若把唐朝比作盛開的繁花,那滋養這朵花的養分與根系,都在南北朝時期悄然醞釀——沒有這段時期的積淀,何來大唐的興盛?又如何承接漢朝的文明脈絡?表面上看,南北朝是政權更迭頻繁、戰火不斷的亂世,可內里卻進行著空前的文化重組與能量儲備,是思想大解放、大爭鳴的時代,文學藝術領域大師輩出。而在南北對峙、朝代嬗變之下,士族與皇權、高姓與寒門、中央和方鎮、東宮和諸王之間的博弈縱橫交織,恰好為精彩刺激又蕩氣回腸的冒險故事提供了舞臺。
寫南北朝故事的另一個原因是,網絡上關于南北朝的歷史謠言不少。謠言多,根源在于這個時代國祚輪替、王朝序列復雜,不像大一統朝代那樣便于人們形成連貫的歷史認知。正因如此,便有人將特定時期的個別事例,放大成朝代甚至是整個古代的普遍習慣,就像把拼圖碎片當成全景畫。我希望《冒姓瑯琊》能稍稍扭轉這種刻板印象,擋住一些“謠言”的大行其道,哪怕只是一點點,我也會很滿足。
這部書的核心主題,我定義為“活在南北朝”。這里的“活”有兩層意思:一是“生活”,我不想讓故事只是追著劇情跑,而是讓讀者跟著主角,實實在在體驗那個時代的飲食、文學、宗教與藝術,當然也少不了亂世中的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二是“存活”,我想探討一個普通人——沒有秘籍神功、“主角光環”、氣運加身——穿越到波詭云譎的南北朝,該如何活下去?他的選擇會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就像一場“歷史觀測實驗”,看著這個人在時代洪流中掙扎、成長,也透過他的眼睛,看見那個時代的文明與野蠻、壯麗與黑暗,以及人性中的偉大與卑微、屈服與抗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