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海洋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青島舉辦,專家學者共探“藍色文明”

25日至26日,由中國海洋大學、《外國文學研究》雜志、寧波大學世界海洋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辦,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承辦,海洋文化與中華文明研究中心、山東省外國文學學會、青島市作家協會、青島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協辦的第八屆海洋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辦。本次會議吸引了國內外7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200余名專家學者和師生參加。
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范其偉在開幕致辭中指出,學校正通過“新時代藍色夢想十大計劃”推動高質量發展。他回顧了學校百年發展進程中,在鞏固海洋科學、水產等頂尖學科優勢的同時,也積淀了深厚人文傳統,并成立了國內首家海洋文化研究機構。范其偉強調,海洋關乎人類發展與文明互鑒,希望與會專家充分利用“海洋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這一平臺深入交流,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智慧。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吳曉都代表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向與會者表示歡迎,并祝賀中國海洋大學建校101周年。他高度評價了青島在海洋科研與文學創作領域的成就,呼吁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海洋文學新趨勢,弘揚中華海洋文化魅力。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外國文學研究》雜志主編蘇暉介紹,該研討會自2017年起已成功舉辦八屆。本屆研討會聚焦海洋文學與文化的多學科對話,涵蓋海洋敘事、藍色智學等十大關鍵詞。她指出,會議呈現出鮮明的跨學科特色,更深度呼應海洋強國戰略,具有重要學術與現實意義。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設置多場分論壇,復旦大學SandroJung教授、四川大學曹順慶教授、杭州師范大學周敏教授等多位海內外學者圍繞海洋文學、藍色人文、文化認同等前沿議題展開思想碰撞,呈現出全球化視野與本土化思考的深度融合。具體而言,研究視角呈現出多維度拓展:在時間維度上,既有對古代海防與貿易的歷史鉤沉,也有對未來海洋生態與科幻的前瞻想象;在方法論維度上,融合了文學批評、空間理論、性別研究、AI科學與生態倫理等多種研究視角;在主體維度上,研究焦點從宏大的海權敘事,延伸至對女性、族裔、兒童等特定群體的海洋體驗與文化身份的細膩觀照;而在文明維度上,則超越了單一的國族敘事,在“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框架下,探尋跨文明的對話與啟示。
會議期間,主辦方特別設置“作家與學者海洋論壇”,以開放多元的視角搭建跨界交流平臺。論壇特邀趙德發、林森、許晨等知名作家與參會學者齊聚一堂,打破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的壁壘,圍繞海洋題材書寫、海洋文化傳承等核心議題展開跨領域、跨媒介的深度對話,讓創作實踐的鮮活經驗與學術研究的理性思考碰撞出思想火花。
據悉,2026年第九屆海洋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將由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