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青春之歌”——評秦北長篇小說《掌心》
《掌心》是一部聚焦中國創業者研制國產芯片的長篇小說,既充滿勵志色彩,又具備強烈的現實關懷。芯片作為牽動國人神經的關鍵領域,是西方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的重要一環。我們常為相關新聞感到憤慨與憂慮,卻也屢屢因中國科技工作者的突破性進展而振奮。《掌心》正是以此為背景,通過主人公任大任等一批創業者在芯片領域的艱難突圍,真實展現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風貌,以及“中國芯”攻堅戰中艱巨與樂觀并存的現實圖景。
“中國芯”事關國家命運與人民福祉,自然成為文學創作的重要題材。《掌心》的獨特之處在于作者采取了“正面強攻”的寫作策略,深入描寫芯片從研發到銷售的全過程,將一個高深專業的科技領域,以文學的方式向廣大讀者敞開,搭建起一座通向“中國芯”的橋梁。
盡管芯片設計制造涉及大量專業術語,如MPW、NTO、RTL、GDS等,可能令非專業讀者感到陌生,但作者并未回避這些技術細節。這種“陌生感”反而強化了情節的復雜性與神秘色彩,使人物形象更具張力,仿佛他們正穿越一座充滿挑戰的迷宮,最終抵達光明彼岸。與此同時,小說中的人物與故事又與我們息息相關。他們如同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也會堵在中關村的車流中,而我們使用的科技產品,或許正有他們智慧的痕跡,這種貼近生活的書寫,拉近了讀者與高科技題材的心理距離。
在芯片這樣的高科技領域,技術能力即話語權。作品中有一個細節:海歸青年金明昊初次見到任大任,便直言不諱地反駁對方的專業觀點,毫不顧忌對方是公司老板。這種“鋼鐵理工男”的作風,折射出技術至上的行業邏輯,也體現出作者對“新質生產力”精神的精準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青年,是青春。任大任作為掌芯科技的創始人,是“新型知識青年”的典型代表。他出身科研機構,長期深耕超大規模SoC設計,對技術趨勢具有敏銳判斷力。圍繞著他的青年團隊,如責任感極強的遲志恒、技術與管理能力兼備的謝雨霏、踏實沉穩的喬劭旸,以及具備復合能力、推動技術市場化的鄧肯等,共同構成了芯片研發的中堅力量。他們展現出快速學習、跨界協作、勇于突破等新時代青年特質,正是新質生產力所倚重的核心要素。
《掌心》通過塑造高科技領域的青年群像,展現了青年一代朝氣蓬勃、腳踏實地的精神風貌。這是一部以現代性視野和高科技理念譜寫的新時代“青春之歌”。新時代之“新”,首先體現在青年一代的精神狀態上。正如李大釗在“五四”時期所呼吁的:“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掌心》中的青年,正是以對極致的追求、對創新的執著、對責任的擔當,踐行著新時代的青春使命。他們不迷信權威,不畏挑戰,正如任大任在資本收購的誘惑面前,依然選擇堅守理想,繼續攀登技術高峰。
作為新時代的“青春之歌”,《掌心》與楊沫的《青春之歌》在張揚青春特質、反映青年成長方面具有共通之處,但二者所面對的挑戰性質迥異。林道靜所處的時代是道路選擇的斗爭,非黑即白;而《掌心》中的青年則處于競爭與協作并存的量子糾纏狀態。例如任大任與鄺斌的關系,并非簡單的善惡對立,而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鏡像互補。他們的分合推動著中國芯事業的發展,也體現出新時代競爭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復雜生態。
理想主義是《掌心》的底色,也是新時代“青春之歌”的主旋律。盡管小說結局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大團圓”,但任大任那堅定的信念,依然賦予讀者強烈的精神鼓舞。小說的最后一句話——“迎著伸向他的掌心,他感覺握住了命運,握住了未來”——正是對理想主義的最佳詮釋,也是對新時代青春力量的真摯禮贊。


