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宣發渠道 更好服務讀者 《人民文學》參加第十屆浙江書展
10月24日-26日,第十屆浙江書展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順利舉辦,三天累計吸引13.5萬人參加。作為“人民閱卷”行動年度“五進”之“進書展”計劃一部分,《人民文學》雜志社應邀參展,通過展銷2025年新刊、外文版,以及創刊號、復刊號復刻本、毛主席創刊題詞冰箱貼、魯迅名言T恤等文學周邊產品,舉辦新媒體賬號加關注蓋章打卡,小紅書發筆記贈送老稿紙、創刊日祝福視頻錄制、“《人民文學》與《我的大觀園》名家分享會”等多元化活動,給予書展讀者豐富的文學體驗,助力雜志社優質內容轉化。


24日書展首日,經過精心設計的毛主席創刊題詞冰箱貼、復刊號復刻本在書展現場首發,與此前推出的具有紀念意義的創刊號復刻本一起,吸引一大批讀者駐足購買和收藏。為了有針對性地體現“浙”里元素,雜志社特意推出以浙江名家名作為內容的7枚浙江書展專屬系列印章,打卡讀者絡繹不絕,成為本屆書展亮點。書展期間正值10月25日創刊紀念日,雜志社精心設置祝福視頻錄制環節,來自寧波、舟山等地的作家、讀者、老訂戶和大中小學生,同雜志社主編徐則臣、副主編陳濤及工作人員一起,共同為這本與新中國同齡的文學刊物送上寄語。


活動中,浙江作家楊怡芬來到現場,當偶然翻閱到發表自己作品《追魚》的2010年第1期雜志時,不禁感懷:從2007年在“新浪潮”欄目發表作品開始,《人民文學》助我成長,祝《人民文學》生日快樂。也有老讀者表示,自己從16歲就開始訂閱《人民文學》,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學》中,可以清晰看到其所代表的新中國文藝進程。


創刊紀念日當天正值周六,也是人流量最多一天,雜志社與會人員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帶著榮譽感使命感熱心服務,突出優質文學內容推廣,耐心介紹刊物發展史,以及近年來開通“人民閱卷”欄目,傾聽讀者意見調整版面內容,編發《我的大觀園》《青云梯》《桃花塢》等作品情況,介紹雜志社歷史上刊發的林斤瀾《李地-矮凳橋的女鎮長》、王旭烽《十八公公的傳說》、余秋雨《廢墟》、余華《命中注定》、麥家《風聲》等浙江作家名篇佳作,解讀文學周邊的文學史內涵,與讀者形成有效互動,共展銷刊物及周邊產品500多冊(件),實現參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26日下午,作為展會重點活動,“《人民文學》與《我的大觀園》名家對談分享會”舉辦。活動嘉賓、《人民文學》主編徐則臣介紹了《人民文學》2025年第2期編發《我的大觀園》、制作專屬書簽的過程。在與主持人的問答中,活動嘉賓、劇作家羅懷臻回顧了閱讀訂閱《人民文學》的歷史,表示《人民文學》影響了一代人,幫助自己走上寫作道路,同時以文藝創作應堅持守正創新、“以人民為中心”為主旨,分享了《我的大觀園》劇本醞釀、創作和戲劇改編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解讀了關于作品名稱中“我的”具備的四重含義。分享會后,刊有《我的大觀園》作品的2025年第2期《人民文學》引發現場讀者和戲劇觀眾的閱讀熱潮,紛紛搶購排隊簽名。

此次活動中,雜志社堅持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及時制作發布活動短視頻新聞,其中浙江書展專屬系列印章、“《人民文學》與《我的大觀園》名家分享會”等亮點,得到中國作家網、中國出版傳媒商報、浙江之聲微博“大聲”、浙江日報潮新聞APP、寧波日報及其甬派APP等媒體關注報道,和諸多與會讀者自媒體分享,相關話題量瀏覽量累計達到70余萬次,形成較好媒體影響力。
近年來,《人民文學》雜志社以開展“人民閱卷”行動統攝文學期刊改革發展,通過開展“與輝同行”直播,參加北京圖書訂貨會、北京地壇書市等集市,開發文學周邊產品,加強互聯網傳播等方式,創新宣發模式,密切聯系讀者,廣泛聯結社會,擴展品牌影響,秉持“開門辦刊”工作思路,更好地助力新時代文學回應時代,服務人民,實現文學期刊價值引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